您的位置: 首页 >古今常德>芷兰故实>详细内容

三国名人在常德的足迹

发布时间:2011-07-17 信息来源:常德史志网 浏览次数: 【字体: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风云际会的时代,如果从公元208年曹操下江南兵败赤壁算起,至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而三国归晋,曹、孙、刘三足鼎立了72年。其间群雄并起,战祸频频。由于常德具有扼川黔之咽喉,踞荆楚之要冲的战略地位,便成了各方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因而,不少风云人物在常德这方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史籍记载,林林总总。

  刘备、孔明到过常德。公元208年冬,刘备占有南郡(此时郡治在油江口,后改称公安)部分地盘后,挥军南指,夺取归属曹操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今郴州)四郡,刘备亲取武陵,劫杀太守金旋,委作内应的巩志任太守。孔明则从武陵至沅江,尔后去临烝(今衡阳)督办四郡军务及税赋,而武陵城便成了刘备集团粮饷军资的贮存和供应中心。商贾活动随之繁兴,为常德后来成为湘西北商业重镇奠定了基础。

  关羽陈兵武陵“单刀赴会”。孙权对刘备久借荆州不还很恼火。于是,在公元215年,孙权坐镇陆口(湖北嘉鱼县),派吕蒙领兵二万夺取原属刘备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得手后又派鲁肃领兵一万屯驻益阳,进逼武陵郡。刘备闻讯大为震惊,自成都亲赴公安,督关羽率兵三万来武陵御吴并复夺三郡,陈兵于汉寿和武陵县南部一带,一场大战迫在眉睫。鲁肃出于维系孙刘联盟共拒曹操的政治大局,作了一次外交努力,邀请关羽赴益阳谈判。双方规定,各自在百步之外止住军队,只准参与谈判的将领带佩刀相见,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单刀赴会”。此时,恰逢曹操攻汉中,刘备只得与孙权妥协,谈判达成以湘水为界瓜分荆州:湘水以东之江夏、长沙、桂阳属孙权;湘水以西之南郡、武陵、零陵属刘备,避免了一场刀兵之祸。常德的先民是知好歹的,故在地方志上为关羽立传,并建庙供奉这位汉寿亭侯。今虽有学者对这一封号提出了异议,理当重视,但古人已约定成俗如此认定,岂奈他何。在举不出过硬的新证辨定之前,还是姑且随俗吧。

  刘备拔用了武陵“楚之良才”廖立。廖立,武陵人,是当时一位很有才华的人物,诸葛亮很赞赏他,将他与庞统并列为“楚之良才”。于是,刘备提拔他去长沙郡当了太守,此时他年未及三十。在长沙几年政务管理得很好。不料,吕蒙搞突袭,廖不敌而入川,刘备派他当了刘禅的警卫队长。可是,他不慎时度势,变得骄傲起来,目空一切,脱离“官”众,后被贬往汶川,老死他乡,实也可惜可叹。

  马良来武陵募蛮兵。马良,字季常,襄阳人,包括其弟马谡共五兄弟。他颇有才智,由于眉毛白色,故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是刘备的谋士之一。孔明很器重他,留他协助关羽守荆州。关羽刚愎自用,不纳忠言,失了荆州,马良脱身入川,刘备任命他为侍中(古代皇帝身边的官)。公元221年,刘备率军东下伐吴,派马良来武陵担任“征行”(相当太守级的军职),交好五溪蛮夷,授予其渠帅(五溪蛮首领)印号,募得蛮兵近二万人,参与讨伐东吴的战役。次年,陆逊在夷陵(今湖北宜昌)与刘备大战,火烧其连营四十余座。刘备败退白帝城,蛮兵死伤甚众,马良亦遇害而亡。

  黄盖任武陵太守。黄盖,字公覆,零陵人士。早年跟随孙坚讨董卓,后事孙策、孙权,是东吴著名的战将。他身经百战,创伤满身,在赤壁之战中,诈降曹操,火烧其船,大破曹兵,功勋卓著。陆逊打败刘备后,武陵郡为东吴占有,孙权派黄盖来武陵当太守。当时,五溪蛮因参与刘备伐东吴战败不服,继续反抗吴国的占领,故屡屡来犯。此时,黄盖仅有郡兵五百余人。于是,黄盖集中五百兵力伏于城内,敞开城门,诱其入城,尔后反击,将其打败。事后,只惩罚少数头人,余皆赦免安抚,深得蛮夷民心,首领们皆率众“改操易节,奉礼请见”,臣服吴国,全境遂得安宁。

  潘浚平五溪蛮叛乱。潘浚字子明,武陵郡汉寿县人。曾是刘表的旧部,很有政治才能,文武兼备。刘备占有荆州后,任命潘为治中从事(主管文书案卷的官)。刘备进入蜀地,留潘浚掌管州里事务(民政和后勤),协助关羽守荆州。由于关羽一贯“骄于士大夫”,致使其才智不能施展。孙权杀关羽占领荆州后,潘闭门称疾,孙权亲自上门做思想工作,使其臣服,任他为辅军中郎将,授以兵权。后又封为浏阳侯,调升为太常(掌管宗庙社稷祭祀礼仪的官)。对强固吴国多有谏言,被孙权善纳。当年,关羽若能礼贤下士,善纳其言,重用其才,何致失荆州,掉脑袋。

  五溪蛮在归服吴国后不久,又相互勾结,举兵作乱,孙权便派潘浚率兵来武陵进剿。潘在督军作战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军纪严明,很快平定了动乱,使武陵郡(包括湘西)一带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