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古今常德>文化丛谈>详细内容

官 亭 湖

发布时间:2010-07-15 信息来源:常德史志网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践前约,与朋相邀趁兴荡舟官亭湖,文朋诗友大多是第一次来此观光,自是兴高采烈、喜不自胜。

  我们登上一叶扁舟,剪破粼粼波浪,荡桨向着令人神往的云雾深处飘去。

  只见沿湖岸群山联环,坡斜不陡,踵趾交错,群峰抱湖,湖映青山,倒影于潋滟云水之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虚实莫辨。

  舟到罗湖岭观音岩下,船家向我们津津乐道述说着明朝李尚书和官亭塔的故事:

  李尚书,名充嗣,公元1487年进士,深得明孝宗信任,官封巡抚,曾奉诏河南赈灾;又领旨巡查江南暗访民情,旋及晋升工部尚书、兵部尚书之职。

  正德皇帝时,他又在平叛安化王与宁王朱宸濠之乱及铲除大宦逆刘谨等重大政治运动中立下汗马功劳。

  他为官40余载,一生辛劳、清正廉洁、功勋卓著。年满花甲后,皇上准奏御赐衣锦还乡,回到家乡九溪(今临澧县官亭乡)。

  他回到故园后,体恤民间疾苦,更加节俭质朴,带头为民办事、义举济人,深得家乡父老乡亲爱戴、敬重。

  1562年,李充嗣无疾而终。家乡百姓感念他爱民恩德,上万人书于朝廷,请求对他给予褒奖。次年,明世宗嘉靖皇帝追封这位三朝元老为太子太保衔,并颁旨在九溪御修一座七层宝塔以彰其忠。凡官员至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他敬重。自此,九溪改名为“官亭塔”。而今,官亭塔已毁弃残败,李充嗣墓冢也已经沉浸于这观音岩下官亭湖的碧波银浪之中,一任青山绿水抚慰他光明磊落的灵魂。

  说话间,遥见湖心一座翠岛卓然矗立。此岛形状宛如一只半沉半浮在水中的葫芦,此亦是葫芦岛,它半是青幽、半是灵秀。登岛环视湖中小屿星罗棋布,各有特色,煞是壮观。

  岛上树木蓊郁,竹林似海。风吹林涛滚滚,低空修篁歌吟,天籁雄啸,顿觉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浅水中硕虾悠闲戏水,岸墈边肥蟹傲然漫步,给人一种恬然安逸、回归自然的情趣。

  对此,我浮想联翩,如能在此建造一座度假小屋和水上乐园,让那些在浮躁中忙于利禄的芸芸众生来此洗心养神、净化思虑,那则该是人生的最大享受啦!

  离葫芦岛不过5里许,便是万鸟云集的鸟岛。这岛不大,方圆才约百亩左右。岛上野花七彩缤纷,花香扑鼻。昏晨白雾缭绕,风光绮丽多姿。更奇的是这里一年四季鸟声不绝,闻之令人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野鸭浮于水面,白鹭翔于林梢,雁鹅徘徊沙滩,云雀展翅凌霄。多得数不清的鸟儿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繁衍,营造着禽类世界的快乐天堂。

  轻舟在风光绮丽、多彩多姿的官亭湖上摇曳,湖水在日光辉映下,不时变换色彩,时而蔚蓝,时而亮绿,我们仿佛置身于亘古洪荒的时间河流里航行,忘了尘世的喧嚣,忘了生活的烦闷和苦恼。顿觉周身通泰,心胸豁然开朗,人生的一切压抑和伤感一扫而光,心灵也好象被这清澈透明的湖水洗涤得一尘不染。

  我曾畅游过风景佳丽的西湖;也曾漫步于名扬中外的漓江,曾一度被她们浓妆淡抹、神姿仙态的风姿所迷惑陶醉。然而,当我认真领略了故乡官亭湖得天独厚的神韵之后,心中油然滋生出一股自喜得意之情。

  官亭湖,你的山、水、岛、洞、塔,无一不是天地造化的神奇杰作。

  山风荡鱼歌,百鸟任翱翔,凸岛景色幽,洞塔展画廊。

  它的风流,它的温柔,而今仍然深深藏匿在原始神秘之中。

  傍晚时分,我们恋恋不舍地弃舟登岸。欢歌笑语间,把一颗颗眷念的心,永远融化在浮光跃金的湖水之中了。

  呵,官亭湖,钟灵毓秀的湖!

  官亭湖,人杰地灵的湖!

  (临澧党史办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