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阳山
建在太阳山顶峰的多普勒气象雷达站
登山对我来说是个情有独钟的爱好,我的老家就在群山环抱之中,正后面就是一座海拔600多米高的大山。记得小时候我们一些小朋友经常爬山打柴、摘野果子、放牛、郊游野炊……参加工作后,就没有时间经常爬山了,但在每年春节里还是一直保持着登山的习惯,尽管只有一两次,但登山带来的乐趣是无穷的。登山不仅能锻炼身体,更重要是登山的过程中的感觉。
沿途的美丽风光
在城郊登山一直没有体验过。在秋天这个登山的好季节里,一个周末的傍晚,几个球友相约登了一次太阳山。太阳山系武陵山余脉,又名阳山、梁山。在常德城北20公里处,亘40余里,主峰海拔560.56米。峰峦延绵,松杉挺拔,翠如屏障。昔日的阳山,万木森森,林涛奔涌,梵宇僧楼,飞阁流霞。南峰有梁王庙(又名阳山庙、梁山庙),是晋时为祀阳山之神梁松而建,后经唐、清两次重建。庙前有一高峰,名玄天第一峰,峰顶有祖师庙,因庙顶有个明晃晃的金葫芦,俗称此处为“金顶”。
顶峰西望,据说远处的蓝色山峰是临澧太浮山
东麓有观音寺和荣怀王墓。西麓有洞泉寺和一股四时不涸的“龙泉”。南麓有白鹿寺和鹿苑,相传西晋时,高僧妙音驻此,驯白鹿,乘以出入。北麓有兴国寺和明荣庄王墓及其“怀园”。山中,还有玉皇庵,明荣怀王穆厚勋墓,清秘书院大学士胡统虞及清提督裴鉽墓。阳山,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珠联璧合。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绿荫丛丛,霞雾蒙蒙。昔日美妙的传说,鼎盛的香火,众多的名胜古迹,引发许多骚人墨客、羽士高僧的遐思与幽情。特别是农历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和十月十六日(祀梁松),来此上香叩头、祷福禳祸和登高旅游者众多。他们览物抒情,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文和佳句。宋诗人书法家周必大《游阳山》诗云:“秦人溪畔汉人山,万木参天六月寒。”
向东眺望柳叶湖
如今的太阳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条宽阔的水泥马路直通山顶,还有一条整齐的石阶路错落有致地贯穿于主山脉,直指山顶的庙宇。常年空气新鲜,环境幽静,四季花开不断。每天有很多人来此游玩、休闲、度假旅游、登山锻炼,有的是单位组织登山比赛,有的是一家老小相聚登山,有的是朋友们成群结伴登山游玩,还有一些武警官兵来此训练等等。
顶峰北望是峭壁
久在城市樊笼里,偶尔的登山,是个不错的活动。我们一行十多人,兴致勃勃把车开到山脚,收拾好 行装,抛开一切烦恼,兴高采烈开始登山,顺着石阶向上爬,球友们一路欢笑、你追我赶、气喘嘘嘘不停地往上爬。我在小憩的时候,望山中郁郁葱葱的树木,听鸟儿鸣啭在山林,任凭汗水浸湿衣衫,忘却一切,一心勇往直前,咬牙坚持登上最陡峭的一段石阶,出现在眼前的是几座庙宇。因为太晚了,庙里已经没有人。最后顺着一截泥巴路绕到水泥大道上,经过几分钟的冲刺,跑到最高点——气象观测台,体验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站在山顶,满身的疲惫被阵阵山风吹散,注视着夕阳西下,慢慢消失在云海,暮色悄然而至。我做着深呼吸,体验着天空和山野间的宁静... ...这样的感觉真是棒极了。休息一会儿后,我们趁着夜色往山下赶,因天色已晚,我们都是顺着大路疾步快走,有的是一路小跑回到了山下。尽管一身汗水和酸痛,但带给来的是一种运动过后轻松与惬意。我想,这块昔日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春季的景色应该很不错吧,期待着以后也能在春季的早晨里体验这里的气氛,感受这里的绿荫和山水,鸟语和花香。
俯瞰山下人家
(作者单位:鼎城区委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