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古今常德>文化丛谈>详细内容

穿行夷望溪

发布时间:2009-09-30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办 浏览次数: 【字体:

              夷望溪,一廊绚丽多彩的山水画,一组荡气回肠的田园诗!

      九月中,风和日丽,我们有幸走进夷望溪。夷望溪发端于桃源南部西安镇,长70公里,从兴隆街乡水心岩悄然注入沅水。它青山如屏,翠竹成荫,湖光山色,掩映成辉,简直就是桂林山水、漓江景色。我们立于这青山碧水之间,自由地呼吸着新鲜气息,陶醉在这博大无际的自然里。

      一

                                                                          从兴隆街乘船出发

      在兴隆街乡政府完成公务,已经是上午十一时二十分。伙伴们拿脚就向船码头奔去,码头原来就在门前,不足一分钟。马达声响,兴隆1号游船立马劈波逐浪,逆江挺进。

      这里的沅江,宽阔而浩瀚,碧蓝而深邃,一江碧水,几与岸平。沅江造就了凌津滩电站,电站又反哺了沅江。这段沅水,叫做清湘溪,江水将南北两岸起伏绵延的青山分为武陵山余脉和雪峰山余脉。清湘溪,素有“武陵西子湖”和“明月池”之美誉,“船行其间,不知江水何来,不见江岸何去,峰凝千重壁,江弯九曲明”。明代文坛巨匠、公安袁宏道先生曾与常德杨阁老邀游于此,以诗文大加赞赏。

      浴风船顶,蓦然回望,兴隆街城和它对岸的码头及其建筑,早已被两岸青山携邀远去。再回头时,隐约可见,远处江面独立一座突兀的山,就象一颗倒立的陀螺。这陀螺越来越近,越来越雄,孤竦中流,四周峻绝,岩纹斑驳,山顶上三座屋宇依稀可见屋尖。这就是水心岩,夷望溪风光线中第一景,也是沅水进入夷望溪的门户。水心岩又名夷望山,俗称水心寨。郦道元《水经注》载“昔有蛮民避寇居之,故曰‘夷望’”。据说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曾在山上设坛祭天,驻扎主寨,读兵书、习武艺,从此战事节节胜利。因此,水心岩又叫水心寨。

       正当我们为攀登水心寨而摩拳擦掌的时候,兴隆1号却无停意,直航夷望溪。一楼传来信息,返航时再上山寨。心头顿生几许怅然,但瞬间被眼前的风光一扫无余。五十来米宽的夷望峡,江水碧翠如玉,清澈见底,两岸高山耸峙,神峰相逼,竹林森森。一座座巨大的钟鼓石相伴而生,倒扣水面,怒态凌天,构成钟鼓山。山峰飞泉,若钟鼓齐鸣。狮子崖就像一头雄狮在悠然酣梦。象鼻山,正甩着长鼻冲绿波款款走来。牛形山则蜷伏溪边,分明就是一头耕耘劳累后戏水的牯牛。月亮山,一块光滑、坦荡、半月般的大石头,与状似海浪的三座低矮石丘相依相戏。

      游船舒缓行进。两岸,青山绿水间时现农舍,或楼房、或平房,屋前总有一条山路连山接水。简易码头边,静悄悄地躺着乌蓬船,或木划子,或竹筏子,还有大码大堆的南竹。三三两两的木划子悠闲地漂行在江面上。作为民俗爱好者的,难免几许遗憾:我期盼的木排、排古佬及其船夫号子,已随着发达的水陆交通而成为历史。

      二

                                                                                         水心寨

      在竹林江边的夷望溪农家餐馆,我们用完了午餐,踏上了返程的航程。

      顺江而下,阳光明媚,波光粼粼。一盹醒来,眼前豁然开朗。南岸一大片田野,三面环山,山边散落着七八家农舍,几处袅袅炊烟。跃下船去,行经一座尚未竣工的农家馆舍,禾场上一地金灿灿的包谷,阳光下特抢眼球。越过那片包谷地,奔向空旷田野中那棵古樟。古树干如龙,冠似云,遮天蔽日。兴之所至,我和小肖扣手围着半边树干,惬意地留下了历史性的影像。古樟树下,一块掩面石碑,以模糊的字迹诉说着古樟树的沧桑历史。石碑对面的土地庙,从狭窄的门洞里看进去,小石板上以清晰的线条刻画着土地夫妇的坐像。如此供奉土地神像,这是我有生以来新发现,它丰富了我的民俗见识。

      航船加速前进。河堤与山脚之间是一些农田,可见两三个农夫在田间耕作。远处山脚下那片田野,也许是烧荒积肥,青烟腾空而起,一阵轻风吹拂,烟柱沿着山脚飘浮,拖起几百米的乳白色尾巴,最终消失在万顷竹海间。

      “看,水心寨!”范教授一个提醒,我立即目视前方。“嚓”的一声,夷望溪门已牢牢地定格在我的相机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夷望溪看其出口,与从沅江看其进口,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景观和异样的感受。

      船靠水心寨脚下,一行人舍舟而上,争先恐后地登攀上去。怎知道旁灌木稀疏,崖径陡峻狭窄,虽然山腰置有攀附铁索,但只能一人勉强通过。气喘吁吁地爬到崖顶,大汗淋漓,索性脱掉上衣,以赤膊尽情享受扑面的阵阵江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东望浩瀚沅江,千山竞翠,百轲争流;南望夷望溪,江面,如明练穿梭,似锦缎耀辉:远处,绵延不绝的高山、阡陌横生的田园、绕山而行的乡村道路、傍山而欢的小溪,人在其中,就如站在一幅画卷中。

      穿好衣服,跨进水心寨。水心庵由下而上依次排列下、中、上三庵,高踞山顶,四周临绝壁,真乃“武陵悬空寺”。庵中余香和爆竹残渣告诉我们,这里偶有香火。每殿供奉了尊神。雪白的庵壁上留下了游人们稀稀拉拉的文字,细细品读,觉得也还有些韵味。不知何故,这里只有一位守庙的老妪,七十四岁,家住山下江边夷望村一组,已守庙十二年,白天上山,夜晚回家。面对这位老人,想到这陡峭险要的山道和徒壁的庙宇,我顿生许多敬意和十足的怜悯,义无反顾地从羞涩的囊中奉献出一张大方的香火钱。

      从与老人访谈中得知:三间庙堂都是一九九八年修复的。过去水心庵,下中上三座庙,依次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世音;傩公傩母;马伏波、关老爷和杨泗将军。那时的水心庵,香火相当旺盛。但三十年前的文革灾难,小庵堂遭灭顶之灾,惟有残砖断瓦、碓臼水井等遗存无声地向我们倾诉其委屈。

      三

                                                                                      竹园水库

      游览夷望溪,不去竹园水库观光,将会遗憾终身。

      竹园水库位于先前那段夷望溪的上游,坝址在桃源县兴隆街乡竹园村。

      从兴隆街上岸,乘车大约十分钟,就到了竹园水电站招待所。丢下行囊,顾不得洗嗽,一声吆喝,向大坝奔去。库坝就在招待所门前。在等待游船时刻,电站赵总津津乐道地向我们介绍起水库辉煌:竹园水库集雨面积达七百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一点五亿立米,正常水位一百零二米,相应库容一亿立米。坝顶高程一百一十米,长一百五十米米。水库以发电为主,电站安装5台单机容量3200千瓦机组,年发电量6720万千瓦小时。近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竹园水库的独特风光,使得远近游客接踵而至。顺赵总指向望去,坝外三四百米处,一大片筑坝取土时留下的阔地,一个休闲亭,一幅“行者无疆”的巨型标语。

      别致而灵巧的机动小船,八把普通木椅,我们八人又扬起新的航程。电站旅游开发部小周,坐在船头,谈吐自如,说山道水,滔滔不绝,就象船舷飞驰的河水,但马达隆隆,好不容易才弄清了此行的目的地——桃江村。

      与其说是水库,还不如说是一条长河。与沅江入口处那几公里溪河比,虽然它没有壮阔浩瀚的江面,没有争奇斗艳的山麓,但它平静而单纯的山水美和农家悠闲而富裕的生活,也是我首次叫绝的。船行二十里,两岸南竹挺拔,依山起伏,纯粹就是南竹的海洋、南竹的王国。沿途频见扳罾等不知名目的的捕捞工具,显示这里也是捕捞野生鱼虾的最佳水域。

      泊船桃江村,爬上山坡,竹林掩映着五间木房。坐在屋前,喝着香喷喷的家制绿茶,和房主拉起家常。好个老焦,仅长我一岁,却已儿孙满堂,两儿一女先后成家,大孙子已读高中。儿、媳无须外出打工,忙着百亩竹林和捕捞野鱼的营生,一年下来,十来万元轻轻松松地进入银行自家帐户。伙伴们得知老焦家制作火焙小鱼,鱼贯入室,你三斤他两斤地将干鱼买得筐空袋净。

      当我们提着大包小裹回到招待所的时候,已经晚上六点。晚餐,满席山珍大饱口福,那脆嘣香醇的干笋条,似乎至今余味在口。竹园的夜晚,远处时而传来几声狗叫,摇曳的竹林偶尔送来一缕轻风,天空也没有月亮,我分明就是在大自然中酣然入睡。

      清晨,沿堤坝信步而去。几声狗叫,折转走到河岸那农舍。两位五十开外的夫妇,各持一把菜刀,麻利地剔选清晨从扳罾中捞起来的小鱼。面对我这位不速之客,两人笑脸相迎。几分钟的攀谈,我竟羡慕他们的悠闲、恬静、富裕的库民生活来。他们的小日子之所以如此惬意,完全得益于“一片山、一网鱼、一笔补贴”:每户都有几十甚至过百亩的南竹,每年纯收入一般在两万元左右;只要你勤劳,还可捞鱼,基本上每天清晨拉一扳罾,几十乃至百多斤,清一色的小刁鱼,加工整理晒干熏烤,送到新隆街,大点的二十元一斤,小的也卖十八元。他们是移民,无论大小,每人可享受国家补贴六百元。

      靠山吃着山,靠水吃着水;田没了,仍吃着田。国亲民,民知足,藏富于民,国泰民安。┆

兴隆街是常德市与水距离最近的城镇

 江水盈盈,几与岸平

水心岩,夷望溪从这峡口汇入沅水

 夷望溪之象鼻山

 溪边人家

 溪边人家

夷望溪石桥

 竹林小渡

溪边人家

 农家烧制火土肥的景观

 溪边人家

 溪边人家┆

山坡上茂密的竹林

夷望溪农家餐馆

夷望溪农家餐馆

夷望溪农家餐馆

夷望溪农家餐馆

翠竹掩映下的夷望溪

翠竹掩映下的夷望溪

在夷望溪荡舟

夷望溪边的古樟树

两人合抱也只量得树围的一半┆

立于水心岩之巅的水心庵

 通往水心庵路上的小庙

 通往水心庵路上的小庙

水心庵供奉的菩萨

水心岩山顶遗存的古石臼

竹园水库招待所

竹园水库风光

竹园水库风光

竹园水库风光

竹园水库风光

竹园水库风光

竹园水库风光

                                                                         (常德史志网发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