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市桥在国家重点古桥文物中的价值
易善锋
已有700余年历史的临澧佘市古桥
位于临澧县佘市桥镇的佘市桥,已在2000年由常德市人民政府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保护这座历史古桥、保护祖国重要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佘市桥的文物价值远不止于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把它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向国家申报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完全符合条件的。只要把佘市桥的情况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桥情况作一个比较,佘市桥的这种国宝级的重要文物价值就会一目了然地显现出来。
全国重点古桥文物概况
国务院已于]961、1982、1988、1996、2001年先后公布了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 1268处,其中古桥建筑只有18座,有8座是2001年第五批公布的。这18座古桥包含三种建筑类型:
(一)风雨桥和铁索桥4座,其中广西三江县的永济桥、芭团桥和贵州黎平县的地坪风雨桥为侗族风雨桥,属民俗建筑;四川泸定县的泸定桥属革命纪念建筑物。这4座桥的建成时间都比较晚,最早是清康熙44年即1705年(泸定桥),最晚是民国期间(永济桥)。
(二)石墩(石墩石梁、石墩木梁、石墩木拱)桥7座,它们是福建晋江的安平桥,福建泉州的洛阳桥,福建漳州的江东桥,广东潮州的广济桥,四川泸县的龙脑桥,浙江庆元的如龙桥,浙江绍兴的八字桥。它们中有5座建成于宋,2座建成于明,许多桥的桥上或附近有庙、廊、亭、碑等建筑。
(三)石拱桥7座,其中单拱石桥5座,即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安济桥)和永通桥,江西星子县的观音桥,浙江义乌市的古月桥,河南临颍县的小商桥;连拱石桥2座,即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江苏吴县的宝带桥。单拱石桥中,赵州桥建成于隋大业年间(605~616年),其他均建于宋金时期。连拱石桥中,卢沟桥为ll孔,是清康熙37年(1698年)重修的;宝带桥为53孔,建成于明正统11年(1446年)。
以上情况表明:
(一)桥是华夏大地上各个时代普遍存在的一种建筑。修桥补路是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奉行的善举,交通要道穿过谷、沟、溪、河时,大都会架起风采各异的桥梁。桥梁还淀积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技内涵,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先进科技的一个窗口。但是,在全国1268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桥只有18座,只占总数的1.4%。其中石拱桥只有7座,不到总数的0.6%。而连拱石桥尤为珍贵,只有2座。这种情况与华夏大地自古多桥的历史极不相称。足见寻找和保护古桥文物、特别是古连拱石桥,在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工作中是一项多么重要、多么紧迫、多么艰巨的任务。
(二)国家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桥,1961年(第一批)5座,1982年(第二批)l座,1988年(第三批)3座,1996年(第四批)l座。这就是说,从1961年到1996年的35年间,总共只有5座,而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中,古桥多达8座,表明1997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对古桥文物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保护古桥文物有了更多的关注,对古桥文物的发掘、清理和申报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预料,在今后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桥,特别是古石拱桥,将会有更多的名单列入。
佘市桥的基本情况
佘市桥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佘市桥镇,在临澧县城西13公里处,呈南北向横卧在澧水支流道水之上。原称道源桥,因附近佘姓人居多,渐以佘氏桥名之;后因集市兴起,便以佘市桥为名流传至今。
佘市桥为九孔连拱石桥。据《安福县志》(临澧县在1914年前称安福县)等古藉记载,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在今余市桥原址建成石墩木梁桥。南宋咸淳4年(1268年)建成石墩石梁桥。元至顺2年(11331年)开始取12公里外的太浮山之石,改建余市桥,到元至元2年(1336年),建成一座2堤8墩9孔的连拱石桥,高8.6米(二丈六),宽9米(二丈七),长83.3米(25丈余)。桥上有屋,计26楹,中建4阁,左右为轩,南北为门,还建有石浮屠2范,金犀3琢,石犀4座等。建成时由元太史揭曼硕作《道源桥记》。清乾隆56年(1791年)洪水冲毁4墩,桥上建筑荡然无存。乾隆59年(1794年)桥体按原制补修,,并加高至9米(二丈七),加宽至10米(3丈),两侧建石栏。现存余市桥的主要部分是1336年所建桥体的“真实的遗物”。
1964年,临澧县人民政府在原石质桥面上加铺钢筋水泥。,拆石栏建水泥柱栏,并在桥南增建2孔,将桥面向南延长20米,使之成为公路桥,担负着临澧县一佘市桥镇一白洋湖镇—石门县这条地区主干公路和佘市一青山、佘市一文家等县级公路的过桥运输任务。40年来,载重汽车来回穿梭其上,负重不毁。
佘市桥的文物价值
从以上的两相对比中,对余市桥的文物价值不难获得下面的认识:
(一)建成时代。佘市桥与18座全国重点古桥文物相比,其建成时代之久远居第9位;与7座石拱桥相比,居第6位。但是,与2座同样类型的连拱石桥相比,宝带桥建成于明正统11年(1446年),比余市桥晚110年。卢沟桥虽然始建于金明昌3年(1192年),但原桥毁于洪水,明正统9年。(1444年)重修,后又毁于洪水。现存卢沟桥是清康熙37年,(1698年)再次重修的。余市桥基本上是1336年建成的原桥“遗留下来的真实的遗物”,比卢沟桥最后重建的时代要早362年。因此,佘市桥是目前已知全国建成时间最早的连拱石桥。
(二)规格。佘市桥长83.3米,只比两座连拱石桥的长度小,但比其他16座古桥长得多。长度作为古桥规模的标志之一,只受制于桥址的自然条件。而桥的宽度,则不仅是规模大小的主要标志,而且是封建社会中桥梁规格(等级).的表现。重要路桥的宽度大小往往要经过官府审批甚至御批的。佘市桥初宽9米(1336年);仅次于赵州桥(赵州桥的宽度,一说9.6米,—说10米); 1794年加宽至10米,则与赵州桥同宽了。可见,佘市桥是目前已知全国最宽或最宽之一的古桥文物,在其建成时代具有很高的规格,在当时的政洽、经济、交通、文化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座罕见的古桥。
(三)科技与工艺。从桥面以上的建筑看,风雨桥和石梁桥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工艺价值。但从桥体本身看,石拱桥的科技与工艺价值在祖国以至全世界的建桥史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赵州桥,其大孔套小孔的空腔式结构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一般说来,连拱石桥的科技含量和工艺要求相对还要高一些。在连拱石桥中,佘市桥的单拱跨度大于宝带桥。佘市桥桥型端庄大方,设计精巧,施工严谨,以至近670年来基本保持原建筑时的结构和外貌。在全国重点保护古桥文物中,只有卢沟桥曾经当作城乡机动车辆的交通要道,但北京市人民政府早已明令禁止各种车辆在其上通行了。而余市桥作为多条公路的枢纽,超载重型汽车繁忙奔驰其上,是全国唯一还在为现代公路运输服务的古连拱石桥,40多年来长期经受重压强振而依然昂首屹立,足见其科学技术价值和施工工艺水平之高,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古桥的奇迹。
结论和建议
佘市桥是一座目前已知历史最久、规格最高、科技和工艺独居一格、质量最优的古连拱石桥,是华夏大地上现存为数极少的古连拱石桥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而且这些文物必须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真实的遗物,其时代、性质、特征基本明确”,“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或者独特价值”,“能够实施有效保护和管理”等这些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评审条件,佘市桥都已具备,而且与已公布的全国重点连拱石桥文物相比,还多有胜出一筹之处。
道水之上有这样一座珍贵的古桥文物,是武陵人和澧兰人的骄傲。保护好、申报好、宣传好这座古桥文物,是武陵人和澧兰人的责任。希望市县领导和相关部门加强对这座古桥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加强对它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发掘和整理,积极向省人民政府申报并协助省向国务院进行申报,使这座古桥的价值能够得到省里的足够重视和国家的认可与昭示,为祖国重要文化遗产大家庭中又增添一颗亮丽之星。如果申报成功,它将是对保护和弘扬祖国历史文化作出的一项重要贡献,而且对常德市和临澧县也会带来实际好处。正如2001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所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一种无价的经济资源,著名的文物古迹在极大地提高所在地的知名度的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他乡游子至诚进言,恳望家乡领导审纳。
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石拱桥与佘市桥的情况对比表
公布时间 |
桥名
|
桥址
|
建成年代
|
长度 (米) |
宽度 (米) |
特 征
|
备注
|
1961
|
赵州桥
|
河北 赵县 |
隋大业年间 (605-616) |
50.8 |
9.6 lO |
单拱石桥, 跨度 37.4 米 |
[1] |
1961
|
永通桥
|
河北 赵县 |
金明昌3年 (1192) |
32 |
6.34 |
单拱石桥, 跨度 26 米 |
[1] |
1988
|
观音桥
|
江西 星子县 |
宋大中7年 (1014) |
24.45 |
4.1 |
单拱石桥 拱石带榫 |
[1] |
2001
|
古月桥
|
浙江 义乌市 |
宋嘉定6年 (1213) |
31.2 |
4.5 |
单拱石桥。 风化严重 |
[2] |
2001
|
小商桥
|
河南临颍县
|
隋开皇4年(584)。 宋大修,桥体为 北宋风格 |
21.3
|
6.45
|
单拱石桥
|
[2]
|
1961
|
卢沟桥
|
北京 丰台区
|
金明昌3年(1192) 明正统9年(1444) 清康熙37年(1698) 两次重修。
|
266.5
|
7.5
|
11孔 连拱石桥。 抗日战争 纪念物。 |
[1] [3]
|
2001
|
宝带桥
|
江苏 吴县 |
明正统11年 (1446) |
249.8
|
4.1
|
53孔 连拱石桥 |
[2] |
|
余市桥
|
湖南 临澧县 |
元至元2年 (1336) |
83.3
|
9(1336) 10(1794) |
9孔 连拱石桥 |
|
[1]严明等主编,1998年7月,文物保护法律适用手册,人民法院出版社。
[2]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编,2002年8月,中华文明遗迹通览,上海古籍出版社
[3]辞海(1999)
(2004年12月)
(作者为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