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街道
东江街道
清雍正年间,常德府东5千米处有寺庙“东江寺”,东江乡(东江街道)因寺而得名。东江街道地处常德市城区东北部,系德山、太阳山、白鹤山三山环抱,沅水、马陵河、柳叶湖三水交汇之地。东、南面靠马陵河,与芦荻山乡隔河相望;西连常德大道,与永安街道、启明街道毗邻;北抵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七里桥街道。总面积30.4平方千米。
东江寺的传说
东江寺位于柳叶湖边的驮古障,距常德府东十里。很久以前,寺内住着一个和尚,和尚养着一条黑狗,狗除了每天三顿外,就蹲在屋顶看守寺院。一天,和尚对院内正在修寺的木匠虾仁说:“你可晓得每天吃的菜,是从何处买来的吗?匠师傅说道:“你不是从周围农户家弄来的吗?”和尚摇了摇头,说:“我是从澧州城买来的。”木匠师傅不太相信,但暗暗记住了和尚的话。从那以后,木匠经常观察和尚的行踪,他发现和尚从寺院东面的葡萄藤下往上爬一会儿就不见人影。一个时辰不到,和尚带回很多菜。木匠从此确认和尚有腾云驾雾的功夫。但他又想,既然和尚有腾云驾雾的功夫,怎么总是从葡萄藤下往上爬呢?莫非葡萄藤是个宝物?一天早晨,木匠趁和尚走后,用斧头砍断了葡萄藤,顿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黑狗从屋顶上一跃而下,汪汪汪狂叫,直扑木匠师傅的身上。木匠见事不妙,他一不做,二不休,举斧头向扑来的黑狗砍去,并骂道:“鸡飞狗上屋,怪不得不吉利。”结果黑狗也被他砍死,和尚也一去不回了。
从那以后,驮古障年年遭灾,人们事事不顺利,寺院被洪水淹没得一干二净。
猴子坡的传说
猴子坡原名豪猪坡,位于马家吉(yuè)西间堤中段,东江街道关天坪社区1组东部,距武陵区双赢称重特种设备厂不远。传说古时候此地外河洲上有一座山,山上密林遮日,古木参天。山的西面有一个山坡,坡上常有豪猪(野猪)出没,危害农作物,百姓故称此坡为豪猪坡。今《黄氏族谱》上仍称豪猪坡(关天坪村1、2、3、4、12组的绝大多数农户姓黄)。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7年),秦昭王遣大将白起伐楚取黔中地,留部将张若驻守常德督工筑城并修建护丹垸(马家吉河西间堤属护丹垸)时,砍树搬山筑堤,豪猪坡掩没于堤中,山坡遗址至今犹存。
南宋末年,今汉寿县军山铺镇农民杨幺父子兴兵造反,自立为王,在洞庭湖一带攻州克县,杀贪官,惩污吏,开仓放粮,赈济劳苦大众,深受百姓拥戴。在一片赞扬声中,杨幺滋生了骄傲自大情绪。一天,杨幺只身来到撞仙桥(今芦荻山乡玉带桥村境内),一位靓女坐于桥中。杨幺从桥上过,被靓女拦住。杨幺问她为何拦路,靓女和颜悦色地说:“要我让路不难,你必须向我拜三拜。”杨幺听罢怒吼道:“我今称雄于洞庭,怎肯低头拜妇人!”靓女依然笑嘻嘻地说:“你不拜我,我来拜你:一拜杨幺无天子,二拜杨幺无后人,三拜杨幺无好死!“说罢,狂风突起,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乌天黑地,伸手不见五指,靓女忽然不见踪影。据说,靓女便是南海观世音菩萨变化,打算刹一刹杨幺的骄气。那座桥原名玉带桥,杨幺遇仙后更名为撞仙桥。
此后,杨幺的骄气仍未收敛,起义军开始腐败,战斗力锐减,被岳飞的官兵击溃,杨幺与其子在混战中各奔东西。一天,杨幺逃至豪猪坡,等候其子,忽然一个被杀散的起义军骑马飞奔而来,一见杨幺便哭丧着脸说道:“启奏大王,大事不好,王子已被官兵乱箭穿心而亡!”杨幺闻报大哭,后悔自己不该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不久,杨幺亦被官兵斩为两段。豪猪坡附近的老百姓为纪念这位曾经除暴安良的农民领袖,将豪猪坡更名为侯子坡。因“侯”与“猴”音相近,人们干脆就叫猴子坡,一直沿袭至今。
李白与木瓜山
沿东江街道新安路往北行,有一片为市民提供蔬菜的温室大棚,这就是传说中的木瓜山。从前它是座20米高的大山丘,山丘上有座元代建造的木瓜寺。它是常德府的著名古刹之一,与德山的乾明寺、城区的大善寺齐名。民国初年,木瓜寺气势恢宏,雄伟壮观,永安乡中心小学就设在寺内。1943年日寇侵犯常德时寺庙被焚毁。1964年农田水利建设时,木瓜山被夷为平地。它的南面不远处,有个为木瓜寺配套服务的“蜡烛铺”,售卖香烛和鞭炮,它是香客们进寺礼佛前请香、进食、小憩的地方。
从前的木瓜山毗邻柳叶湖南岸。它四周古树参天,尤以松、柏、槐为主,是个湖河蒂结、渠沟纵横、松涛柳浪、翠影婆娑、清凉惬意的幽雅景致之所在。清嘉庆《常德府志》有记载:“木瓜山府东十五里,唐李白谪夜郎过此,有诗。”辑注《李太白全集》和《李长吉歌诗汇解》著名的清代康乾年间学者王琦注释:“《一统志》:木瓜山在常德府城东七里。李白谪夜郎过此,有诗云云。”此诗即指著名的《望木瓜山》:
早起见日出,
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
况对木瓜山。
《望木瓜山》是李白流放夜郎途中,经过洞庭湖来到常德柳叶湖时,见到木瓜山后发出的千古一叹。大意是:早晨看到太阳出来,晚上见到栖鸟还巢。这样的美景却增加了心里的郁闷,也许只有木瓜山那酸涩的木瓜才能反映出自己心中的酸楚。李白写下这首诗后,柳叶湖人从此不再在木瓜山上栽种木瓜,大概是不愿意再让“诗仙”看到涩味的木瓜触景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