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字遁初,号渔父,桃源县上坊村湘冲(今八字路乡渔父村)人。6岁入私塾,17岁入桃源漳江书院,受县教谕黄寿彝和书院山长瞿方梅等人影响,淡薄科举功名,关心天下大事,萌生反清思想。
其时,戊戍变法以失败告终。宋教仁认识到改良主义行不通,拯救中国必须走武装革命道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宋考入武昌文普通学堂,旋因与吴昆、田桐等人从事反清秘密活动,被开除学籍。翌年,在武昌两湖书字结识宣传“排满革命”的黄兴,遂成莫逆之交。同年11月,以赴黄兴30寿宴为名,与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周震麟等在长沙黄宅筹创华兴会。此次聚会,宋甚为活跃,言辞睿智,谈吐不凡,思想激进,见解精辟,深受与会者等赞佩。清光绪三十年(1904)2月,华兴会在长沙正式成立,选黄兴为会长,宋为副会长。该会提出“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政纲,准备在长沙进行武装起义。为筹集起义经费,黄、宋教不惜卖大量家产。为联络军界和学界,宋于这年7月在武昌发起创建“科学补习所”,任该所文书。该所以“排满革命”为宗旨,以“科学研究”为掩护,在新军和学校中开展革命活动。同年,华兴会策划在慈禧太后七十寿辰(光绪三十年农历十月初十)在长沙、岳州(岳阳)、衡阳、宝庆(邵阳)、常德分五路同时起义,宋负责常德一路。未发事泄,署湖南巡抚陆元鼎下令搜捕。是年底,黄、宋等潜赴日本。
宋教仁在日本,先后入东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法,翻译英、美、法、俄等国的政法典籍,诸如《英国制度要览》、《美国制度概要》、《日本宪法》、《俄国财政制度》、《一九0五年露(俄)国之革命》、《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等,视之为“救国良方”。经过总结长沙起义失败的教训,宋深感要想革命成功,应首重革命宣传,遂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办旨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8月,在孙中山的倡导下,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宋以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身份兼该报撰述。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春,宋教仁受同盟会派遣潜返国内辽宁省安东(今丹东市),从事筹建同盟会辽东支部,联络东北反清义军李逢春、朱二角、杨国栋等首领,策划在沈阳发动武装起义等活动,以此与孙中山、黄兴领导的中国南部各省反清起义相呼应。起义计划惜于招兵之际泄密,宋复潜赴日本东京,从事政法研究。
宋教仁在东北活动期间,获悉日本妄图侵占的所谓“间岛”即中国吉林省延吉地区。日俄战争后,日本政府妄称“间岛”乃“韩国属地”,竟设置所谓“间岛派出所”。宋迅即查阅大量典籍,搜集翔实资料,很快写出《间岛问题》一书,无可辩驳地论证延吉地区远自周秦即属中国领土。日本政府侦知此事,不惜以五千金(日元)巨款索购此书稿,被宋严辞拒绝。后清廷在对日谈判“间岛归属”时,凭此书有力论述获胜。清延授予宋四品官职和2000元(银圆)酬金,以期笼络。宋请驻日公使将酬金全部转赠给生活困难的留日学生,并严正声明:“吾革命党人,岂能当清政府的官?但能为国尽力者,生死以之!”
清宣统二年(1910)春,长江中下游流域革命力量骤增,宋教仁遂提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发动武装革命的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流域。是年底,宋从日本返抵上海,紧接着便担任由于右任、吕志伊等人于此前创办的《民主报》主编,以此报为阵地,编发并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大造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舆论。次年7月,宋与陈其美,谭人凤等在上海组建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亲任总务干事,为发动武装起义作组织准备。在此前后,宋还亲自或派人秘密往来奔波于上海、两湖各地,积极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各分会,筹集款项,购买武器弹药,推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进程。两湖革命形势的空前高涨,终于导致清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
武昌首义后,原在上海策划长江下游各地响应大举的宋教仁,立即偕黄兴奔赴武汉,黄兴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宋助胡瑛办理外交。是时驻武汉的外国人士严守中立,即得力于宋出色的外交活动。
民国1年(1912)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宋教仁任法制院院长,为新生的中华民国实行民主与法制,制订出一系列法令。在孙大总统宣誓就职时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即是宋起草的,乃民国政府的第一部根本大法。
孙中山被迫让位给袁世凯后,宋教仁竭力宣传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的势力和权力。同民1年4月,南京临时政府迁都北京,唐绍仪组阁。宋奉同盟会委派,于5月任唐内阁农林总长,积极规划垦殖、渔业、森林诸大方案,初显辅国才能。由于袁世凯专横跋扈,不经内阁同意副署就发布总统命令,迫使唐绍仪和几个内阁成员于6月辞职。7月上旬,宋亦忿然辞职,开始以在野政治家的身份与袁世凯专制政权进行毫不妥协的战斗。
宋教仁发现反对革命的几个政治派别与袁世凯沆瀣一气,主张复辟帝制,即当机立断,在征求孙中山、黄兴等人同意之后,以同盟会为核心,积极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等小党派,于民国1年8月组成中国国民党,孙中山被选为理事长。宋同时被选为理事,受孙中山之托代理理事长职务,以坚持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加强保卫共和政体的斗争。是年底,国会议员选举拉开序幕,至次年3月,国民党获压倒多数席位。袁世凯对宋教仁的雄才大略,早感不安,几次图加笼络。一次,袁亲自约见宋,赠以价值3000余元(银圆)的全套西装,连尺码皆事先测定,既适时宜,又合体大方。后侦知宋拟南下省亲,又赠赆仪支票一张,计银圆50万元。宋当即全数接受,但次日派一可靠之人给袁送去一封内装支票的信,信上说:“绨袍之赐,感铭肺腑,长者之赐,仁何敢辞?但惠赐五十万元,笑不敢受;仁退居林下,耕读自娱,有钱亦无用处,原票奉壁,伏祈鉴原!”袁接信后说“他藐视我了,他显然地表示着要和我对头!”其剪除异己之阴谋,已溢于言表。
民国1年10月,宋抵长沙,适逢湖南都督府拟在湘西创办一所女子师范学校,校址问题因常德、沅陵两地人士力争而一时难决。宋明确主张将湖南公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即今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前身)定设于桃源,争执遂罢。
宋教仁省亲后行踪遍及长江中、下游流域各省,进行宣传演说。民国2年(1913)3月上旬,宋刚抵上海,便接到袁世凯发出的“即日赴京,商决要政”的急电。3月20日晚10时,宋拟由泸乘车出北京。待到车站,宋与送行的黄兴、廖仲恺、于右任、吴铁城等一一握别后,正要上火车,就被袁世凯所派刺客开枪射中,猝然倒下,22日凌晨,宋与世长辞,终年仅31岁。
宋教仁为中国民主政治而献身,正如孙中山在挽联中评价的那样:“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1950年12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的政务院,为宋教仁的儿媳叶惠英亲笔签发烈属证明,确认宋教仁的革命烈士身份。
宋教仁著有:《宋教仁日记》、《渔父先生雄辩集》、《宋教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