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要闻>详细内容

【转载】敬读《口碑是怎样铸成的——泥腿县长罗贻斌》

发布时间:2016-01-18 信息来源:网站转载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月十六日,我回老家安乡县出席长篇纪实传记《口碑是怎样铸成的——泥腿县长罗贻斌》首发式,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首发式暨座谈会在县委党校小会议室举行。来自长沙、常德等地的老干部,罗贻斌的生前好友、同事、家属齐聚一堂,再次缅怀罗贻斌县长,学习他高尚的品德、优良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也作了即兴发言,回家后整理出下面这些文字。



口碑无形在民心

——读《口碑是怎样铸成的——泥腿县长罗贻斌》

张新民


    捧读《口碑是怎样铸成的——泥腿县长罗贻斌》,我一次次受到震撼、一次次热泪盈眶,心灵得到一次洗礼。读罢全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部长篇纪实作品,由中共安乡县委党史办策划、立项,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著者是安乡县党史办原主任、作家丁安辉。该书的编撰缘于2013年出版的一本《口碑——纪念罗贻斌县长逝世三十周年》。

    罗贻斌是湖南省安乡县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任县长。他1930年1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83年11月5日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时年53岁。他病重期间,前往医院探望的绵绵不断;逝世后,自发来灵堂悼念的络绎不绝;出殡时,有长者跪地拦柩;灵柩过渡,轮渡鸣笛致哀;清明节,数不清的相互并不认识的人们在罗贻斌墓前祭扫,而且三十个清明节年年如此。没有利益驱动,没有官方组织,是人们纯粹发自内心的敬仰与爱戴。

    2013年,安乡县一批老同志自发撰写回忆文章,缅怀罗贻斌老县长。纪念文章编辑成书,书名《口碑》。10月6日上午,由民间出资组织的纪念罗贻斌逝世3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口碑》首发式在安乡县城举行,近200人参与。其场面壮观,十分感人。

    对于这次纪念活动和《口碑》出版,好评如潮。人们在思考,为什么一位县长逝世三十年了,这里的人民还在叨念他、深切缅怀他、自发组织起来纪念他?老县长的口碑是怎样铸成的?安乡县原党史办主任丁安辉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建议牵头撰写一部续篇,立即得到老同志们的赞同,得到县委、政府领导的支持,经报请省、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党史研究室批准同意,在方方面面的配合支持下,《口碑是怎样铸成的》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真实,条理清晰,布局合理,文字朴实、好读耐读。如果说《口碑》是罗县长生前的领导、同事、部下、家人、好友通过一件件、一桩桩、一串串往事回顾,讲述老县长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话,那么《口碑是怎样铸成的》则是全景式扫描、全方位展现、多视角聚焦,再现的是一个个、一次次、一幅幅大背景、大场面、大事件的历史画面,更深层次地表现这位泥腿县长短暂、拼搏、光辉的一生,揭示出口碑是怎样铸成的缘由,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这部长篇纪实作品是一部好传记。该书共九章三十八节,八版图片,三十五万字,全面系统的记叙了罗贻斌县长的一生。内容包括在多灾多难的青少年时期所经受的磨炼,参加工作后为改变安乡落后面貌作出的贡献和他一心为民、廉洁自律的动人事迹,以及病逝后干群对他的高度评价,全面客观地讲述了他生动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他为国为民奋斗一生的轨迹,揭示了他忠诚党的事业、为国为民的公仆情怀。

    这部作品是一部好县志。从这本书里,我们了解安乡的历史、安乡的县情,安乡的变迁、安乡县人民的奋斗历程,品读出安乡的人文底蕴和人民的精神内核。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部安乡县史,就是翻身史、拼搏史、追梦史、发展史。这部纪实作品记叙了罗贻斌县长同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怎样领导安乡人民,把一个洪水走廊、渍水窝子、麻袋底子、一穷二白的安乡,建成初步繁荣昌盛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赞扬的新安乡,使安乡在粮棉上交、水利建设、鱼业生产、平原绿化等方面,名列全省前茅,为安乡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历程。该书在为罗贻斌县长立传的同时,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县里的历届领导、基层干部、劳动模范,乃至许多普通群众的故事。这不仅是一部个人传记,也是一幅众星图,一部群英谱,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这部作品是一部好教材。这是党性修养的好教材。罗贻斌1950年参加工作,1952年入党,1955年就当上了区委书记,1956年当上了县委候补委员。1957年,因他的一个妻兄历史问题牵连,受到错误审查。他并没有意志消沉,消极怠工,而是服从安排,乐于干苦差,努力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就要不怕打击,不怕挫折,任何时候都要坚定理想信念,一切为了国家,一切为了人民。罗贻斌一生清贫,廉洁自律。他拒绝收礼,不搞特殊,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尊重人才,爱护干部。他当县长后,老父亲住的还是一栋比普通农家还要破烂的茅草房,连两扇房门也是芦苇编成的。大队干部看不过去,要为他改善住房条件,他坚决地拒绝了。到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家属都是农村户口。县委解决了他爱人的统销户口,他让给了老同志的家属。小女儿拿了入伍通知书,他说服女儿让给了下放知青。1981年他患了肺结核,医生交待休息一年,他只住院个把月,就奔赴工作岗位,最后一次进医院,已是肺癌晚期。罗贻斌逝世时,他家的存折上仅有三百元。

    这是干部成长的好教材。罗贻斌在安乡工作33年,主管农村工作、全县工作20多年。他戴草帽,骑单车,穿胶鞋,跑遍了安乡的角角落落,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心把安乡搞上去。他率领安乡人民堵支并流,拦河筑坝,建设电排,疏通沟渠,加固大堤,兼并堤垸,奔走在抗洪抢险、排渍抗旱的最前线;他几次挂帅率领大批民工背井离乡,围垦钱粮湖,整修荆江南大堤,建设枝柳铁路;他带领300多人在全县勘测,制定了《安乡县园田化建设规划》,并亲自蹲队办点;他下决心扩大三熟制,推广杂交稻,三次带队到海南制种;他到安裕新安办点,发展社队企业,加速农业机械化;他力排众议实现了县城东扩,使古老破旧,拥挤不堪的安乡县城面貌一新;他把全部心血献给了党和人民,从不考虑家庭与个人得失。体现在罗贻斌身上民生情怀、拼搏精神、决策水平、指挥能力不正是当今干部所需要学习弘扬的吗?

    这是家风传承的好教材。百善孝为先。罗贻斌是大孝子,逢年过节,只要不出差,他就回家在茅草房里陪老父亲小酌几杯。父亲病了,他亲自熬药,扶上厕所;他是好丈夫,他对身为农村妇女的妻子,相敬如宾,恩爱有加,患难与共;他是好父亲。他对女儿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疼爱,就连在北京出差,也寻觅着买到女儿爱吃的大白兔奶糖;弥留之际,反复叮嘱不要让即将生产的女儿知道。如何重家风、如何当儿子、如何做父亲、如何爱家人,罗贻斌同志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罗贻斌逝世后获得了众多口碑:干部赞扬他是根治水患的英雄、县外作战的常胜将军、成功推广三熟制和杂交水稻的功臣、安乡园田化建设的模范、安乡县乡镇企业的奠基人、县城东扩的总设计师、廉洁自律的标兵,群众赞叹他是泥腿好县长、安乡的焦裕禄,等等。这些口碑,不是御赐的、不是官封的、更不是要来的,是他逝世后干部群众的精准总结、是老百姓的由衷褒奖。要问口碑是怎样铸成的?是靠理想信念、靠为民情怀、靠敢于担当、靠人格魅力,是在惊涛骇浪中、在田园大地上、在危难险阻时、在润物无声间、在点点滴滴里铸就的!

    老县长逝世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人民纪念他、学习他,不是罗贻斌的个人遗愿,不是他家人的主观愿望,更不是哪个上级发话示意,而是安乡人民自发缅怀老县长的深情表达;纪念他,学习他,不是某个人、某部分人对他个人感恩戴德,而是时代对党的优良作风、社会正义正直、良好的道德风尚、良好的个人操守的深切呼唤。我为家乡有这样的老领导而自豪,我被家乡老同志的重情重义所感动,也为如今的安乡县委、政府领导尊老敬老、弘扬光荣传统的情感和作为点赞。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和实践活动、总书记再次号召学习焦裕禄,接着又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我想,安乡县的老党员、老同志自发组织这样的纪念活动,也是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拥护的一种特别响应啊!

九十高龄的湖南省原省委书记熊清泉为《口碑》题词



本书的编著者、安乡县党史办原主任丁安辉(左一)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志初(左一)、湖南电视台巡视员龙佑云(右一)

罗县长生前的老部下、老朋友们

罗县长的大女婿(左一)、小女儿(左二)

安乡县政府县长张阳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市政府原常务副市长、政府巡视员钦时中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我也激情谈了读后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