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兼顾 主动作为认真做好新时期地方志工作
统筹兼顾 主动作为
认真做好新时期地方志工作
——在全省第七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
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华
(2014年12月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大家简要汇报常德市在地方志工作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和我们的工作体会。
第一、 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市地方志的&“四驾马车&”即新志编修、旧志整理、年鉴编纂和方志宣传,齐头并进,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工作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 新志编修取得重大成果
对于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常德市政府提出了&“三步走&”工作目标,即第一阶段编修市级综合志,第二阶段编修县级综合志,第三阶段编修市直部门志,分阶段稳步推进。
第一阶段编修《常德市志》。该志于2002年出版,是全省第二轮修志过程中最早出版的市级综合志之一。2012年10月,该志获湖南省优秀志书成果二等奖(全省共22部,其中市级综合志2部)。
第二阶段编修9部区县市志。已经出版8部,是全省县级综合志编修进度最平衡的市(州)之一。
第三阶段编修64部市直部门志,目前正在分两个批次实施,已经出版11部,已经评审26部。
(二) 旧志整理工作成绩斐然
常德市旧志整理工作:按照&“旧志与新志全对接,府志与县志全覆盖&“的思路;实现了&“常德历史时间上的古今连接和空间上的沅澧整合&”。
自2001年点校出版《清嘉庆常德府志校注》开始,截至目前已相继出版11部1000多万字,其中府州志3部、县志8部。
2005年,我市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出席全国旧志整理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会上作题为&“利用旧志资源达到三促进&”的发言,受到中国地方指导小组的充分肯定。
2006年,以我市政协委员提出《抢救保护市内珍贵旧志》提案为契机,开始统筹建设常德文库,共规划70部,涵盖境内所有遗存旧志、历史文献、名人著作。已经出版《明嘉靖常德府志校注》和《常德文征校注》。目前,正在实施第三个子项目,点校《清光绪添平所志》。
(三)年鉴编纂快速健康发展
《常德年鉴》编纂始于1988年,前三部是一届政府一鉴。2002年,开始一年一鉴。目前,《常德年鉴》已经出版15部1400多万字。其中,《常德年鉴2005》获湖南省市、州综合年鉴一等奖,《常德年鉴2007》获全国年鉴质量评比一等奖,《常德年鉴2009》获全国年鉴编校质量一等奖,成为地市级年鉴的一张名片,与全国89部省、市级年鉴开展交流。
区县市年鉴编纂出版基本实现全覆盖,有6个区县已经实行一年一鉴。
今年12月,常德市将开展首届县级年鉴质量评比活动,促进年鉴质量提升,推动年鉴开发利用。
(四)方志宣传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强市的战略任务之后,给我市地方志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市各级方志部门全力打造&“一刊一网&”,力求地方志广为人知,广为人用。
一刊即《武陵古今》。该刊创刊于1992年,至今从未间断,共出刊93期,刊载各类文章1800多篇720万字、图片2700余张,每期外寄量达到600多份,是常德市优秀内部期刊。不少常德地方文化爱好者、研究者的第一篇稿件就是在《武陵古今》上面世的。《武陵古今》成了史志宣传的载体,乡情联结的纽带,常德风物的展台。
&“一网&”即&“常德史志网&”。该网自2006年1月开通,是常德市政府门户网站子网,先后投入资金40多万元,建设一级栏目14个、二级栏目30个、史志书目63个。2009年,各区县市史志网站陆续建成开通,在全省较早实现市、县两级史志网站全覆盖。2010年,&“常德史志网&”获得《中国志鉴网》组织的&“全国我最喜爱的地情网站&”评比地市级一等奖,还被评为常德市政府门户网站优秀子网站。
二、工作体会
认真回顾和总结我市地方志的工作,体会颇深,感触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开展地方志工作,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是前提
我市近几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上一轮机构改革时,全市地方志机构做到了&“三不&”,即:机构不动、职能不变、编制不减。市、县两级均建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明确由党委主要领导担任顾问,政府正职担任主任委员,政府常务副职和分管副职担任副主任委员,并随着党委、政府换届及分管领导异动,适时予以调整。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统一实行史志合一体制。同时,我们明确史志办主任兼任同级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为了使第二轮部门志书编修工作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以动员会的形式提要求,下任务;以两办督查的形式抓进度,保质量,部门修志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二)开展地方志工作,政府经费投入是保障
开展地方志工作,我市在经费保障方面有两个特点:
一是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部门修志。2011年,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对承担修志任务的财政全拨款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志书篇幅安排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标准是:50万字以内的,安排30万元;50万字以上的,安排35万元。全市总计安排1630万元。
二是实行了项目申报,建设常德文库。市史志办提出以旧志整理为核心的常德文库建设课题。2010年,市委常委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将常德文库建设纳入全市文化名城建设系统工作,每年拨付10万元工作经费。按照文库总体规划,经费预算总额为700万元。
(三)开展地方志工作,依法依规是关键
《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仅仅3个月,我们即于2006年8月制定《常德市志书编纂工作细则》和《常德市旧志整理工作细则》,两个细则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通过后,作为常德市地方志工作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2007年,市地方志办与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下发《常德市地方志出版物印刷出版规范》,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地方志出版物印刷出版标准流程。2010年,常德市史志办在前两个&“五年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常德市2010—2015年党史方志工作规划》,《规划》由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施行。同时,将区县市史志工作长远规划编制工作与实施情况纳入对区县市史志工作年度目标考核范畴。2010年,根据第三个&“五年规划&”,市史志办制定了《常德市部门志书编修工作方案》,并由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市直单位施行。2012年,市政府成立常德市地方志评审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聘请20位方志、历史、语言、保密、档案等方面专家履行地方志质量审查评估职责。同年,市史志办与市财政局联合发文,对部门志书承印单位统一招标,实行定点印刷。
(四)开展地方志工作,省方志委的鼓励和指导是后盾
多年来,省方志委多次对我市方志工作予以鞭策和鼓励,对我市方志办的工作成绩和工作势头多次予以指导和支持。我们感到工作思路更清晰,目标更坚定,工作更有底气,效果更加明显。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上就是我市近年来地方志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下阶段,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市州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推动常德市地方志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