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常德市委党史办2014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市委党史办(市方志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三出三能&”的总目标,以史志资政和宣教工作为着力点,加大队伍建设力度,贴近中心,服务现实,开拓创新,注重实效,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存史资政,推出史志工作新成果
1.《德韵高原——常德援藏纪实》完成初稿编纂。为纪念我市对口援藏20周年,由本办实施征编出版的《德韵高原——常德援藏纪实》专题资料项目于年初正式启动。编纂该书的目的,除了反映我市20年来在支援西藏建设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客观、真实、完整地记载这段历史,为以后编撰党史正本三卷提供可靠的历史资料。全书初步分设15个栏目,分别由&“领导关怀、雪域情深、岁月留痕、高原明珠、累累硕果、附录&”等篇章和彩色插图组成。预计2015年3月份正式出版发行。
2.《常德党史工作概览》编纂出版。我们按照省党研室&“6+1&”工作中&“做题&”的要求,在启动《德韵高原——常德援藏纪实》专题资料征集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另一本专题资料《常德党史工作概览》的编纂出版工作。该书着重记载了常德市委党史办的发展历程、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附录了重要党史文献等内容。
3.第二轮部门志书编修工作稳步推进。一是编修有序。经过近四年的编修,全市第二轮第一批次部门志书大部分进入总纂、评审、出版阶段。2014年,我们先后对第一批次部分志稿进行专家评审、终审验收,对第二批次部分单位志稿篇目进行审查。共计出版9部志书,评审志稿6部,审查志稿篇目8篇,即将评审的1部,2015年有望召开评审会的志稿大约12部,预计第一批次90%以上志稿将完成编纂工作。二是督导有力。为推动编修进度,提高志书质量, 3月3日至28日,我们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对部门志编修工作开展专项督查,涉及第二轮部门志书编修工作单位47家。由市政府督查室发出《全市第二轮部门志书编修工作督查通报》。三是服务周到。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部门志督查的契机,我们积极主动服务群众,做到开门办志、上门指导,现场解答修志业务问题5类77条,接待修志单位上门或电话咨询33个单位50余批次,解答修志业务问题近320个。我市部门志编修及旧志点校等工作经验在全省得以推介,在12月份召开的全省第七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副市长陈华代表常德市作了典型发言。
4.《常德年鉴(2013)》完成出版。《常德年鉴(2013)》于11月正式出版,全书共498页,130多万字,设34个类目、275个分目,收录编写各类条目757条,随文图片162幅,彩色插页66版,各类图表25个。类目、分目和条目数量都比上年有所增加,年鉴的信息含量进一步加大。在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年鉴工作委员会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常德年鉴(2013)》荣获全国城市年鉴综合二等奖,同时获三个单项奖,即:框架设计一等奖、条目编写一等奖、装帧设计二等奖。一是精心编制提纲。在考虑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社会公众关注的新内容、新资料,确保了年鉴的年度特点和地方特色。二是按时下发通知。在确定编纂提纲后,拟写了编纂工作通知,报请市政府办审批下发到各单位。三是广泛收集资料。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对全市各年鉴撰稿单位催稿,力求做到资料齐全,不留空白。四是认真做好编校。按照年鉴编写体例的要求,先由科室人员对各单位上报的文字稿进行认真阅读、修改,同时通过查阅报纸、网络,检查是否有遗漏的信息,再与相关单位撰稿人沟通,补充资料。在最后的校对环节,逐字逐句进行校对,尽可能的减少差错率。五是改进装帧印刷。对年鉴封面进行了重新设计,以具有常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和建筑物桃花源、武陵阁作为封面和封底的主题图片,延续了年鉴封面典雅大方、反映地方特色的风格。内芯由原来的哑粉纸更换为象牙白纸,纸质更细腻,不反光,更适合阅读。
5.首届县级年鉴评比成功举办。为促进区县(市)年鉴编纂工作,提升县级年鉴编校质量,2014年,我办成功举办了全市首届县级年鉴评比活动,全市共7部县级年鉴参评,评出一等奖1个(《武陵年鉴(2013)》),二等奖1个(《鼎城年鉴(2010)》),三等奖2个(《石门年鉴(2012)》、《桃源年鉴(2003-2009)》),给予了物质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区县(市)编纂年鉴的积极性,对提高县级年鉴编校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6.《常德文库》编纂持续推进。按照《常德文库》建设方案,继《明嘉靖常德府志校注》《清常德文征校注》之后,开展了第三个子项目——整理点校《清添平所志》。该志为清代道光年间编修,民国时期补修,现藏于石门县档案馆,共七篇,分为序言和地域、田赋、衙署、职官、职员荫袭、艺文各志。我们组织专家力量,通过前期资料搜集整理,全力点校,基本完成全志底本录入,进行了标点、断句和注释,形成初稿,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并顺利通过了市文化名城办和市财政局的年度审核。为了核实补正底本残缺部分,我们专门组织力量查阅了慈利县档案馆、慈利县方志办和省图书馆大量资料,摸清了《九溪卫志》(明代实行卫所制,添平所属九溪卫管辖)藏本情况。最后,找到原慈利县的一名副县长,从其个人手中征集到《九溪卫志》全本(影印本)。通过互相参校,补齐了《添平所志》缺页部分,并厘正错讹十余处。
7.完成了市本级党史正本三卷的篇目大纲设计工作。按照省里的工作要求,3月份开始正式启动了市本级正本三卷的提纲编撰和资料整理工作,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目前还是处于摸索和资料准备的阶段,只完成了提纲的初稿,但所需部分的资料在2013年就已经着手准备。目前,已经准备或已完成的专题资料有&“计划生育&”、&“交通&”、&“党史工作概览&”、&“援藏纪实&”等专题。
二、建网办刊,巩固以史铸魂新阵地
1.网站信息更新加快,点击率更高。&“常德史志网&”全年累计录入信息1100余条,图片200余幅,点击率近11万次。在网站首页增设新栏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专题报道中增加了&“党史知识1000问&”栏目。在政务公开中及时更新本单位需公开的事项25条。在新改版的常德政府门户网站中,&“常德史志&”和&“常德年鉴&”在政府网站首页的&“常德概况&”一栏中占据了醒目的位置。
2.《武陵古今》特色突出,可读实用。《武陵古今》恢复为季刊,全年先后编辑出版4期,除了&“武陵人物&”、&“沅澧物语&”、&“人文辩考&”、&“往事追忆&”、&“芷兰文苑&”等5个常设一级栏目外,增加了&“实践活动进行时&”、&“史志专栏&”2个常设栏目,另择期增设&“三改四化新常德&”、&“峥嵘岁月&”、&“史志简讯&”等栏目,封面采用&“常德市革命遗址&”系列,重点宣传了&“红军长征大水田纪念地&”、&“林伯渠故居&”、&“常德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和&“澧州文庙&”。全年4期共刊载文字资料30万字,图片资料130帧。刊物每期在本市内发行400册,全国发行450册,刊物编排进一步加强了宣传常德史志工作特点、特色和典型经验的力度,使史志主题更为鲜明,对受众深入了解常德革命历史起到促进作用。
3.重新启动党史陈列馆、方志馆建设项目。为促成市党史陈列馆、方志馆和档案馆&“三馆合一&”项目的重新启动,我们联合市档案局积极主动汇报, &“三馆合一&”项目建设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再度关注,目前启动请示已经呈报市政府相关领导审阅,交各相关职能部门提出项目建设启动意见。
4.高度重视媒体宣传。为加强史志工作的对外宣传,我们安排了专人负责史志新闻宣传工作,将省党研室、省方志委的网站和工作简讯作为宣传常德史志工作的主阵地。本办的一些重要活动以及亮点工作都会及时准确地向省《党史工作简讯》、《方志工作简讯》和省党研室的《百年湘潮网》投稿。全年累计向省党史工作简讯投稿20余篇,向省方志工作简讯投稿近20篇。同时,加强理论研究成果宣传,全市全年累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理论文章18篇。
5.加强《湘潮》杂志征订力度。2014年我市的《湘潮》发行量为1764份,在全省排名第8。郴州会议之后,根据省党研室的要求,我们加大发行力度,挖掘潜力,调动区县的积极性,全市2015年的征订数达到了3130份,征订总数较上年增加了77.4%。
三、积极作为,党史联络呈现新气象
主要开展了&“四个一&”活动:
1.召开了迎春座谈会。3月份,市委党史办、市党史联络组召开了一次迎春座谈会。总结上年度市党史联络工作开展情况,商定来年全市党史联络工作要点,明确市县两级党史联络组的工作目标。
2.组织了一次外出考察活动。11月上旬,市党史联络组组织联络组部分成员就&“如何开发利用保护革命遗址&”的问题前往江西、福建等地考察。
3.召开了全市党史联络工作经验交流会。11月24日至25日,市委党史办、市党史联络组在桃源县召开了党史联络工作经验交流会。主要总结了全市党史联络工作近些年所取得的成绩和工作经验,分析了党史联络工作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党史联络工作任务。
4.陪同省党史联络组对我市党史联络工作开展了督查调研。10月20日至24日,省党史联络组(常益片)副组长曾繁友一行7人赴常调研督导,市委党史办和市党史联络组负责人全程陪同。督导组先后深入汉寿、临澧、石门等县进行督查调研,督查活动结束后,省党史联络组(常益片)副组长曾繁友对常德党史联络工作的开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提升素质,营造队伍建设新氛围
1.抓业务培训,干部业务能力有所提高。积极组织本办和区县(市)参加省党研室、省方志委组织的业务培训两批次共计20余人。打破科室界限,实行全员写史、全员修志,业务骨干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在全国方志系统十佳个人的评比中,我办方志科长周波同志作为湖南省的唯一候选人已经上报国家方志委。
2.抓人才选拔,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全年新提拔4名干部,其中,大胆启用了3名年轻干部,同时通过公开遴选吸纳年轻干部4人。通过人员调整,我办人员力量得到充实、搭配更加合理、年龄结构更加优化,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抓思想建设,干部队伍活力明显增强。一是圆满完成群教活动。按照各级党委要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的活动,做到了活动与工作两不误,达到了两促进、两提高。二是举办读书活动。扎实开展了&“我读书我收获&”的主题活动,并举行了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共收到读书心得12篇,共有6名同志获奖,有5名同志交流了读书心得。三是开设&“史志讲坛&”。全年举行了6次业务讲座,极大提升了干部队伍的业务素养。四是积极组织文体活动。全年共组织2次支部活动和2次工会活动,同时积极组队参加市委机关排球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提升了干部队伍的凝聚力。
4.抓制度建设,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转变。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刀实枪治理&“四风&”,对财务、接待、公车管理等制度作了进一步修订完善,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公务用车、公务消费、公务接待方面,班子成员带头执行有关纪律和规定,杜绝了公车私用,私费公报等行为,&“三公&”经费较上年有较大下降。据统计,仅接待经费一项就比上年减少30%左右。
5.抓其他工作,积极参与完成中心工作任务的意识不断增强。争取市民政局支持,为联点社区解决经费3万元;对联点特困企业进行了上门走访慰问;为点村解决经费3万元,为村部图书馆赠送实用种植技术等书籍300多册,并对4户特困户进行了上门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