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德抗战实录》首发式上的讲话
在《常德抗战实录》首发式上的讲话
中共常德市委党史办主任 刘李波
尊敬的清宇秘书长、各位领导、专家、记者、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十分感谢大家的莅临和指导。《常德抗战实录》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党史联络组的密切关注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编辑人员6个月紧张、辛勤的工作,今天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在此,我代表市委党史办和《常德抗战实录》编辑部,向关心、支持《常德抗战实录》编辑出版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各界同仁,向为此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汗水的编辑部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常德抗战实录》的编辑出版情况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为什么要出这样一本书?
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中央有部署。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央就如何开展各项纪念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还将于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阅兵式纪念活动,并把9月3日确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全国各地党组织和党史部门都将相继筹备开展相关纪念活动。常德作为抗日的重要战场,是全国抗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担负&“存史、资政、育人&”重任的党史部门,编辑出版《常德抗战实录》,不仅是响应中央号召,顺应全国潮流的需要,更是我们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作为的需要。
第二,市委有要求。今年2月,在市党史联络工作座谈会上,经联络组老领导们提议,清宇秘书长现场拍板,决定由市委党史办编辑出版一本全面反映常德抗战的史书,书名定为《常德抗战实录》。会上,清宇秘书长就该书的定位、基本框架、质量要求等,都提出了明确意见,并要求8月中旬必须出书。之后,《常德抗战实录》首发式被市委宣传部列入全市8大纪念活动之一,并报中宣部获得批准。这是我调任党史办之后,市委领导交给我们的第一个重要课题,我既感到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同时也感到了市委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为高质量完成市委交给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分别召开主任办公会和干部大会进行研究、部署和动员,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编辑部,迅速启动了编写工作。
第三,我们有责任。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党史工作的职能和优势所在。深入研究常德抗战历史,用研究成果警示教育后人,是我市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常德抗战,在全国全省抗战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对于常德抗战历史,人们知道最多的仅是常德城保卫战及余程万将军,而对除了常德城保卫战之外的其他战役知之甚少。实际上,常德会战是一个系列战役,从1943年11月打到12月,历时近两个月,中日双方进行了大小战斗十几次,除了著名的常德城保卫战外,还有打得比较激烈的澧县煖水街阻击战、石门保卫战、慈利阻击战、桃源热水坑收复战等几场战役。此外,人们对给常德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细菌战比较了解,但对细菌战之外的厂窖惨案、新街口惨案、新安惨案、西洲垸惨案不一定十分清楚。对于党史部门和其他抗战研究机构来说,过去把研究常德抗战历史的重点放在了常德会战和常德细菌战方面,而对中共常德地方组织领导广大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其他几大惨案研究不够,成果也不多。因此,通过这次编辑出版《常德抗战实录》,让广大公众全面、系统、客观、真实了解常德抗战历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是我们党史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这本书是怎样编成的?
《常德抗战实录》能够在短短的6个月时间内顺利出版发行,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党史联络组老领导们的精心指导,还得益于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在具体编写过程中,我们认真把握了以下五个工作环节:
一是精心策划。把《常德抗战实录》编成一本什么样的书?或者说给这本书一个怎样的定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在编辑部召开的研讨会上,我们认真学习领会清宇秘书长的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常德抗战实录》不能搞简单的照抄照转,更不能七拼八凑,把这本书搞成一本大杂烩。而是要在正确定位、搭好框架的基础上,广泛征集资料和查找原始档案,然后进行认真分析、仔细研判、严格考证和深度加工,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我们确定了这本书的基本定位和基本框架,基本定位是:全面系统记录,客观真实反映,生动形象再现。基本框架是设5个栏目,除&“综述&”和&“大事记&”外,中心栏目有三个。全书围绕三条主线展开:第一条主线是常德和各县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概况;第二条主线是以常德细菌战为重点的5大惨案的始末;第三条主线是以常德城保卫战为重点的5大战役的始末。这三条主线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成为常德抗战的全部历史。
二是广泛征稿。3月份,我们以市委办名义向全市下发了征集资料、档案和图片的通知,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和大力支持,不少专家学者、研究学会和老同志积极撰稿、提供档案资料和图片。比如湖南文理学院的陈致远教授和今天在座的朱清如教授,将自己珍藏多年的资料和图片提供给我们,并向我们提供相关稿件;津市籍的韩川老同志,身在外地,通过常德史志网知道后,主动、无偿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史料和珍贵图片;各区县(市)党史办在接到工作任务后,积极配合,主动提供资料,认真撰写稿件,并协调各地档案馆为我们查阅档案资料。
三是加强调度。为提高质量,确保按期出书,我们从三个科室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编辑部,由我担任编辑部主任,另外安排一名处级干部担任编辑部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所有编辑人员集中办公。首先是实行每周调度。编辑部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汇报本周工作,讨论研究问题,安排下周任务。其次是实行工作量化。编辑部制定了详细的工作任务安排一览表,张贴上墙,将任务进行分解,责任到人,按时间推进,按节点完成。再次是突出工作重点。我们认为,查找和挖掘新的史料、档案文献和图片,是编好这本书的关键和重点。为此,我们用一个多月时间,派出编辑人员赴全省各地档案馆、抗战纪念馆和抗战遗址,查找档案文献资料,收集图片,拍摄实景照片,采访专家学者,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编好这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认真校对。初稿完成后,编辑部先后4次派员赴长沙的印刷厂进行校对,吃住在印刷厂,日夜加班,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为了减少文字错误、消灭硬伤,编辑人员采取朗诵和交叉校对的方式,逐字逐句地进行校对,近25万字的书稿,硬是通读校对了3遍。
五是严格评审。前后进行了两次评审,对我们提高书稿质量帮助很大。首先是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评审。根据出版社的要求,初稿出来后,我们请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评审团进行了一次全面评审,对书稿给出了文字评审意见。其次是请老同志和专家学者评审。我们提前将书稿送给市党史联络组的老领导和有关专家进行审读,然后召开专题座谈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对两次评审所提出的正确意见,我们都一一予以采纳。
三、这本书有哪些亮点?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加之我们水平有限,《常德抗战实录》肯定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但我们认为,从总体上说,《常德抗战实录》仍然不失为一本质量较高的史书,与过去出版的反映常德抗战历史的书籍比,《常德抗战实录》有以下三大亮点:
一是全面系统。过去,反映常德会战和常德细菌战的公开出版物有很多,但全面反映常德抗战历史的一本也没有,可以说,《常德抗战实录》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的全面系统性体现在:不仅记载了国民革命军在常德境内开展的五大战役,而且还记载了中共常德地方组织领导开展的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不仅记载了震惊中外的常德细菌战,而且还记载了同样给常德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厂窖惨案等其他几大惨案;不仅介绍了抗战英烈和幸存老兵的生平,而且还对常德抗战期间的大事要事进行了追记。
二是客观真实。为落实清宇秘书长关于&“所记载的每一个事件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专家学者的推敲&”的指示,确保《常德抗战实录》的客观真实性,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用纪实的手法,只客观记述,不掺加个人观点,不作评论,而是让史实说话,让档案说话,让图片说话。为此,我们取消了原先拟定的&“抗战论坛&”和&“抗战文化&”两个栏目,撤掉了所有研究论文、纪念文章以及与常德本土抗战无关的英雄人物简介。为确保史料的真实准确,编辑人员先后前往省档案馆、省图书馆、本市区县和沅陵、芷江等地档案馆查阅档案文献资料,挖掘了很多珍贵的档案资料,其中部分档案原件和图片通过翻拍的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布。对于有分歧的史料和数据,我们认真进行考证,去伪存真。比如,关于常德会战中第57师的伤亡人数,史学界历来有多种说法,比如:5703人、8000多人、7869人等等。我们经过反复考证,认为第57师的伤亡人数应该包括军炮兵团的伤亡人数,所以最终我们采用了7869人一说。
三是通俗可读。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大家普遍反映,《常德抗战实录》以纪实的写法,真实记录了日寇在常德犯下的滔天罪行,生动再现了国民革命军和常德人民不畏强暴,以血肉之躯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事迹,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真实可信。除此之外,大家认为这本书还具有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的特点。全书收录了近80幅随文图表,刊载了原始档案和报刊翻拍件30多件。书中采用的4幅常德会战日军进攻路线图,由于原件不清晰,翻拍后效果很差,编辑人员熬了几个通宵,重新用电脑绘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为方便读者阅读,编辑人员对书中过去的老地名都一一作了注解。另外,这本书文字简洁、行文流畅、通俗易懂,适宜广大青少年阅读,可以说是一本历史普及读本。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以上就是我对《常德抗战实录》编辑出版情况的简要汇报。读者是最好的裁判员,这本书到底怎么样,还要靠广大读者去裁决。尽管这本书还不尽十分完美,但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尽力了,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我们绝无他求,唯一的愿望就是通过默默无闻的工作,赢得社会各界对党史部门的关注和认可。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抓好《常德抗战实录》的发行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常德抗战历史,使广大公民从中受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警示和教育。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