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要闻>详细内容

《鼎城区志》编纂出版情况总结

发布时间:2010-03-24 信息来源:常德史志网 浏览次数: 【字体:

  《鼎城区志》编纂工作于2002年3月正式铺开,历经四年的艰苦努力,2006年3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志上限为1988年1月,下限为2003年12月,全志以130幅彩色图片、500余幅随文黑白照片、90多万文字为载体,真实记录了鼎城区16年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为鼎城区的更快发展提供了最好最全面的历史镜子。志书出版发行后,受到各界好评。其中凝聚着各级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也凝聚着一百多名采编人员的智慧与心血。现将其编纂过程回顾如下。

  一、积极准备

  2001年,接到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在全市开展续修县级志书工作的通知后,区史志办即向区委、区政府呈送了编修鼎城区志的报告,6月7日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即在报告上签署了同意修志的意见。紧接着,区史志办着手拟定了包括组织机构、人选、志书时限、工作时间安排、经费预算等内容的编修方案,分别于12月18日、21日在区史志办工作领导小组会和区党政联系会上作了详细汇报。由于工作到位、方案切实可行,在这两次重要会议上先后全面通过了区史志办的编修工作方案和经费预算方案。

  正式立项后,区史志办马上组织精干力量拟定两办文件、志书篇目。尤其是篇目曾十易其稿,反复修订,并请省市有关专家帮助审定,终于拿出了一个科学而有特色的篇目。同时,还自己动手编印了20余万字的培训辅导教材140套。一切准备就绪后,2002年4月18日,区委、区政府隆重举行了修志工作动员大会。各乡、镇、农林场的行政一把手、办公室主任、区直各部门党委(组)书记、修志专业人员共有280余人参加大会,会议最后,区长李大平等领导都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区志办又对各单位抽调的120多名采编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专业培训,为提高培训效果,还从省、市方志部门请来了专家授课。

  二、认真督导

  动员、培训以后,区史志办即对所有承编单位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多轮督导。

  首先划分督导包干责任。给区史志办全体工作人员划分督导、包干的篇、章承编单位,其责任是从督导、资料收集验收、初稿审定、正稿上交等全部包干到底,直到志书编纂完成。在头两个月里,采取每周一交流督导情况、一讲评的办法,促使每个工作人员采取电话、上门、发函等多种形式对责任单位进行督导。

  其次,利用区史志办自办的定期修志简报和两办工作简报进行督导。每期的简报,区史志办都尽量亲自送到承编单位一把手里,以利充分发挥督导作用。

  7~9月,由区委顾问、区志编修总编朱昌远同志带领有关人员逐一到区直部门、乡镇上门检查督导,促其积极完成编修工作。同时,用发现的典型引路。8月、9月分别在区文化局、区农业局、区建设局等区志编修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召开现场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进展顺利

  由于动员有力,督导及时,修志工作进展较为顺利。

  (一)各承编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动员会一结束,各单位就这一工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落实领导班子、专业采编人员、安排适当经费和办公场所等一系列工作。大的战线、科局还相继召开了本战线、本系统的动员会,全区无发动死角。

  (二)抽调人员得力工作认真。按照区史志办的建议,各单位都抽调了2~3名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史志工作、有一定写作功底的同志任采编人员。这些人员到位后,迅速投入工作。4月底,5月初,水利局等单位就拿出了具体工作规划和写作提纲,并有区财政局等十多个单位下发了有关专门文件。截止9月,有近80%的承编单位向区史志办送了相关文件、写作纲目等,还有许多单位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年底,全区110多个承编单位都基本完成了资料征集任务。

  四、精益求精

  地方志书是官方史书,是一地之信史,因此,全体编纂人员严把区志编修质量关。首先是想尽一切办法核准史实,对记入志书的每一件史实都做到事出有据,实事求是。有的为了核实一件材料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打无数个电话、跑无数次路,拥有了真实的资料才动笔编辑。为了做到文责自负,在2003~2005年的编辑中,采取了史料史稿核准责任制,做到每一件史料征集有人签名、每个承编单位上交编辑部的资料长篇除撰稿人签名外,单位一把手必须审核后签上名并盖上公章,否则拒收。2004年区志编辑部8个编辑拿到自己所负责编辑部分的资料长篇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对资料长篇中的每件史实再进行反复核实,在总稿时,又请专业人员对所有数据进行一遍核实,并签上名。

  其次是把好编辑的科学关。2003年上半年,安排各承编单位撰写资料长篇,由常务副总纂逐一批改后发回修改,有的单位反复了三、四次。年底,各单位都交上了基本合格的资料长篇。2004年,各分纂按照志书的质量标准对所负责编辑部分资料进行各方面的反复修改把关,由总纂审阅签收。2005年上半年,总纂进行总稿,其间又是几易其稿,在6月拿出了评审稿。在7月邀请了省、市、区(县)几十名领导专家,对评审稿进行科学严格的评审,编辑部将送这次评审会的主要评审意见归纳为12条,然后按照这些意见又进行了三个月的修改定稿,最后由省市业务部门验收合格后,终于在年底进厂印刷。

  五、编修体会

  编修一部地方志书,是一项艰苦的系统文化工程,要完成好这项任务,首先,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保证。四年的编纂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召开了一次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多次参加关于修志工作的动员会、督导会和总结会,其间还多次听取汇报、解决具体问题,两办督查组始终参与这项工作的全面督导。为保证志书的顺利编辑与出版,区财政在十分困难情况下,分期共拨付了的近60万元专项经费。

  其次,编辑人员的文史修养和耐清苦精神是关键。修志人员要有较扎实的文史知识基础、科学严格的治史态度、虚心好学的品格,更要有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清贫、守得住长期的孤灯冷凳的精神。

  第三,上级业务部门和承编单位的关心、支持与配合是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