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陵区志》(1988~2005)的审读意见
《武陵区志》评审稿设21篇,属中篇结构。该志稿观点正确,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内容全面,具有一定特色,是一部基础较好的志稿。
二、主要特点
1、结构合理,体例完备。志稿采用中篇结构,门类较为齐全,归属基本合理。志稿综合运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常见体裁,图文并茂,体例比较完备。
2、特点突出,特色鲜明。一是时代特点突出,志稿将上下断限确定为1988~2005年,这是一个完整准确的时代定位,即本志既为原《常德市志》的续志,又为新武陵区的首志,记述重点则突出改革开放。二是地方特色鲜明,志稿将“区委、区政府决策施政”、“招商引资”、“工业园”、“残疾人管理”等独立设篇或章,在“概述”和相关篇章中浓墨重彩城市建设,无可厚非,具有一定地方特色。
3、资料翔实,内容全面。志稿遵循“横不缺项,纵不断线”、“横分门类,依时纵述”的修志原则,记事述物完整,少见资料短缺、断代现象,较为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三、存在问题
按照武陵区志办的安排,余在浏览《武陵区志》篇目、概述、大事记的基础上,重点阅读了“地理环境”、“人口”、“政党、群众团体”等3篇志稿。现就志稿中存在的不足谈点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1、关于结构。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章下无节,二是统属不当。如第四篇“交通邮政电信”之第2章“邮政”、第五篇“商贸”之第5章“工业物资购销”、第六篇“工业”之第8~10章、第七篇“农业”之第7章“农业综合开发”、第十二篇“区委、区政府决策施政”之第1~7章等,均属章下无节;又如“旅游”归入“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篇、“乡镇企业”列入“农业”篇等,均属统属不当。
2、关于行文。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即越界记述、记述错误和表述欠准。如第一篇“地理环境”之第一章“自然环境”第一节之“地貌”最后一段:“2006~2007年,在太阳山顶玄天一峰建起了宏伟的普光寺”,显然此属越界记述。又如大事记中有一则大事这样记载:“1995年4月24~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来常德视察……”此段文字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时间有误,即“1995年4月24~25日”应为“1995年3月24~25日”;二是表述欠准,即“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应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再如“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等文字在志稿中频繁出现,此属常识性错误,应改为“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四、一点建议
建议取消第二十篇“文存”和第二十一篇“杂录”,设立第二十篇“附录”。因志稿第二十篇“文存”内容不知,这里不敢妄加评论。第二十一篇“杂录”下设“会展赛事节目”、“外事往来”、“奇闻异事”3章,实无必要。第一章“会展赛事”两节内容经筛选后并入“大事记”,“节日”内容可全部删除,无需本志记述;第二章“外事往来”与第三章“奇闻异事”内容亦可精选后归入“大事记”中,或者归入“附录”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