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要闻>详细内容

评《临澧县志》的几点意见

发布时间:2010-04-26 信息来源:常德政府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各位领导、专家、方志同仁:

  收到《临澧县志》评审稿后,我们全办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根据分工安排,重点对第三编、第四编、第五编、第六编进行了认真的阅读。我们总的印象是:这部志稿编目设置合理,地方特色鲜明,语言比较规范,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县志。经过加工琢磨之后。必将成为常德市区县(市)的范本。读完以后,很受教益和启发。《临澧县志》除大事记外,共设有19编,按编、章、节、目的体例编排,以文字记述、图表等主要形式表达。全稿达到130多万字,充分体现了编者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评议,仅供参考:

  志稿比较成功的地方

  第一,编目结构设计基本合理。从我们所看的四编内容来看,临澧县志采用了编、章、节、目的结构,纵横排列的逻辑关系是清楚的、基本合理的。有些章节的设置很有特色,例如,第五编专设第四章绿色食品,突出了临澧县在农业方面的特色,从规划与申报,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生态保护工程,绿色企业,绿色品牌五个方面进行了记述。突出了临澧县在绿色食品建设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第四编经济发展,突出近20年是经济大发展时代,彰显时代特色。又如第五编农业第七章后设附录:农村经济大户简介,对全县有影响的农村经济大户以简介的形式进行记载;再如第六编工业后附有民营工业企业简介,对全县有影响的民营企业进行集中介绍,这是第二轮修志工作中的创新。还有很多章和节设置也很好。

  第二,体例基本正确。《临澧县志》的体例是正确完善的,这奠定了它成为高质量的基础。一是做到了述而不论。志稿的资料性著述特征明显,不见发议论、下结论的文字,没有夹叙夹议的现象,观点结论都寓于资料之中,通过事实材料来体现、表达。二是文表并用。每编中都辅有一定的表格,使相关内容显得直观简洁。更难能可贵的是该志稿还使用了折线图来表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情况,让人感觉一目了然。

  第三,资料翔实。基本上是用事实说话,没有什么空洞的叙述。志稿分条目记述时,基本资料齐备,反映了事物上限起始阶段、中间发展变化阶段、下限终点阶段的情况和特点,呈现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如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中的第二目“农业结构结构调整”,从1986年临澧县下发《关于加速发展养殖业的决定》写起,中间选取了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等14个年份,一直写到2005年,较完整地反映了临澧县在不同时期,对农业结构调整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第四,文字朴实简洁。阅读《临澧县志》编章,给人的感觉是语言朴实无华,文字简洁明快。如第三编第一章人口只有不到8000字就将临澧县的人口情况说清楚了,没有多余记述。这样的例子在志稿中还有许多。

  第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志稿中有些记述,既充分肯定了成绩,也如实记述了失误和问题。如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婚姻”中就写了“20世纪后期受国外开放的性观念的影响,嫖娼、婚外性行为、一夜情、包二奶、非法同居现象逐渐出现,影响了婚姻的稳定性”。再如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第一目“送礼”写到“90年代至2006年,临澧城乡以种种名目赈酒,礼金额度不断增大,礼品档次不断提升,送礼已成为一般经济家庭的经济负担。”

  总之,《临澧县志》初稿是一本比较成功的志稿,政治观点正确,符合马列主义原理,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编目结构比较科学,体例完善,图表简洁;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鲜明突出,这些特点给我们的印象很深。

  志稿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个别地方的编目设计还可斟酌。

  1、章节进行调整。是不是将第十五编中的计划生育工作放入第三编第三章,因为这编内容记述了人口、婚姻家庭,再记述计划生育工作比较妥当,让读者对人口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

  2、将章降为节。第三编第二章“婚姻家庭”只有不到1000字,是人口概况中的一节内容,有没有必要升为章。

  3、章节标题不符。如第三编第三章民风民俗,只有民俗没有民风的内容。如第五编第四章第二节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下面的内容只有分布没有建设方面的内容。

  二、有些志文的记述值得商榷。

  1、有些志文的记述过简。例如:社会编中的婚姻家庭章中的两节,本人认为记述过简。因为这两节只有两年数据的对比。看不出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用修志语言讲即“断限”太长。再如第三编第三章居民生活也是如此,大部分内容只有1986年与2003年的数据比较。

  2、因事系人的内容写得太少。从我们所看的四编内容来看,因事系人很少,大部分章、节、目没有记述一个人的活动,只有史实,不见人的活动。

  3、志文中有总结式的痕迹。从我们所看的四编内容看,大部分内容采用语体文记述,符合志书要求,但也有少部分内容有以总结代志体的问题。如P113,介绍农业结构调整。1992年,临澧县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二是;三是;四是。P114,1999年,临澧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二是,三是,等等。象这样总结式的内容在其他章节也有体现,应该避免。另外,志稿中有一些不确定的时间:P173,现已全面封禁了40多万亩天然林;现在,全县无公害绿色基地生产集中在10个乡镇……,几年来,根据临澧县的农业特色……,又如P203第三目最后一句出现“是我省目前湘西北最大规模的现代化面粉生产企业。”象这样“现已”、“现在”、“几年来”、“目前”等不确定的时间在其他章节也有体现,应该避免。

  4、志稿述叙应采用第三人称。我们所看的四编内容中多次出现:“我县”、“我市”、“我省”。如P203第二目“市属工业”就出现“市属企业在我县仅一家”。再如第三目“省属工业”中“在我县主要有合口油脂厂”,下面出现“是我省目前湘西北最大规模的现代化面粉生产企业。”其他章节也有体现,应该避免。

  5、志文表述不规范。一是年代表述:P147面50-60年代饲养金小蜂防治越冬红铃虫;P165面1988年~90年,2001年~2003年;P181面1997年—1998年等,表达都不规范。规范表达应为:1950~1960年,1988~1990年,2001~2003年,1997~1998年。这样不规范的时间表达在我们所看的四编中还有许多。二是数字表述不规范:如P145面有15--35%、40--60%、90—100%等等表述,正确表述应该为:15%~35%、40%~60%、90%~100%等等,前面数字的百分号不能省。三是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如P158重大疫病防治子目中有“健全疫病防治体系”,1981年—1982年,农村,后面没有内容了。四是依时纵述不规范。志文要求横分门类,以依时纵述。所谓“依时纵述”就是按时间的先后写下来,如P114面写农业结构调整的内容。2001年,县委办、政府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通知》,写了2001年情况,写了2003年的情况,为了把这件事记述完整还写了2005年的情况。在2005年后,接着写2002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临澧县农业结构调整规模竞标活动方案>的通知》……,此段内容与上面讲的是两个方面内容,应另起一行。下面还有记述1997年以来的工作,也要另起一行。再如P152面记述猪的发展情况,先写1985年,然后写1987年,再写1988年,在1988年后面插入一段1987年,修梅乡太平村养猪的情况。

  三、文字辑校,有待加强。

  1、打错文字。P101“液化气灶”打成“液化汽灶”;P119倒数第9行“并逐级落实到市、县和户”打成“并逐级落实到时、县和户”,倒数第三行“50公斤”打成“50分斤”,再如P125第10行“1988年牲猪饲养量”打成“1988年牲猪饲料量”;P138倒数8行“菜篮子工程”打成“菜蓝子工程”……

  2、句子不太通顺或表述不太准确。P163倒数3行,“公安、工商部门配合存在实际困难等面起,”P164第17行“乔木林分和“四旁”……这些句子不通。P133面第8行,1989年产麦10661吨,是临澧县产麦最多的一年。2000年产麦1442吨,超过1989年,这样前后矛盾。书上多次出现80年代初期、中期,90年代中期,最好在前面加上20世纪。还有50—60年代,70-80年代,最好加上19;所有的“m²,m³”打成“m2,m3”……

  这些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