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活党史宣教 服务地方发展
一、整合力量,构建党史宣教新格局
党史宣教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党史部门“跳独舞”是不够的,只有调动各方力量“大合唱”,才能形成大宣教格局。
一是高度重视支持。党史部门虽然是个弱势部门,但区委党史办按照有为有位的思路,注重发挥党史宣教工作服务地方发展的积极作用,赢得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党史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党史工作纳入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重大活动几大家领导应邀出席;党史宣传教育纳入了全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畴中一并谋划,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基本道德教育融合进行。
二是做好统筹规划。坚持把党史工作列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对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党史书籍编纂策划、党史宣教活动组织安排等实行专题研究、专门部署、专项督查。同时,指导党史部门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找准党史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结合点和切入点,走出书斋,开门办史,形成资政育人合力。
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建立了由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牵头,纪委、组织、宣传、党校、文化、新闻、工会、共青团、妇联、机关工委、关工委、关协、少工委、文联等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负责同志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形式,加强对全区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导。同时,加大党史部门与党委其他工作部门的紧密联系,不断拓展党史工作面,努力延伸党史工作链。去年,区委决定由区委办副主任兼任区党史办主任,为更加有效发挥党史办作用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拓宽渠道,扩大党史宣教覆盖面
注重因地制宜,因类施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于受教育群体,使党史宣教工作“活”起来。
一是善用党史成果。我党建党89年、执政61的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党史成果十分丰厚。我区先后组织购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苦难辉煌》、“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光盘”等党史成果资料,建立了党史宣传教育资料库,无偿提供给区属各单位借用。编印了一批宣传教育资料发放到社区、学校,供市民和学生阅览。将300多本《中国共产党常德市武陵区历史》(第一、二卷)、《武陵区志》赠送区属各单位,帮助干部职工学习了解地方党史。
二是拓展宣传载体。武陵区相比其他区县而言,缺少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工具,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受到一定局限。为使党史宣教工作紧跟时代脉搏,我区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来拓展党史宣传教育平台和空间,并于2003年创建了“武陵史志网”, 开辟了如史志工作、史料征集、常德细菌战、党史正本第一卷和第二卷、历史的瞬间等几个一级栏目,已累计上传各类资料、信息10余万字。 三是充实宣教力量。2002年,区里成立了党史联络组,号召广大老同志以“莫道桑榆晚”的豪情壮志积极参与党史宣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党史联络组的同志先后撰写回忆录20多篇,对党史宣传教育起了很大作用。同时,经常组织老同志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大力宣讲革命历史,增强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其中,为区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上抗日战争史、常德会战史等历史教育课70多场次;利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办了《武陵风云录》、《中共武陵区历史》等课程;给常德市劳教所劳教人员讲了3次课,200多名劳教人员和吸毒人员深受教育。2003年以来,以党史联络组牵头,先后开展以党史为主要内容的诗书画影创作活动十多次,编辑出版《武陵秋韵》9期,刊登诗词2400余首;先后在市工人文化宫、市博物馆、步行街等地举办党魂展、国魂展、军魂展等专题诗书画影作品展十多场,观众达数万人,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反响。
四是丰富活动形式。抓住每年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结合现存的革命遗址不失时机地开展党史宣传教育。例如,在社区青年中开展了庆“七一”、庆“八一”爱国主义教育的表演唱、诗朗诵活动,借此机会向广大社区青年宣讲党史,宣传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很多参加活动的青年都说很受教育。同时,还利用节会活动,在城区小学中开展以诵读革命烈士诗词文章、演唱红色歌曲、讲述红色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大、中队活动或全区性庆祝活动,以此激发青少年对党史人物、党史事件、党史故事的崇尚热情。
三、发掘资源,增强党史宣教影响力
坚持努力发掘、利用党史资源和党史研究成果,确保党史宣传教育有如源头活水。
一是修志编史,为党史宣传教育丰厚资源。成立了武陵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配合、专家成志”的修志体制,全面动员区属及驻区单位修编武陵区地方志。广大修志工作人员克服大量困难,收集资料2000多万字,图片500多幅,五易其稿,修成《武陵区志》。它的出版发行,不仅填补了武陵区志书的空白,也为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增添了辅助教材。特别是自2003年6月以来,按照省、市党史部门要求,我区先后启动了《中国共产党常德市武陵区历史》第一卷(1921~1949)、第二卷(1949~1978)正本的编写工作。这两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在内的省、市、区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区委主要领导多次过问编写情况,支持解决编写、出版经费,区委党史联络组的老同志奉献余热,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编撰人员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党史专题和方志、文史等资料,数易其稿,先后于2005年初和2009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两本史书。这两本书的编著、出版、发行,为我区党史宣教工作提供了资政育人资源。
二是建好基地,为党史宣传教育搭建平台。区委、区政府机关大院于2006年迁至新院后,先后投入20多万元,专门开辟了50多平方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党史教育陈列室,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党史教育基地,每年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区属各单位干部职工和各学校学生来参观,对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党的光辉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
三是开展普查,为党史宣传教育增添活力。今年,我区以革命遗址普查为契机,对区域内多处革命遗址进行逐一寻查和梳理,全面摸清了区内革命遗址的数量、历史由来和保护现状。通过遗址普查,干部群众不仅对我区的党史有了新的认识,而且重温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对遗址的保护意识和尊崇意识。同时,针对区委党史办提出的遗址保护利用规划和建议,区委、区政府充分肯定,合理采纳,并予以实施。
我区党史宣教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部门要求和兄弟县市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会后,我们将根据中央10 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市党史工作会议要求,以先进为标杆,巩固成果,改进不足,进一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推动我区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