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在党史联络工作中闪光
一、组织撰写回忆录,增强活力
老干部是历史的亲身经历者和见证人,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澄清历史事实就没有那么便捷,有时甚至很难搞清,他们通过写回忆录等形式,为党史办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党史办每一本史志书籍的出版,无论是方案的出台,稿件的修订,都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他们对党史办送审的书稿和上报材料严格把关,对文稿中的史实和语句甚至标点符号都进行一丝不苟的修正。
党史联络组为广大老干部提供了一个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平台。很多老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肩上的担子一下卸了下来,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显得无所事事,县党史联络组通过组织他们开座谈会、撰写回忆录、到革命纪念地参观考察等形式,使他们认识到,人虽然退了休,但不能褪色。通过我们的组织发动,广大老领导用手中的笔,把他们参加全县三个文明建设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记录下来,给当政者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
同时,有的史料不及时抢救挖掘,就会形成空白,留下遗憾。县党史联络组第一任组长周立民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力行,多次跑常德,上长沙,与在汉寿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事交流体会,回忆往事,澄清史实。如土改时期参加工作,多年担任汉寿县委主要领导的何秋舫同志是使汉寿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功臣,周立民亲自登门拜访,并把他接回县里,邀集他的几个老部下座谈。秋舫同志很快写出了一篇高质量的回忆录文章《三年三大步,粮食产量翻一番》,真实地记载了70年代汉寿县委是如何采取一些超常措施,确保粮食产量三年翻一番的。这个材料如果不是抢救及时,就会留下历史的空白(第二年秋舫同志患喉癌不幸辞世)。在这篇回忆录的征集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座谈会上,热心的何老问县委党史办、党史联络组有些什么困难,周立民向他汇报了回忆录出版还有一定经费缺口。何老当即要我们向市政府打了一个报告,三天之后我们就得到了市政府的通知,我们的报告市长批了,数万元经费很快落实到位,确保了在县财政没拿一分钱的情况下,老干部回忆录《辉煌历程》顺利出版。
回忆录中记录的那些史实,看起来显得比较零散。但那是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财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由无数个别人的活动集结而成的。退下来的这些老领导带领全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点点滴滴是我县文明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党史联络组把这些片断集结成书,就是一幅汉寿人民艰苦创业的历史画卷。
2003年,回忆录第一辑《辉煌历程》付梓问世,2006年,回忆录第二辑《岁月留痕》印刷出版,为我县党史正本的编纂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两本书的撰稿者是汉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指挥者和亲历者。他们不顾年事已高,甚至体弱多病,放弃休息,以自身的经历,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例,真实地再现了全县党政军民艰苦创业、战天斗地的历程。它是献给全县人民的重要历史教科书和启示录,对今后我县党的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20世纪70年代,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五小”工业,汉寿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上北京、跑省里,争项目、要资金,硬是把杂草丛生的蒋家嘴建设成了全县的工业重镇,成为全地区“五小”工业发展的样板。为了展现汉寿工业发展的这一辉煌历史,推进“项目立县”、“工业强县”进程,县党史联络组正在组织这方面的稿件,编辑出版第三本回忆录专辑《“五小”工业在汉寿》。
在编辑出版回忆录的同时,还为省、市党史部门上报稿件52篇,其中40篇被省、市党史部门出版的党史书籍刊载。通过组织撰写回忆录,使老干部心连心,增强了党史联络组的战斗力和活力。
二、频繁开展活动,增强凝聚力
党史联络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组织召开座谈会,老同志、老部下聚集在一起,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畅谈当初某项工程上马的艰辛,描绘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肯定工程建成后对全县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谈某些失误工程的经验教训,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
与此同时,联络组多次组织老干部到外地参观考察。2001年4月,组织联络组成员前往韶山、井冈山、南岳等地参观考察4天;2004年5月,组织联络组老领导去成都、九寨沟、峨眉山、重庆、三峡参观考察9天。2006年9月,组织老领导去张家界、湘西凤凰参观考察6天。这些参观考察活动,增进了老同志之间的感情。
认真开展县情和党史宣传教育活动。近五年,全县中小学校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由党史联络组成员参与主讲的县情党史宣传教育活动就达20多次。特别是80多岁高龄的老地下党员、离休干部、县党史联络组成员宋泽群,自1992年以来,10多年如一日,坚持对党员、干部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他自编3万多字的讲稿,先后到本县25个乡镇的100多所中小学和10多个单位,到武陵、鼎城的近10所中小学,宣讲党史287次、467课时,受教育者达2万多人次。在宣传活动中,他恪守自定的“不要招待、不要报酬、不要接送”的原则,自费用于党史宣传的开支上万余元,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县党史联络组还促成了汉寿屈原研究会的成立。综合几位屈原研究专家的意见,加上本县出土的一些有关屈原的文物、纪念地的考证,县党史联络组向县委递交了一份详实的开展屈原研究的报告。据此,2004年4月,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屈原故里诗词学术研讨会”,成立了汉寿县屈原研究会。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党史联络组的老干部感觉到:只要是为了党的事业,出于公心,退下来后也能发挥光和热,从而,增强了党史联络组的凝聚力。
三、帮助党史办解难,增强影响力
老领导在社会关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凭借他们的威望,为党史办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这些年,他们抓住一切机会,为党史办解决经费30多万元。联络组组长和顾问时常深入到党史办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还利用列席参加县委和政府有关会议的机会,提出关于党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资料的征集,还是经费缺口的解决,老同志都身体力行,借余威发余热。他们的积极性,一方面来自他们对党的忠诚,一方面来自党史办全体同志的尊重和争取。如果说,党史办是党史工作的一翼,党史联络组则是协调同步的另一翼,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余热和潜能是党史工作成功的重要法宝。大家一致认为,党史办离不开党史联络组。
开展党史联络组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广大老领导的主观能动性,多出成果,增强凝聚力和活力,推动我县党史工作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