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要闻>详细内容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你知道哪些

发布时间:2012-02-07 信息来源:常德政府网 浏览次数: 【字体:

        导语:元宵节,&“元&”是指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这一天叫做上元节,&“宵&”是夜的意思,所以元宵节实际上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

元宵节又叫灯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干什么?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据说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元宵即汤圆,用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观灯会

观灯会

  元宵放灯的习俗自汉代便已经形成,是有宫廷流传到民间,在唐代形成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更是成为全民狂欢的节日。那时的长安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整个长安城都金光璀璨。

  中国的情人节

  欧阳修的诗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词更有&“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描写,可见元宵节又是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在传统社会年轻女孩不能轻易外出,唯独在元宵节赏花灯成为一个相会的机会。

  踩高跷

  民间的踩高跷也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他们踩上高跷,在地上跳跃、舞剑,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舞狮

舞狮子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走百病

  &“走百病&”是元宵节一项信仰性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祭门、祭户

  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放在老鼠出没的地方,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以纪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