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赵必振先生
赵必振,字曰生,号星庵,湖南省武陵县石板滩人。父亲燮和,以知县分发广东。同治十二年(1873)必振生于其父任所南海县,故小字粤生,后以《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自改字&“曰生&”。幼时随父读书,光绪十年(1884),父亲病逝于广西怀集(今属广东)知县任上,他扶送灵柩回乡,先后在常德德山书院、长沙湘水校经书院就读,受康有为今文经学影响较深,戊戌变法前夕参加院试,补博士弟子员。
维新变法期间,赵必振深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的影响,积极奔走,支持变法,与黄遵宪、熊希龄、梁启超交往甚密。戊戌变法失败后,新政次第废除,赵必振心中悲愤,情绪低落。光绪二十五年(1899),他与德山书院同学何来保、胡友业,取岁寒三友之义结成&“寒社&”,日吟夜咏,以排解胸中郁闷之气。后扬钙、汪镕、蔡忠浩、蔡忠沅先后加入,时称&“寒社&”七子。
光绪二十六年(1900),唐才常在武汉组织自立军,拟在长江中下游发动起义,赵必振知情后积极要求参与,通过发函汉口,获准与何来保组织常德&“自立军&”谋应唐才常起事。他们在德山乾明寺召集哥老会首领大会,设立指挥机关,相约汉口一旦有动,常德立即响应。8月21日,因事泄,赵必振化装成和尚逃往广西桂林姐姐家避难,经姐夫介绍,加入广西圣学会。不久,清廷通缉令至广西,他只得经澳门亡命日本。在日期间,先后任《清议报》、《新民丛报》校对、编辑,常以&“赵振&”、&“民史氏&”笔名撰文,追念&“自立军&”死难同志,揭露清廷腐败统治,并发愤学习日文。时与章炳麟、泰力山、陈天华密切交往,共同探讨中国的未来。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因此,要努力向外寻求救亡之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他认为清廷已彻底腐败,无药可救,要救中国,必须彻底推翻封建统治,必须倡导新世想。光绪二十八年(1902),党禁稍松,他马上潜回上海,是年8月,他翻译出版了日本著名社会主义思想家幸德秋水撰写的《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这本书虽只有四万余字,但它不仅深入分析了帝国主义本质,而且还介绍了马克思的观点,主张用&“世界的大革命运动&”、&“变资本家横暴之社会为劳动者共有之社会&”,以科学的社会主义&“亡其野蛮的帝国主义&”。该书是世界上最早对帝国主义进行分析批判的著作,也是中国第一部分析批判帝国主义本质的译著。书一出版,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时的《每日新闻》、《中国民报》等报刊和许多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纷纷高度赞扬这一惊世之作。
光绪二十九年(1903),赵必振又翻译出版了日本福井准造的《近世社会主义》。该书分上、下两册,共四编,约16万字。这是&“近代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译著&”。这之前,虽有一些文章和译书出现过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但都初略涉及,也介绍过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却都语焉不详。而这部介绍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著作却以较大的篇幅和赞颂的语言,第一次向中国读者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和学说,尤其是剩余价值的理论;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机制》、《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重要著作的写作过程;介绍了第一国际的主要活动以及巴黎公社斗争的情况等等。该书还摘译了《共产党宣言》最后一段话:&“同盟者望无隐蔽其意见及目的,宣布吾人之公言,以贯彻吾人之目的,惟向现社会之组织,而加以大改革,去治者之阶段,因此共产的革命而自警。然吾人之劳动者,于脱其束缚之外,不敢别有他望,不过结合全世界之劳动者,而成一社会耳!&”。这是《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一段译文,因此,这本书在马克思主义输入中国历史上意义非常重要。这部书的出版,对于在黑暗中探索救国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无异于在黑暗的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舵手突然看到了指路的灯塔。这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是座最早的里程碑,赵必振的这一壮举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立下了头功。因为他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时间,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整整早了16年。豪不夸张地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真正开端,是中国革命的真正起步。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开端和起步,加上一代一代革命先烈的艰苦努力,才有了后来的辛亥革命,才有了后来的&“五四&”运动,才有后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之最终胜利!该书的出版,奠定了赵必振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山始祖之地位。
光绪三十一年(1905),赵必振应邀去香港任《商报》编辑,因时常抨击英帝国主义政策,被殖民政府驱逐出境。光绪三十三年(1907),应澄迈知县龙赞侯之邀,赴海南岛创办澄江、迈江两所学堂。光绪六年(1909),至奉天佐盐运使熊希龄幕。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驻奉陆军协统蓝天尉与熊希龄拥护孙中山缔造共和,他受命奔走于南京、上海之间,联络革命党人,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民国元年(1912),清帝退位,民国成立。熊希龄出任民国第一任内阁财政总长,赵必振追随熊入财政部任职,不久,熊希龄改任热河省都统,他又随往热河,任省财政厅长兼国税厅长。任职期间,廉洁奉公,留下&“身为五长,不名一钱&”的清正美誉。民国2年(1913),熊希龄任民国总理,他随往北京政府再入财政部公干,此后陆续在部任职十多年。袁世凯称帝时,赵必振著文声讨而又遭通缉,逐避难于湖南长(沙)宝(庆)镇守使梅馨手下任秘书长。
民国17年(1928),北洋政府(北京政府)垮台,桃源人覃振邀赵必振前往南京政府任职,但此时的他,心恢意冷,再无意从政,乃应约到民国大学、华北大学任教授,主讲《地理沿革》、《公年春秧》和&“三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回到湖南,先加入慈善团体,担任华洋义赈会中国董事、湖南水灾救济委员会委员。后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负孔道国学专修学校、国学专修学校的课程。在教学中,他宣扬国学,鼓励青年热爱祖国,抵御外侵,并将讲稿编成《国学概论》一书出版,为国学在湖南的普及做了大量的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不久,日军进逼长沙,他返回常德,1940年在常德县中任教。抗战胜利后,年逾古稀的他,因生活所迫仍执教于私立明义中学,任国文教师,直到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赵必振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聘为省文物委员会委员,省文史馆研究员,撰写了《自立会纪事史料》、《(自立会人物考)增补》等史书,为湖南文史研究做出了贡献。1956年12月,他病逝于长沙,享年84岁。
终观其一生,他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系统传播,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常德人民乃至湖南人民的骄傲!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怀念他,学习他。
首先,我们要学习他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当时之中国,晚清政府腐朽无能,国家积贫积弱,在世界上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国家的肆意欺凌;在国内,统治腐败、民不聊生,变革的失败,又使百姓刚看到的一点希望破灭。就在这民族怎么办、国家向何处去的危难时刻,以赵必振为代表的一批有志青年,饱含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在黑暗中勇敢探索。通过苦苦思索比较,赵必振认识到在当时之现状,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于是他冒着极大的危险,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译介了过来。现在,世界上所有敌对国家拼命遏止中国的崛起;国内发展中的矛盾集中表现。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每一个有志青年,更应该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同心同德,在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其次,我们要学习他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要义是用世界的大革命运动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把他们的天下变成广大劳动者之共有的社会。这让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后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赵必振他们心中豁然开朗,于是,他那么早就深信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就毅然决然地把它译介到中国来了。信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而当今之中国,信仰却成了最大的危机。尤其是我们执政党的八千万名党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对于共产党的宗旨究竟是什么,不一定都搞清了。许多不正之风和各种思潮的泛滥就是明证。我们今天学习他,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为人民谋福祉的信念,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心。
第三,我们要学习他敢为人先,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对于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来说就是异端邪说,是他们不可容忍的激进思想。更何况还要号召和组织人民起来推翻他们的统治,谁都知道传播这种思想是要杀头的。但赵必振及赵必振们为了国家的前途,就敢于走在前面,不怕牺牲,做出了那样伟大的壮举。现在,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处于功坚克难的阶段,反对腐败、改进党的作风也到了关键时刻,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每一个有志于民族振兴者都应学习赵必振敢为人先,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站在时代的前列,为国家的昌盛做出每一个国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