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喋血浏阳门
黄爱,1897年出生于常德县(今武陵区)芦荻山乡黄爱村。1913年秋,考入湖南甲种工业学校学习。1919年2月,考入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在天津学联执行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工作,与周恩来一同战斗。将名字改为&“爱&”,以示时刻不忘爱国。9月,被周恩来邀请为&“觉悟社&”第一批社员。因向北洋政府请愿,被捕押38天,又被学校以旷课过多为名开除学籍。1920年1月,他经李大钊介绍去上海《新青年》杂志社工作,得以阅读大量革命文章,决心从事工人运动。并得到陈独秀的赞许。当年6月回乡工作,在工人中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并对工人现状做了较系统的调查。同年9月,他回到长沙,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并与老战友庞人铨等,发起组织湖南劳工会,被推选为主任干事和教育部主任。并先后在长沙建立基层劳工会20多个,会员达7000多人。
1921年初,黄爱发动湖南第一纱厂开展收归公有的斗争,被军警关押达42天。6月,在毛泽东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帮助下,黄爱放弃无政府工团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又按毛泽东建议,改组劳工会,将&“合议制&”改为委员制,并由自己担任执行委员会书记。1921年底黄爱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1月,农历年关已近。湖南第一纱厂的工人群众要求厂方效仿上海、武汉等地的工厂老板,年终给工人发双薪以备年货或作省亲路费。这本是合理要求,却遭到华实公司老板的无理拒绝。1月13日,厂方贴出布告:年终奖金技工铜元1000文,学徒工铜元500文。这引起了工人们的强烈愤慨。劳工会认为只有罢工才能制服厂方,立即召集2000多人把办公楼包围起来。工人们愤怒地喊着老板的名字,要他出来算账。当时两位湖北籍工人冲上办公楼时被厂方卫兵开枪打伤,这更加激起了工人群众的愤怒,大家冒死冲上办公楼与军警搏斗。在激烈的冲突中,一群工人打开仓库,搬出棉花包,找来汽油,打算点火烧掉办公楼。吓得老板、工头面如土色,浑身发抖。他们中有的在走廊上给工人磕头作揖,有的将写有&“所有要求,一切应允&”、&“只要不放火,任何条件都答应&”等内容的字条往下扔。工人们见厂方答应了条件,才陆续散去。当晚工人代表向厂方提出五个条件:一、年终发给夹薪;二、工资一律发银元;三、年假不得扣工资;四、不得随意开除工人;五、发给受伤工人医药费。并表示厂方如不履行条件决不复工。黄爱激动地说:&“我决定洒我的热血,作第一个牺牲者,去换得自由来,使将来世界都能享着自由,这不是我最大的希望么!&”
第二天,赵恒惕出动大批军警,将纱厂团团包围,并宣布实行厂区&“特别戒严&”,声称罢工损坏了器物,伤及了卫兵,是反政府的行为,一定要严惩为首的&“暴徒&”。他们派军警看守工人宿舍,不准工人耳语,不准工人自由行动,连吃饭也有军警监视。他们还派军警到工人宿舍抓人,有的工人被抓去打屁股,有的工人被抓后扒光衣服绑在雪地的电线杆上打得皮开肉绽,动弹不得。工厂监察处长李汝贤听说黄爱这天来过纱厂,认为罢工是黄爱操纵的,扬言&“非杀他几个人不可!&”为争取社会各界声援,纱厂工人于15日发出《纱厂全体二千二百多工人万急启事》。湖南劳工会立即响应,并向赵恒惕政府提严重抗议,要求&“立即无条件从工厂撤走军队&”。16日上午,黄爱急忙赶往太平街华实公司办事处,与公司当局严正交涉,指出:&“此次工人缘沪、汉各纱厂先例,要求公司年终发给夹薪,实为生计所迫,并无不妥之处。况公司不过花一二日盈余,工人得之,即可满足。所谓工人不该与兵士冲突,试问工人何故要与兵士冲突?兵士向工人开枪,工人该不该反抗?李汝贤违法用刑,已属不该,若要杀人示强,难免会激起意外之变。&”华实公司经理黄藻奇,董事彭祖植、戴云阶一面假意请黄爱出面调停,一面暗中以五万银元的重金贿赂赵恒惕,要求派兵捕杀黄爱、庞人铨。在谈判时,黄藻奇、彭祖植等人突然变得温和有礼,主动表示除以红利百分之五用作工人教育经费外,还额外增加三条:一、工人照发红利;二、明年开工保证不开除工人;三、协议一经签字,由劳工会担保当晚复工。当黄爱离开华实公司时,黄藻奇将一张一千元支票塞给黄爱,满脸奸笑地说&“务请笑纳&”。黄爱将支票捏作一团,掷于地上,斩钉截铁地说:&“金钱岂能买到正义!&”搞阴谋诡计的人常常善于花言巧语,而正直善良的人又疏于防范。黄爱哪里知道一场大屠杀的阴谋正在加紧策划,策划者便是华实公司的老板和军阀赵恒惕。
这天下午,毛泽东来到劳工会,叮嘱黄爱说:&“外面风声很紧,条约应该提前签字,以免夜长梦多。&”还特别强调&“要见机行事,以防不测。&”随后,毛泽东赶往大公报馆找张平子(时任《大公报》主笔兼编辑)写文章,敦促赵恒惕不要做华实公司压迫工人的帮凶,同时替劳工会登了个启事,声明&“此次罢工全系资方挑起,工人自动酿成,华实公司愿意接受复工条件,并请劳工会代表出面协调解决问题。&”
就在这天晚上,黄爱、庞人铨在劳工会会部等待华实公司的代表前来签约,但直到深夜也只有董事彭祖植一人前来。彭谎称经理因事要迟来一步,黄爱、庞人铨只好继续等。凌晨两点时分,一群荷枪实弹的军警突然闯进劳工会会部,不由分说,先抢了待签的协约,再将黄爱、庞人铨推到一名姓汤的法官面前:
&“谁是黄爱?&”
&“是我!&”
&“那里就是庞人铨?&”
&“不错!&”
&“绑起来!&”法官一脸杀气,给军警们下令道。
&“我们犯了什么罪?&”黄爱、庞人铨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地质问。
&“那你们就要问赵省长了。&”法官阴阳怪气,&“是他老人家想要你们的人头。&”
&“要杀我们,总得有个罪名吧!&”黄爱、庞人铨义正辞严地怒斥法官。
法官奸笑着:&“你们死了,罪名自然就有了。&”
……
1922年1月17日凌晨,阴冷的北风发出阵阵哀号,地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整个长沙城笼罩在一片阴森与恐怖的气氛之中。黄爱、庞人铨被刽子手们五花大绑,秘密押至浏阳门外识字岭下。刽子手李佑文先对庞人铨下毒手,紧接着将屠刀指向黄爱。黄爱被连砍三刀后仍拼尽全力呼喊&“大牺牲,大成功!&”瞬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大片雪地,仿佛要用一腔热血洗刷这个黑暗的世界。两颗头颅滚到山坡下,怒目圆睁,仿佛让人感到眼睛里流露出的悲愤与不平。可怜两位同年出生、并肩战斗一年零四个月的勇士,殉难时都不到25岁。黄爱用他年轻的生命实践了自己&“我的生命,终必为劳动运动一死&”的铮铮誓言。黄、庞成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载入湖南革命史册。
1月18日,毛泽东联络长沙各界人士2000余人在船山学社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灵堂设在船山学社的礼堂里,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堂中央停放着烈士的灵柩,前面悬挂着他亲笔题写的挽联:
奋斗为终生,千古伤心是工运;
取义拼一死,九泉含笑亦冤魂!
毛泽东的这幅挽联高度评价了黄爱、庞人铨两位工人运动领袖的死,高度评价了他们为工人阶级及劳苦大众的解放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牺牲精神,值得革命者学习和效仿,值得我们永远怀念。追悼会上,毛泽东时而悲痛伫立在灵堂前默默致哀,时而回忆起同他们一起工作、一起交谈、共同战斗的点点滴滴……追悼过程中,毛泽东还将镶嵌有黄爱、庞人铨两烈士遗像和自己&“黄庞精神不死&”题词的纪念章分发给参加追悼会的人士。这一天,夏明翰也出席了追悼会,并在灵前泣读了他挥泪写成的长篇悼念诗《江上的白云》。两位烈士遗体公葬于长沙岳麓山。几天后,毛泽东再次在船山学社为两烈士举行了追悼会。不久,他又先后赴上海、广州两地出席两烈士的追悼会。黄爱和庞人铨的殉难,引起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团中央发表《为黄、庞被害事对中国无产阶级宣言》。当年5月1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决议,将每年的1月17日定为黄、庞殉难纪念日。周恩来愤怒地写下《生别死离》一诗。李大钊在《黄庞流血记序》中写道:&“中国社会运动史的首页,已由黄、庞两先生用他们的血为我们大书特书了一个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