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二、六军团攻打常德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除陕北外,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退出原来的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1934年8月,红军第六军团先于中央红军,从湘赣根据地出发,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于当年10月24日到达黔东印江县与红军第三军会合。会合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与六军团合并为红二、六军团,并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为首的总指挥部。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28日两军团即由湘黔边境处的腰界出发,向湘西发动攻势。11月7日攻占永顺,揭开战役序幕。11月16日,二、六军团在永顺城北十万坪设伏,给湘西军阀陈渠珍部以歼灭性打击,此后,两军团除重点进攻永顺外,又攻占桑植、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
此时,中央军委来电告知中央红军已过潇水,正向湘桂交界处的全州急行军而来,要求二、六军团继续迅速深入湘西、湘中,以相策应。并具体指示:红二军团的一部会同红六军团的干部,留在永顺、大庸一带建立并巩固革命根据地;红二军团主力及红六军团全部向沅水流域的交通命脉所在地发动攻势。12月7日,红二、六军团沿沅江东下,乘虚向常德、桃源城区进攻。此时湘军回师不及,蒋介石急调鄂军罗启疆独立三十四旅从湖北黄陂乘船赶到常德、桃源一带防守。罗启疆自认为他的官兵都是家乡子弟,极为可靠,且弹药充足,装备优良,狂妄地宣称要在常德城外与红军决战。罗将该旅701团布防桃源县城北面的浯溪河;702团布防常德城附近陬市和河洑;700团布防桃源县城,居中策应;旅部直属队和保安队驻常德城,企图确保常、桃两城不失,以阻止红军二、六军团进军湘中,威逼长沙。
红军得知罗部布防立足未稳,决定抢先消灭浯溪河、陬市之敌。17日凌晨,红军主力分两路向浯溪河之敌发动进攻,经3小时战斗,将敌大部分歼灭。
红军随即分兵,一路进攻陬市、河洑;一路直奔桃源县城。河洑守敌见红军来势凶猛,慌忙退回阵地。红六军团51团向河洑东侧高地敌军702团实施迂回攻击。战斗两小时,击溃了702团。由常德城赶来督战的罗启疆见陬市、河洑防线被红军摧毁。吓得丢了汽车,扯掉中将军衔领章,混在溃兵中逃往常德城。红军派一连兵力紧追不舍,直追到常德城西郊大西门外乌龙港。同一天,红军进攻桃源县城,击溃敌守城700团一个营,占领了县城。
罗启疆狼狈逃回常德城,惊魂未定,恼羞成怒,一面大骂常德警备司令刘远乾混蛋,竟不知红军动向,使他遭到惨败;一面急电何键,请求速派兵增援。18日,红军兵临城下,多次发起冲锋,佯装攻城。罗启疆率残部紧闭城门,龟缩城内,不敢出战。
何键得知桃源被红军占领,深恐红军再一举攻下常德城,南渡沅水,进取益阳、安化,威逼长沙,一日数电向蒋介石告急说:罗启疆部已经被截断,两个团长负了伤,而共军连日围攻常德城,罗部难以固守,请求飞兵救援。又向湖北省主席、湘鄂边剿匪总司令徐源泉乞援,请他派兵由澧县向临澧、常德交界处开进,何键急调远在湘南阻挡中央红军的李觉第十九师、章亮基第十六师、陶广第六十二师兼程北进。首先抵达长沙的两个师和省会警备部队,日夜兼程驰援常德城守敌。徐源泉也害怕红军在占据常德后向湖北发展,威胁长江交通,被迫改变其主力入川作战的行动,将所部第四十八师、三十四师、五十八师等部,分别停驻在鄂西施南地区和湘西北津市、澧县一带,不敢妄动。蒋介石亦不得不从贵州调回堵截中央红军的4个师,以对付行将成大势的红军二、六军团。
红军围住常德城历时两天两夜,一度兵临常德城西大门。鉴于各方敌军已被我调动北援,12月9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建立川黔边根据地军事行动的决定,指示红二、六军团重新向永顺西进,然后再向贵州边境行动,以便牵制在贵州铜仁之薛岳部队,以及在印江、思南的黔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当时客观形势,红军于12月20日由常德、桃源主动撤至桃源漆河镇,接着兵分两路向永顺、大庸回师。至此,湘西攻势胜利结束。
湘西攻势,特别是其中对常德、桃源的进攻,有力地牵制了敌军对长征途中中央红军的堵截,使得在湘江渡江战斗已伤亡过半的中央红军,在进入贵州的行动中大大减少了压力,减少了损失。
红二、六军团(也就是后来于1935年11月开始长征的第二方面军),在常德附近7天的军事活动中,积极广泛发动群众,向群众宣传了革命的主张,消除了群众对红军的种种误解。同时,红军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用事实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造谣污蔑,使群众认识到红军不是什么&“匪&”,红军是穷苦老百姓真正的子弟兵。多年来,在常德的老百姓中还一直流传着贺龙率红军大败罗启疆于常德城大西门外乌龙港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