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要闻>详细内容

闲话族谱传承——以石门族谱为例

发布时间:2015-07-30 信息来源:石门县党史办 浏览次数: 【字体:

积淀着几千年文化氤氲的族谱家乘,因为有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所以千年不老,流布至今。石门是千年古县(隋开皇9年始有石门县名,至今未变)。中华民族之传统文化——谱牒自然在石门亦有编修与传承。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的局限,石门旧族谱一般印刷数量较少,如《胡氏续修族谱》(民国三十七年)仅刊行23册,《张氏二修族谱》(民国十六年)只印刷38册。如此少量的族谱为什么能流传下来的?笔者因职业原因,读了一点点就业单位收藏的石门族谱,有所感而求教于方家:

一、修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族谱传承有基础

族谱功能独特,族谱及修谱活动在中国被推崇到很高的地位。我们的祖先认为无谱则不知自己和家从何处而来,三代不修谱是对祖宗不孝。程子说:&“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景濂宋氏也认为:&“三世不修谱为不孝。&”正因为我们的祖先对族谱功能及族谱修编如此推崇,形成了&“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修谱传统,所以我们今人才能够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自己的根在何处,才能够有幸领略享受这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文化。

二、妥善保管族谱是家法族规,族谱传承有保障

中国人认为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夫卖谱者即系卖祖。卖祖者,人人得而诛之&”,&“三世不修谱为不孝&”。要求族谱保管人&“置谱匣将谱妥藏&”、&“一岁一曝,无令鼠蚀蠹侵沺污&”,定期&“携谱到祠校对&”。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不仅中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如韩国就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其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山东寻根认祖。

石门《胡氏续修族谱新订家规小引》明确家规8条:即&“一爱国家;二重教育;三尚节俭;四慎婚姻;五谨祭祀;六培坟茔;七戒争讼;八重谱牒。&”其第8条家规&“重谱牒&”就是关于族谱保管的,其要求很具体,说族谱数十年一修不容易,&“凡领谱人等,各宜敬之重之,慎勿玩亵&”,要&“置谱匣将谱妥藏&”,要搞好日常管理,做到&“一岁一曝,无令鼠蚀蠹侵沺污&”,严禁私自在族谱上更改添加内容,&“或逢丙丁,每隔两年于清明节各负祖祠会对,以免私行添更。&”

《张氏二修族谱》对族谱的保管也有严格而详细要求,对私卖族谱者将给予严厉处罚。它规定&“凡各领谱之家,务要珍重,不得稍有蠹蚀秽漏,每年冬至日一律携谱到祠校对。然必校对者,恐有不孝子孙暗将己谱私卖与人,假此以射利。夫卖谱者即系卖祖。卖祖者,人人得而诛之。倘有此弊,公同重处。举凡先后修谱之费,悉归私卖之人负担,决不姑宽。&”

200510月刊行的石门《张氏族谱(两铭堂)跋》中强调:&“各修族谱当为各家妥善收藏,视为先辈身影,视为传世家宝。&”

三、族谱持有者被载入族谱,族谱流向有据可查

《胡氏续修族谱新订家规小引》&“本届共印就二十三册,以一册存祖祠,十五册分给五房,四册赠给续修负责人,以三册赠给远族。谨将领谱人名刊载于后,毋致遗漏隐瞒。&”临澧《张氏四修族谱》仅印200册,但该谱书对200册的去向有记载,训诫族谱持有者要善待之。清河堂(石门)两铭堂《张氏三修族谱》共印185册,用&“澧阳家声振,石门世泽长;承先崇礼乐,启发焕文章;俎豆千秋祀,簪缨百代昌;慎终追远德,垂裕谱留芳&”四十字编为字号,由各征订者收藏。凡藏谱者名号、谱号及住址开列于左。族谱持有者被谱书记载,增强了族谱持有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族谱得到很好的保管,从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四、善待族谱者事迹被载入新修谱,珍爱族谱视为美德

《张氏族谱(两铭堂)二修族谱收藏者名录》对7位《张氏二修族谱》收藏者给予褒扬&“你们对族谱的珍爱之情,当为全体族人永远敬仰并践行&”,倡导&“今后各修族谱,当编入各修版本收藏者名录,视为传统美德。&”

    2003年覃氏族谱修编委员会《覃氏四修族谱重印说明》说&“《覃氏四修族谱》成书于民国十一年(1922),至今已八十一周年。八十年来风风雨雨,族谱所剩无几,经多方查访,在壶瓶山镇泥沙村覃道海家发现一部珍惜有加保留完整的四修谱(原谱木刻线装,共九十四本),功不可没。&”

    此外,续修族谱时一般要刊印前修谱部分或全部内容,前修谱得以焕发&“青春&”,随新修谱一同流传。

    总之,由于族谱及修谱活动被我们的祖先推崇到极为神圣的位置,爱修族谱、善待族谱、敬重族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之一,即使族谱印数偏少,屡遭天灾与人祸也能够传承下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