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以史铸魂>党史编研>详细内容

加大红色资源开发利用 促进以史惠民

发布时间:2016-11-18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办 浏览次数: 【字体:

汉寿县委县政府从十一五计划起就确立了“旅游活县”发展战略,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就一直在进行之中,这些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汉寿县红色资源的基本情况

汉寿县为革命老区县,1927年1月中旬就成立了以詹乐贫为县委书记的首届中共汉寿县委,之后在党的领导下,汉寿的革命活动一直薪火相传,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活动一直生生不息。在2011年最近的一次全省红色遗址普查中,汉寿县确定了二十多处红色遗址,以帅孟奇纪念馆、陈列室和故居为代表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汉寿县烈士陵园、烈士公园、汉沅益三县苏维埃政府遗址、酉港猫山平暴烈士公墓、第一届中共汉寿县委旧址、大革命时期革命烈士就义地址、大革命时期汉寿县工农自卫军集结地云台山、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活动据点新民农场等等。这次普查之后汉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这些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二、汉寿县重点开发利用的几个红色资源点

1、帅孟奇纪念馆、陈列室  2001年汉寿就筹办“帅孟奇同志生平事迹展”和“帅孟奇遗物展”,李鹏委员长对陈列室建设十分关心、亲自批示,开幕式上,李铁映、杨正午亲临仪式并代表党中央和湖南省委作了重要讲话。十多年来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达20多万人。2010年7月帅孟奇生平陈列室被湖南省委宣传部批准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11月被常德市委组织部授予常德市干部教育培训党性教育基地,2012年12月3日,经湖南省红色旅游区(点)评定委员会评定,汉寿县帅孟奇纪念馆成功评定为湖南省首批32家“湖南省红色旅游区(点)”之一。

2、帅孟奇故居  汉寿县坡头镇陈家湾村是帅孟奇同志的故乡,也是汉寿县打造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帅孟奇故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呈凹字形木瓦结构,是省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前因多种原故,年接待量仅8万人次。为进一步加快汉寿县旅游事业发展步伐,打造好帅孟奇故居这一重要红色景点,2016年3月,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援建、部门支持、社会捐助的方式,在原有故居占地基础上征地27亩,整修了故居,修建了诗墙、荷塘、梅园、陵园、广场、文化长廊及其他相关服务设施,并对现有道路进行拓宽,景区进行绿化亮化等,现正在建设游客接待中心、铺设广场沥青及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目前已初步打造成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党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为一体的红色名片。

      帅孟奇同志故居成为了坡头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故居广场也成为了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据统计,复建后的帅孟奇同志故居已累计接待参观及开展党建活动人员1.5万人次。

3、汉寿县酉港猫山烈士陵园  汉寿县酉港猫山烈士陵园属常德市近现代纪念建筑及重要史迹之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51年汉寿酉港镇为在“黑胡子”暴动中英勇牺牲的19名烈士修建了墓地,1964年重建。2012年以来县民政局、酉港镇斥资近30万元,对地处酉港镇苗山村二组总面积约650平方米的8座烈士墓(其余已由家属迁回)进行全面整建,园内景区分为围栏、烈士纪念碑、花坛培植花木区、草坪、柏树绿荫区、英雄烈士之墓等。院内整建工程于当年4月10日竣工。

2015年,县民政局、镇政府为更好地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保护好酉港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了入园道路726平方米硬化,陵园广场403平方米平整。烈士墓四周是涂漆雕花围栅,琉璃屋顶上镶嵌着“酉港烈士墓”五个镏金大字,硕大的大理石门柱上镌刻着由汉寿县作协主席曾宪红撰写的“振臂挽狂澜苗山丰功垂史册英雄千古,捐躯赴国难酉港碧血壮河山烈士万年”挽联,墓地内正对大门处用大理石面板建有一个平台,记载平暴事件和19名烈士的生平简介,整个墓区绿树掩映,鲜花盛开,庄严而肃穆。

4、汉益沅联区苏维埃旧址  汉益沅联区苏维埃旧址位于汉寿县军山铺镇祝家仑村皇家仑组,距319国道约1公里。旧址始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旧址坐北朝南,为本土木质结构建筑,五柱五骑,盖小青瓦。1993年汉寿县民政局对旧址进行了首次修复,保护面积扩大到1000平方米,并设立了修复标志牌。2011年汉寿县文物局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并申报,2013年由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汉寿县委、县政府决定重建汉益沅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展厅,汉益沅联区苏维埃政府革命先烈纪念碑、汉益沅联区苏维埃政府纪念广场,汉益沅联区苏维埃政府烈士陵园等配套设施。目前已扩征土地16亩,开始动工修建汉益沅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重建项目,项目建设在2016年底有望完工。汉寿县文物局也正在组织收集整理汉益沅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及老一辈革命先烈的相关资料,征集革命证物,待工程建设完工即开始进行陈列布展,以供后人参观瞻仰,以告慰先辈,激励后人。

5、汉寿烈士陵园  1984年,为纪念革命先烈,激励人民继承先烈遗志,中共汉寿县委县政府作出修建烈士陵园的决定。1987年4月陵园建成,座落在县城北郊扬旗嘴,占地15万平米,帅孟奇为烈士陵园题字。陵园内有革命雕像,詹乐贫、熊琼仙等革命烈士及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安葬在苍松翠柏之中。汉寿县一中、二中、詹乐贫中学、龙池实验学校、龙阳镇中学、南岳路实验学校都把汉寿烈士陵园作为德育教学基地,每年清明前后,络绎不绝的学生前往那里,缅怀先烈,弘扬先烈精神,举行庄严的集体入团仪式,节假日人们来这里拜谒烈士,观光休闲。汉寿县烈士陵园成为县内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三、促进以史惠民举措的思路和效果得到充分体现

这几年汉寿县委县政府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开始就定位在“活跃经济、惠及民生”上,形成了富有成效的思路和规划:

1、拉通几条重要的旅游线路。汉岩蒋军公路、汉寿大道、汉寿沅水大桥等,以县城为中心,把烈士陵园、帅孟奇纪念馆陈列室、帅孟奇故居、酉港猫山烈士陵园、军山铺汉沅益苏维埃旧址等红色资源点连在一起,打造一个红色资源旅游圈,从容一点两天看完。

2、融入大“旅游圈”。和西洞庭湖湿地、清水湖、鹿溪、花岩溪、柳叶湖、诗墙、张家界等融入一体,借力推介,自具特色。

3、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考虑。有利于乡村道路建设,有利于提升“美丽乡村”格局,有利于当地项目引进。

四、对以史惠民后续举措的再思考

在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会加强,会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在我们看来,会有这几个方向:

1、会强化地方党史的宣传。地方党史是整个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强化地方党史宣传,有利于地方文化建设,给地方文化注入更有价值的正能量。地方党史人物,会给当地带来一种家乡的自豪感,自豪感又会带来一种对家乡的深度认同感,回报家乡的意愿会更强烈一些。现在,整个常德市中小学开设了一个若有若无的乡土教材课,只在中考的时候略有提及,里面地方党史内容更是严重缺位,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同时,尽管许多红色景点被列为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实际上真正利用的成为常规行为的少之又少。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可以研究的课题。

2、会强化相关惠民项目引进力度。凡是对扶贫有利的,对“美丽乡村”建设有利的,凡是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政府都可以借题目做文章,借红色资源、家乡情怀做平台,引进社会力量,把以史惠民做到实处。

3、会强化地方文化建设。地域文化、汉寿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源泉,汉寿有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保存地方文化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地方文化要发展,也要新的内容、新的视角,那么红色资源中的先烈事迹、先烈精神等内涵会成为其中极有价值的部分。


(中共汉寿县委党史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