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红色资源,促进以史惠民
一、安乡县现有红色资源盘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颜昌颐故居遗址。这个遗址处在安乡县安丰乡境内,没有开发利用。
2、周小康故居遗址。这个遗址处在安乡县三岔河镇境内,没有开发利用。
3、红二军团驻军遗址。这个遗址处在安乡县官垱镇境内,没有开发利用。
4、安乡县烈士陵园。这个红色资源在安乡县县城附近深柳镇,烈士陵园内主要有烈士纪念碑,上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大字,纪念碑上刻有安乡县所有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名字。每年清明节,来此祭扫的人很多 ,也成了安乡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乡境内的4个红色资源只有烈士陵园开发利用,而其他三个均开发,主要原因是政府财力不够,无法资金投入,如颜昌颐故居,县里有很多老同志提议过要建起来,甚至有人把此提议作为了县人大提案给了县委,但多年过去,仍不了了之。由于没有遗址的建设,前面讲的三个遗址现在都是一片棉花地,只有老人们代代相传才知道那块地曾经是什么红二军团驻军处,或是周小康曾经住过的地方。颜昌颐曾经住过的地方。面对此情此境,安乡党史办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方面继续向县委主要领导鼓与呼,反映情况,力争能在短时间内先把颜昌颐同志故居建起来,为这个事我们也向省委党史研究室跑过、反映过,因为张志初主任就是安丰乡人,他虽然有兴趣,但也没有资金援助,也只能说向县委主要领导讲一讲。另一方面我们花大力气收集、整理有关的历史资料、文物、图书,我们准备既使县委没有办法建成故居的情况下,也要将收集、整理的资料、文物、图书等在党史陈列馆展出。同时抓紧抓好现在唯一开发利用的安乡烈士陵园的修缮保护工作。过去几年,安乡烈士陵园也是杂草丛生,没有一点生气,只有一个很大很高的碑立存那里。直到2012年,县委党史办向主要领导提出建议,将现有的陵园修善保护,开发利用,又不需要投入很多资金,这才开发了烈士陵园。事实证明,红色资源只要开发利用,是可以做到以史惠民的,安乡烈士陵园过去无人问津,杂草丛生。现在虽然无多大投入,只是略加打扫和清理,现在就每天都有人前往瞻仰,尤其是上了年岁的老同志居多,每年清明祭扫的不计其数,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也多在此举行。
二、如何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惠及民生相结合
1、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可以惠民但需要资金扶助。以史惠民是好事,开发利用不是仅凭空喊,而是实实在在要有资金扶助、要有资金投入,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吹”。没有钱,你什么事也办不成。
2、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红色资源开发大多是旅游景点或是教育基地,可以惠及民生,但如果原来只是革命驻军地,如安乡红二军团驻军遗址,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一片棉花地,如果真要把遗址建成纪念馆,对于一个小县而言,一是没有资金来源,即使有资金,在棉花地上建馆,也没有足够的人来参观旅游,对当地人来说,只能说是没了地,失去收入来源。有的地方本来就有红色资源,而且与当地旅游资源融为一体, 方便群众,而有的地方只是有红色资源的遗址,根本没有开发利用的可能。因此,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虽是好事,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结合当地实际,有可能的加以开发利用。
3、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虽好,但党史部门的职能作用却不够。要说开发红色资源以惠及民生,这是好事,从中央到地方,党史部门的职能确实与红色资源开发靠得上谱,但就是没有赋与党史部门这样的职能。有的红色资源开发项目全在民政、文物部门,资金项目从来就不通过党史部门。因此党史部门有心而无力,只能是空喊,管事而不管钱物,职能作用严重不够。
4、以史惠民包括精神与物质惠民,更多的只能是以精神层面为主。“脑袋+口袋”是新形势下党史惠民工作的新要求,那么在积极推进现有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推动党史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这都是精神层面的惠民,而办好扶贫点,做好扶贫点村的脱贫工作是物质层面的以史惠民,但作为党史部门,我们的扶贫资金量是有限的,本身部门的工作资金缺口就很大,很难有大额度资金来扶贫,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物质惠民的力度就不会很大。
(中共安乡县委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