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以史铸魂>志鉴编纂>详细内容

《常德市工业志(1988-2012)》评审意见(二)

发布时间:2019-11-26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浏览次数: 【字体:

《常德市工业志》全书约50万字,记述了1988-2012年常德工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常德工业取得的成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制造业领域突飞猛进实现腾飞的光辉历程。常德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品类齐全。读了本志,对常德工业特别是新兴工业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编修工业志是一件难度较大的工作,牵涉面广,资料难搜。《常德市工业志》编修工作人员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在4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送审稿的编写工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全体编修人员为志稿的完成付出了辛勤劳动,他们冷凳孤灯、日夜奋战、不辞辛劳的精神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

下面谈谈学习《常德市工业志》的体会,对志书修改提出一些建议。

一、篇目

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中指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志书体裁由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组成。《常德市工业志》卷首收录了24页彩色照片,正文首设概述、大事记,其后设13篇(专志)记述常德市工业发展情况,篇之后设有附录和后记,表随文而出。从整体上看,志书作者对工业志书的编纂下了一番功夫。

与《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相对照,志稿尚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不足之一,志稿一级栏目没有人物传或人物简介的内容,也就是说志书应具备的体裁不全。

不足之二,篇目归属失当。志书在设置篇目时要归属得当,以类系事,逐级归并,横为“平起平坐”的并列关系,纵为一级管一级的统领关系,同一篇章之内分类要统一,严格控制篇目升级。标题要求简明,用词准确、朴实、简短、醒目;忌用文艺式、新闻报道式、工作总结式、标语口号式、论文式、广告式的标题。用以上标准对照《常德市工业志》,篇目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需作进一步修改。

下面,不揣冒昧,对志书篇目提出一些修改建议。

1.关于人物的设置问题。志稿中已有了一些先进人物的资料,需进一步补充完善。在此基础之上设置人物(篇),对优秀人物或立传或设人物简介、名录,志书定稿后再编制索引。这样《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八大体裁就完备了。

2.关于篇目问题。先说篇的设置,志稿设了13篇,第一篇资源,第二至十篇为产业,第十一篇经济管理,第十二篇企业改制改革,第十三篇经济数据。按照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原则,第二至十篇可合为一篇,篇名为产业;十二篇企业改制改革的内容在第十一篇工业经济管理中设有一节,两处内容应合并;十三篇工业经济数据,全是统计数字,犯了修志以表代文的大忌,如果认为这些工业经济数据很重要,可作为附放在产业篇后,因此此篇应取消。工业园区是工业企业聚集发展、产业做大做强的载体,是工业发展的推进器,常德市工业园区在全省有很高的地位,应重点记述。志稿把常德市工业园区放在管理篇中设一章介绍,似有欠妥,建议适当提高档次,单独设篇,对常德市十一个工业园区作全方位的介绍。这样全书就分为五篇:第一篇资源、第二篇产业、第三篇工业园区、第四篇企业改制改革、第五篇管理。

再说章和节设置问题。《常德市工业志》志稿13篇中,有12篇在篇下设了章,共有72章,有一篇(13篇)未设章。全书章下节的设置不一致,设节的有39章,未设节的有33章,全书层级结构不统一,不符合图书编辑的基本要求。设节的39章中有一章只设了一节(第一篇第一章),在篇或者章下只设一个比其低的类目,上一层级和下一层级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志书篇目纵为—级管一级的统领关系的要求。在章下不设节,直接从章下记述(竖写)不符合志书编写要求,《〈湖南省志(1978-2002)〉编写行文通则》对省志层次作出规定:各专业(部门)志“分篇、章、节、目四个层次”。志书竖写的起始单元或是节或是目,当节下不能分小类时,就从节下开始竖写(记述),节下如可再分,应继续往下分目或子目,然后在目或子目下竖写。志书篇章节目的每一层级都是一类事物,而不是某一事物的某一面或某一事物的某一发展阶段,这就是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意思。分类后,属于此类的事物都要归并在此类之下,不属于此类的事物就要将其剔除。

志稿第一篇原设有农业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矿产、冶金煤炭管理四章。农业资源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社会)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如果按这一要求来写,未免太过于求全责备,但既然在篇目中列了农业资源,那就应结合常德市的具体情况,记述常德农业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志稿第一章仅设了资源状况一节。前面讲了,一章下只设一节不符合修志要求,应增加内容。第二章矿产资源,它记述内容应包含所有矿产资源,而第三章又设了能源矿产,能源矿产是矿产资源的一种,两者不是平起平坐的并列关系,是一级管一级的领属关系,按照事以类从的原则,能源矿产应并入矿产资源中,把第二章和第三章中有关开采的内容放在产业中,新增采矿业一章。第四章冶金煤炭管理,不属矿产资源范畴,应放在管理篇。矿产资源设两节,一节非金属矿产、一节金属矿产,然后在节下设目。

志书调整后的篇目为:

第一篇 资源

第一章 农业资源

第一节 土地、水资源

第二节 生物资源

第二章 矿产资源

第一节 非金属矿产

第二节 金属矿产

原来分节记述的各种非金属、金属降为目(限于篇幅和时间,目和子目的设置不在此讨论)。

第二至第十篇合并后,原来记述各产业的篇降为章,原篇下的章、节依次降为节。

第二篇 产业

第一章 烟草产业

第一节 烟叶种植与复烤

第二节 卷烟生产

第三节 卷烟配套生产与经营

第四节 企业选介

第二章 电力产业

第一节 火力发电

第二节 水力发电

第三节 电网建设

在原电力产业篇中,节的设置有分类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以第一章火力发电为例说明这个问题,火力发电中,作者设了“国家大型电厂”“地方小火电厂”“企业自备电厂”“在建火电厂”四节,四节分类标准不一致。有按装机容量分的、有按投资资金来源分的、有按建成与否分的,建议按通行的装机容量分成大型、中型、小型三类,然后逐个记述,对尚未建成的也按其装机容量放在有关类目中。其他篇章中也有类似情况,不一一分析。

第三章 采矿业

第一节 煤炭开采

第二节 其他矿产开采

第三节 企业选介

第四章 装备制造业

第一节 通用机械制造业

第二节 专用设备制造业

第三节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第四节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第五节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第六节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

第七节 其他机械制造业

第八节 企业选介

第五章 新材料产业

第一节 铝锭及铝材

第二节 其他新材料

第三节 新型建材

第四节 企业选介

第六章 电子信息产业

第一节 信息产业

第二节 电子产业

第三节 企业选介

第七章 纺织业

第一节 棉麻纺织及印染

第二节 化纤纺织

第三节 服装及复制

第四节 企业选介

第八章 食品产业

第一节 农副食品加工业

第二节 食品制造业

第三节 饮料制造业

第四节 企业选介

第九章 纸制品及印刷业

第一节 机制纸制造业

第二节 纸品及印刷业

第三节 企业选介

第十章 医药化工产业

第一节 药品生产

第二节 制盐

第三节 化工业

第四节 企业选介

第三篇 工业园区

第一章 常德经济开发区

第一节 园区建设

第二节 园区工业

第二章 县区(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

第一节 经济开发区

第二节 工业园区

第四篇 企业改革与改制

第一章 企业改革与结构调整

第一节 承包制与三项制度改革

第二节 结构调整

第二章 两个置换

第一节 企业产权置换

第二节 职工劳动关系置换

第五篇 管理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市(局)级管理机构

附 领导名录

第二节 市属副处(局)级管理机构

第三节 市直属科级管理机构

第四节 企业协会

第二章 运行调度管理

第一节 生产运行调度

第二节 生产要素调度

第三节 扭亏增盈调度

第三章 项目投资管理

第一节 项目投资引导

第二节 技改投资督导

第四章 安全生产、节能降耗及产品质量管理

第一节 生产安全管理

第二节 节能降耗管理

第三节 产品质量管理

第五章 推进新型工业化

第一节 战略方针推进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推进

第三节 两化融合推进

第六章 调研扶持服务

第一节 调查研究

第二节 政策扶持

第三节 脱困解难

二、图片

《常德市工业志》卷首刊登了24页彩色照片,集中介绍常德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对入志图片,《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有要求:“图、照注重典型性、资料性,从不同角度反映变化的情况。照片无广告色彩。”“照片主题明确,图像清晰,注明时间、地点”“文中图统一编号”。志稿中有很多照片(包括说明词)是企业广告册或宣传资料的复制品。因为是复制,入志照片有明显错误也未改动。照片33面(页码为笔者临时所加)“恒至凿岩”版中第二张照片是照片的反面,汉字是反的;第24面图片说明词有这样一句话“2012年预计销售收入达3亿,利税达6000万左右。”志稿完成时已到了2017年,怎么还是预计?第29面图片说明词写道:“未来5年,公司将秉呈(应为承)‘智能、低耗、高精’的发展模式……”文中明显的错字未改。这句话写了对未来的展望,这不符合修志要求,志书不记展望,只记过去。《常德市工业志》24页彩色照片文字说明部分,对企业的介绍、产品的介绍都是广告用语。在后面的有关章节中对企业设了专节介绍,再在照片中作介绍,内容重复。企业及企业产品彩照的文字说明应简短,不能用广告语。在照片的首页,作者用了三张20世纪50年代的照片,与凡例中关于上限的断限不符。《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对志书时间断限要求是:不随意突破志书的上限和下限,严格控制上溯或下延。入志照片,要按照《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认真修改编排。

三、大事记

大事记应按时间顺序记述,不应时序颠倒。P14“12月25日”条应放在“是年”条前面。

P15有两处时序颠倒,第一处:第六行“1992年5月”条应放在5月1日条后,且应与“7月28日”条合记,称为记事本末。第二处:1994年,12月有两条大事记,一条在10月前,一条在10月后,按时间,12月应放在10月后,12月两条都是讲的一件事,应合并。本书中时序颠倒的情况较多,应予更正。P17、P19、P20、P23、P24、P25。

在1991年的大事记中,表示某日至某日的方法作者用了两种形式,一是用的破折号,一是用的汉字“至”,建议统一用一种形式。其他一些年度中也有此类情况,应一并调整。

1999年和2000年大事记中分别记述了“常德烟机厂”和“常德烟草机械股份公司”易地改造的事,搬迁地点还不同,这是两家工厂吗?

志稿大事记记述了常德市几次机构改革的情况。记述此类情况时,要突出工业管理机构的变化,而对于市委和政府机构变化的情况可不记。以P20记述的2001年机构改革为例,其中关于市委、市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可不记,只记市直工业各局(办)改革变化的情况就行了。P25记述2010年机构改革也是如此。

P26 “3月6日,在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考核中,常德市有4项指标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包括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工业企业实缴税金、规模工业从业人数增长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如果把这句话改成“3月6日,在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考核中,常德市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工业企业实缴税金、规模工业从业人数增长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率4项指标居全省第一位。”更简洁,一目了然。后面一句“常获得全省二等奖,鼎城区……”中的“常”是否应为“常德市”?

P49 在煤炭工业中设大事记,不合志书编写要求,应将其中够得上影响全局的大事并入大事记。

四、附录

附录是志书的八大体裁之一,在书中占有很重的分量。附录应附什么?中指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对“录”的要求是:“附录的原始文献、补遗考订等资料具有重要存史价值”。这句话意思是说入选志书附录的应是两类资料,一为“原始文献”、二为“补遗考订”,仅这两点还不行,还必须要“具有重要存史价值”。《常德市工业志》附录的两篇文章一是一首诗歌,一是一篇十一五常德工业取得的一些成就(主要是经济数据),这两者既不是原始文献,也不是补遗考订,放在附录中不合适。如果认为经济数据重要,可放在正文中。在志书断限内,为了使常德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很多都具有重要存史价值。1998年,为了搞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暂行规定》;为了发展工业园区,2000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常德市高新技术工业园的决定》;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规定》。志稿P254,作者列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性文件”,这其中有些文件也可入选志稿附录。总之,可以入选《常德市工业志》附录的文献应有重要存史价值。

五、记述

1.《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指出:志书“使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不用总结报告、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教科书、论文等写法。”《常德市工业志》有些记述不符合上述要求。志稿正文中有很多地方使用了广告用语。如P141“公司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公司秉承“造一流产品、做一流服务、创一流品牌、成一流企业”的企业方针” ……。也有工作总结。P100电力管理是一篇四年工作总结,开头讲述常德市电力执法支队成立的时间、主要职责;然后总结电力执法支队成立四年来取得的成绩,分四点一一罗列。

2.时间表述不符合志书要求。《〈湖南省志(1978-2002)〉编写行文通则》和《常德市志书编纂工作细则》对机构名称的表述做了规定,不用“我市”“我县”“本局”等,须直书其名;时间表述不用“今年”“前年”“本月”“目前”“现在”等时间代名词,不用“最近”“以前”“以后”等不准确的时间概念,不用时间简称(如81年、83年)。《常德市工业志》志稿中很多地方出现时间表述不准确的词,应予以改正。

3.说明性语言、名词(术语)解释多且滥。专稿中有对志书选材、撰写进行说明的文字。P31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6段近900字,没有讲常德农业资源情况,没有农业资源的具体资料。第三段用近200字的篇幅,说明本书不记农业资源的原因。有对某一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文字。P38“海泡石是特殊黏土矿产,可广泛应用于钻井泥浆材料和环保吸附材料。”P40“磷为常德市优势矿产资源。”

4.空话套话。志稿在篇下设有无题小序,小序所述内容很多都是一些空话、套话。如“常德市位于湘西北,洞庭湖滨,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第一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滋生出一项产业。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向往幸福生活的指数日益提高”(第二篇),“常德市境内发电设施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第三篇),“本篇题旨确定为“新材料产业”,基于1988-2012时段的史志实际”(第四篇),“常德市装备制造产业对常德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作用,是常德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推进服务产业发展的动力源”(第五篇)……。地方志书是资料性著述,这些内容很难说是有用的历史资料,占用了志书有限的篇幅。篇、章下不设序,在第二轮志书开始启动时,市志办制定的《常德市志书编纂工作细则》已作出明确规定:“志书篇、章下一般不设小序述机构沿革、内容述要……。”P75“常德市境内发电设施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类似的还有一些,不一一例举。

5.时序混乱。志书记述时要依时纵述,《常德市工业志》中,有个别地方不是依时纵述,P46 时序混乱,先记2012,再记1988。倒述、插述P64。

6.只记现状,对发展变化历程少有记述。写结果多,写发展过程少。P111记述新型建材,作者重点讲了水泥、石膏制品、建筑陶瓷、竹木制品、新型墙材等产业,在分述这些产业时,每个产业都只写了现状,至于这些产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中间经历了一些什么波折,书中全然看不到。志书写某一产业发展时,应抓住事物发展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反映该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事物的始末、盛衰、兴废、得失。记述新型建材,可将水泥、石膏制品、建筑陶瓷、竹林制品、新型墙材列为五个目,然后写出每一种新型建材发展历程,注意抓住该产业发展的时间节点,写出其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产业特色。

7.书中也有没记现状的。如P63,“芙蓉王”牌卷烟产量只记到2001年。

8.政策性的东西写得多,怎么贯彻执行、事物发展的过程写得少或没写。这方面最突出的是对企业改制改革的记述,所记内容全部是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名称(P288)、工作程序、统计数据,至于怎么落实政策、遇到一些什么实际困难,每一种置换形式涉及多少人,无一字提及。

9.整部志书看不到人的活动。志书要以事系人,做到人随事出。《常德市工业志》在记述常德市工业发展时看不到人的活动情况。例如前面提到的产权制度改革,就没有人的活动;常德工业发展快,有很多品牌产品,也出了一些能工巧匠,但志稿中却鲜有记载。

五、表格

表在志书中可起到使读者更全面了解正文的作用,但是如果用得不好就会出现以表代文、以表伤文的情况。P92 石门县小水电站的记述就是以表代文。石门县小水电条目只有180个字,附了两张表,4版篇幅,折算成文字约5100多字。条目180个字只记了石门县小水电站的现状和20年累计发电情况,看不到石门县小水电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实际上,两张表所列数据,基本上反映了石门县20年小水电发展变化的情况,如果作者根据统计表所列数据,用文字表述出来,那是志书所追求的效果。作者应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抓住关键年份写出石门县小水电发展的阶段性(起始、发展、现状)变化,而不能只图省事,放上几张统计表,让读者从中领悟事物的变化。

类似的情况还有志稿第十二篇第一章企业产权置换。在这章中作者设了两节,在第一节产权置换形式中,作者用不到300字的篇幅对什么是“买断”和企业产权置换“买断”的五种形式作了解释,在第二节中安排有“市直改制企业状况表”“改制后的重组状况表”“市直改制企业分系统、编码表”三张表,以表代文。两节对产权置换改革具体情况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在产权转置换过程中,“出售买断”“兼并买断”“联合买断”“量化买断”“破产买断”的企业各有多少?牵涉职工多少?各起始于何时?什么时候结束?在产权置换中遇到一些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市委、市政府出台一些什么政策、采取一些什么措施?都未涉及,包括派工作组这样的大事,志稿都未曾提及。企业产权置换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重大事件,它的阵痛不亚于20世纪50年代的工商业改造。这么重大的事件我们不给它写清楚,难道要我们的后人去写不成?

对于一张表只有两三个年代、两三个项目,用文字记述可说清楚的,不必列表,改用文字表述,以免占了篇幅。前面提到的“市直改制企业分系统、编码表”就属于此类,一张表只有一个项目,应删去。P77、P79两处四张表,所列项目都只有2-3个,应将其转化为文字,记入相关条目。P83、P84的两张表纵栏也只有两个项目,如果用文字表述,更能说明情况,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P81、P82两张表纵横栏目虽有数个,但表中纵列事项正文中已列了专条记述,应把表中所列内容转化为文字,记入相关条目中,使条目资料更完整,内容更丰满,阅读起来更方便,更能全面了解事物发展的全貌。

以上是阅读《常德市工业志》后提出的一些肤浅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常德市地方志评审委员会   齐绍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