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以史铸魂>志鉴编纂>详细内容

《常德市审计志(1988—2013)》评审意见(一)

发布时间:2017-03-27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办 浏览次数: 【字体:

作为市政府聘请的方志评审委员,《常德市审计志》是我鸡年评审的第一部志稿。审计部门,是市政府的一个重要的监督职能部门,关系国家的大政方针、经济政策的顺利贯彻执行,也是当今预防和查处腐败的一个重要手段,专业性很强。对于我,有些陌生,参加评志,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但是,审计局这个单位与我缘分不浅,马耀舫局长、吴让晓局长都是老熟人、老朋友;曾任副局长、官至副市长的万成贞,还是我湘大校友的夫人,我们很熟悉。这些都有利于我对审计工作有感性认识,通过阅读志稿,并且参加评审,现在有了理性认识。《常德市审计志》全志七章,加一个附录,可以看作八章。方志办给我的任务是后半部分,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以及附录,从章节角度看,是一半。但从篇幅看,前半部不到200页,后半部分将近300页,分量不轻。我阅读后的总体印象:《常德市审计志》是一部已经达到了出版水平的比较成熟的志稿。

第一,横分门类,纵述史实。评志,一般都是先评篇目结构,像做房子,框架很重要。因为我评审承担的是志书的后半部分,所以我打开书,最先阅读的是第五章“专项审计与调查”,虽然我在“署定专项”“省定专项”和“市定专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名词上颇费周折,但很快就懂了,而且为志稿的编撰和成熟的行文水平所折服。我习惯地翻阅最前面的编纂人员名单,但是并没有看到我熟悉的人名。直到最后,我读完所有后半部分志稿,我负责任地说《常德市审计志》坚持了志书“横排竖写”的要求,没有公文的痕迹。

第五、第六、第七,这三章是志稿正文,无一例外,一般节下无目的时候,节的标题之下就是“竖写历史了”,而且“纵不断线”。第五章有四节,每节都是从1988年开始写到2013年,这是这一次修志的起讫时间。当然,绝不是记流水账,也不是每个年份都不缺,我认为编纂者把握得很好。这个看似很容易,而且也是修志的常识,但修志的实践告诉我们,这恰恰是我们修志的无论是老同志和新同志都难得做好的。从2011年到2014年,我担负总纂《常德市人民政府志》,有感受,我反复给撰写初稿的同志讲这个问题;最近,我总纂《常德市统计志》,只想找机会多给大家讲“横排竖写”的问题。写专项工作,“竖写”容易一些,但写“机构职能”也应该如此,有时候有些部门就做不到。最常见的是平面的写,写职能就是抄写各个科室分管的那些工作。其实,这里要求的也是所记时域内职能的发展变化。1988年有哪些科室,承担哪些任务;什么时候科室调整,任务又是如何变化。修志要看到的是这些“历史”。这看似容易,做起来为什么难呢,关键要有坚实的材料基础。

第二,篇目结构合理。上面我是强调修志要坚持“横排竖写”,这条坚持好了,就不怕空洞无物了,因为“竖写”是要内容、要材料的啊。当然,“横排竖写”是在科学的篇章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严格地说篇章结构是第一位的。所以评志首先要看篇章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横不缺项”“事以类从”。我翻看了全书的目录,我认为篇章结构是科学合理的。全书正文7章,写审计具体业务的有五章,是:“财政财务审计”“企业和金融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与调查”,第六章写“审计管理”,第七章写“机构人员”,可以说从“具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正文前面有“大事记”,后面有“附录”。章下面有目,部分还到子目。即使“附录”,下面也分了“文规”“文苑”“文摘”和“文勘”四个部分,相当于“节”,内容完整,规范。章节目是层层同属关系,章统属节,节统属目,“事以类从”,这些原则坚持得比较好,基本上合理,瑕疵很少。比如我负责评审的第五章“专项审计与调查”,五方面的任务,设五节,中央,省,市,另加“交办配合”和“外资审计”,任务分工明确,互不交叉。

第三,资料翔实。因为志稿框架合理,坚持横排竖写,它在基础上就有效地防范了公文式的写作方法。可以说,我阅读的部分没有公文或办公室总结材料的弊端,记述的都是我们做过的工作,都是历史。我的理解,审计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是执行监督和查处的任务,办案是正常的。所以记录审计的历程,也就是执行各级政府下达的不同的查处任务。志稿记录了大量查处的案件,有案由、查处经历,以及查处结果。但是,撰稿人注意了办这些案是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任务,从不同案件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每个案件不是孤立的,不是单纯的为了查处,也不是纯粹地揭露阴暗面。写问题比写成绩难。志书坚持用事实说话,观点从事实中体现。看不到作者的议论。

第四,志稿行文流畅,语言朴实无华。在我阅读的志书中,这部志书语言功夫很深,甚至包括标点符号的运用,都比较规范。

下面,我就阅读后部分志稿,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第一,第六章审计管理,第一节审计职能与规程,节下两目“审计职能”“审计规程”,应该说没有问题。但第260页至第264页,第一目“审计职能”,我有两点修改建议:1.第263页最后一段“市审计局内设机构、直属单位主要职责”,这一大段文字,应该移到第七章第一节的第一目中去;2.纯粹写审计职能,现在是先总的写从1985年到2003年国家陆续下发了哪些文件,规定了统计部门的职能,从中也能看到审计职能的发展变化,所以编者在列举这些文件后总起说:“赋予常德审计机关以下监督职能”。那么读者的理解这里说的职能就应是2003年的职能,但编者后面接着又是先从1990年叙述起,一直写到2012年。所以,我的想法是,志书一开头不要集中列举那些文件,而是从1985年审计部门有哪些职能写起,接着哪一年出台什么文件,职能有哪些变化,可能更清楚,更符合志体,更好些。第263页的“审计局内设机构、直属单位主要职责”,与这一节的“职能”,不无不符,但后面有专门章节写机构,所以要后移。

第二,第七章机构人员第一节审计机构人员,节下三目:

“国家审计机构人员”“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和“社会审计机构人员”,第一目的目下又有两个子目:“常德市审计局机构人员”“区县市审计机构人员”。章节目以及子目,“事以类从”,其统属关系都没有问题。但是,第一节第一目,具体写成文字有问题了,从目到子目,也就是第337页到343页有一大段文字,之后才进入子目,写“常德市审计局机构人员”,那么之前有6页篇幅的文字算什么呢?只能算是导言或者无题小序。从内容来看,有一页是写常德市审计局机构的沿革,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放在第一个子目中去写。接着是一张表“2000—2014年常德市审计机关部分市以上集体荣誉录”,我以为是编排时放错位置了,转念一想是不是编者认为这一章不仅写机构,也写人员,既写人员,写人员的素质是没有错误的。接着的内容应证了我的想法,安排了高天成、郑守托和张广明三个先进人物的简介,紧接着又是一张表,“常德市审计机关省先进工作者 ‘十佳审计标兵’ 一等功荣立者 市‘十佳审计工作者’‘审计卫士’名录”。虽然我揣摩作者意图看似合理,但我还是建议修改:1.机构沿革的内容并入第一子目“常德市审计局机构人员”中去,不要人为地将本来是一体的东西分割开来,先写机构,后写人员编制。2.两张反映人员素质的表和3个先进人物简介也是第一个子目的内容,只能作为第一个子目的附录。其实,这个表里不仅只有市局的先进人物,也有区县的,也可以分别记入市局和区县。

第三,对于第七章机构人员我还有一个大胆的修改意见,做第三点单独提出来,供参考。现在这一章是两节,第一节审计机构人员,第二节审计社团组织,全章从第337页到366页,共有30页篇幅,第二节不到4页篇幅。节与节之间篇幅差距太大,第一节内容中本来可以提到节的位置写的,现在压低到目去写了,好多内容就只能堆砌,显得眉目不清。我建议这一章分三节:市局审计机构人员,区县(市)审计机构人员、社会审计机构人员和审计社团组织。第一节设三目:机构沿革、人员编制、领导班子成员名录,然后附先进模范表;第二节区县(市),每个单位是一目,每目的内容也是机构沿革及人员编制,但不分子目。第三节就是两目,一目是社会审计机构人员,第二目审计社团组织。

第四,关于附录,我总的印象是内容丰富,并且有可读性。附录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即文规、文苑、文摘和文勘。文规有10个文件,其中6个文件是市政府、两办以及有关部门的文件,有4个文件是审计局自身产生的,曾经或者正在操作的一些规定和办法。文苑包括理论探讨、经验介绍、综合信息和文艺作品。我注意到所有选入文苑的作品都围绕审计工作,是有收录价值的。我没有细读,只是谈点感性认识,我认为附录占的篇幅太大。送审稿全书是492页,而附录从第337页起,到第492页,有156页的篇幅,附录占全书篇幅超过了三分之一,我建议至少要压掉三分之一。其实,附录篇幅在全书占八分之一的篇幅就足够了,相当于正文的一章。如何修改,建议:1.附录下面不再区分“文规”等二级层次了,按这个顺序编排就行;2.提高收录标准;3.文勘,是续修新志的任务,但这里的勘误内容并不非常重要,多是错别字,如果细读原著,哪里只有这些呢?建议删除。

第五,志稿第320页,我阅读时指出了文中的一个小问题,不妨提出来说说,我的目的是说,一部志稿要成精品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精益求精。文章说:“1991年4月,市审计局在索溪峪召开全市综合信息工作会议,高天成到会讲话”,不细究,没有问题。但我认为作者用这个“到”字是有讲究的,有感情色彩,不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说话,写志作者应该是第三者位置,观点只能用材料说话。既然会议是审计局开的,局长出席会议,在会上讲话理所当然。所以我认为应该将“到”字改成“在”字。接着志稿写道:“会后将《全市审计综合信息工作目标管理及考核办法》印发全市审计机关”。是会议形成的文件吗?应该说明。

第六,现在志书没有人物篇。生不立传,审计局有无去世的人物,如果有还是要立传。修志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因事系人,见物见人。

第七,全书所有插图都没有图片说明,一定要补写,有利于扩大信息量。我建议增加人的照片,事情是人做的,修志图表多,反映干部职工活动的照片少。

第八,大部分章节目下面都没有导言或无题小序,建议全书保持一致。所以第五章、第六章和节之间的几行字我都统统删除了,改变一下行文习惯就行了。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撰稿:应国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