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常德市商务志(1989-2010)》(上册)评审意见
根据安排,我认真阅读学习了《常德市商务志(1989-2010)》(上册)。通过厚重的书稿,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常德市二十余年来商务大流通的历史,真切感受到编纂者们殚精竭虑的辛劳付出。常德商务系统就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紧贴时代发展的脉搏,促进了常德商务事业欣欣向荣的跨越式发展。细读之后,有三点深刻感触:
一是为辛勤付出的编者点赞。《商务志》稿共有11篇,一百余万字,采用大量的图片和表格,完整保存了许多原始资料。所记述的史实,涵盖了全市商业、粮食、贸促、物资、外经、外贸、石油、招商引资等系统的方方面面,对二十余年来的商务工作,如数家珍、可圈可点。成书字数如此之巨,搜集的资料会更多。再加上二十余年来剧烈的经济改革带来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变迁,资料收集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编纂人员工作的辛苦可想而知!
二是为特色鲜明的本质喝彩。本志的时间断限是1989到2010年,这一时期正处于改革开放深入深化的历史时期,企业改革的大潮席卷商务系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发展形势日新月异。《商务志》稿很好的把握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时代特色鲜明,改革气息扑面而来。尤其是在篇目设置、资料选择和记述角度方面都能较好的体现这一点,做到了写出兴衰、彰明因果、展现得失,使读者对常德市商务工作的发展变化有了一个全面清晰的认知。
三是为求真务实的态度感动。“志乃信史”,客观真实是衡量志书质量的一项重要参数。《商务志》稿能够秉笔直书,既记述事业发展的成就,也不回避工作实践的失误。如志稿对商务各系统经营机构的破产原因、效益亏损都能用数据说话,直言不讳,不仅让读者清楚了解常德商务工作的发展轨迹,也能真切感受到常德商务工作的发展利弊和巨大成果,给读者真实可信的感觉。
以上三点,激起了我们的共鸣。但凡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掩卷回索,欣赏之余又觉白璧微瑕,整部志稿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评志的主要目的是指出志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使志稿更加完美。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严格图表编排
(一)图照编排
图照是指书前照片和随文图片。《商务志》稿上册在正文之前排有20版72张照片,随文图片300余张,所刊图照大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还需精心筛选、科学编排。
1、严格标准。入志的图照必须是有存史价值且与志书内容紧密相关的,在精不在多。我们要严格把关、去粗存精。如:书前照片中,领导视察金健米业的图片有6幅,招商会项目签字仪式的图片有8幅。第八版第一张照片是市商务局副局长涂贤春陪同原商务部副部长沈觉人在常德考察,站在诗墙标志前更像是游山玩水。第十一版第一张照片是大使馆人员和利比里亚共和国总统合影,体现不出任何与商务相关的信息。第十八版第二张照片和P272第二幅随文图片的右下角均有“www.cdswj.gov.cn”的水印,要进行处理。把方志编纂人员的合影照放在志书中也似有不妥。随文图片中,第六篇第一章第二节的商品图片有八版,建议删除。另外,还存在有些图照不够清晰、随文图片入志标准不高的问题。
2、分门别类。书前照片虽有20版,但领导视察工作的照片多、记载工作风采和人文关怀的照片少,需进一步调整和归类。图照的编排是有标准的。首先是分类。一般采用隐形分类,可分为“机构概貌”“领导视察”“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工作成绩”“机关文化”等,同一类的图照要集中排在一起。其次是排序,同一类图照按照时间先后排,涉及人物的优先职务,同一职级再按时间先后排。
3、规范说明。图照说明要行文规范、表述准确、要素齐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是表示序数时要用汉字,涉及人物时先职务、后姓名、再位置,如:“周强省长(左1)”应为“省长周强(左一)”。二是各种名称在专志中第一次出现时,一律用全称,如:外经贸部、海协会、人社部、协作办。这点在志稿中也要注意。三是反复校核说明文字,如:第五版第四张照片中,陈文浩在2003年的职务不是副市长,而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第二版第三张照片和第五版第三张照片出现了“白副部长”“董局长”这种模糊的称呼。四是随文图片很多没有文字说明,有些图片位置摆放也存在错误,如P195。要将文字说明补上。
(二)表格选用
《商务志》稿上册的表格较多,要规范而恰当的使用表格。首先,表文不重复。表于志书而言,虽不可或缺但只居辅助地位,专志能够用文字表述清楚的就尽量不用表格,一些专业性太强的表格和存史价值不高的表格建议删除,如:P134、P332、P504等。其次,对入志表格进行再加工。要区分实事求是记载与原始直录的区别,避免不加分析的直接引用,而是要根据志书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加工,逐年统计可只取关键年份,繁杂统计可只取相关部分,能用一张表格反映事物发展变化情况的,就不要分解成几张表来反映。最后,规范表格格式。表格两边不封档,标题中不加“表”字;表格需要编号,遵循“篇序+章序+节序+表序”格式,即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表编为:1-1-1-1;表格要转下页续排时,下表的左上方要注“续表”,表头省略。除了常规表格外,我们还可以补充折线图、扇形图、柱形图、条形图等,以增加志稿的直观性和可读性。
二、斟酌概述描写
概述置于全志之首,是“一书之大略,全志之总览”,或提要全志,或总结规律,或勾勒重点,或评量得失。总之,概述要起到增强宏观记述的作用,解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整体性不强的问题。可以说,概述是一部志书中最难驾驭的部分,也是志书中最讲究概括能力、最讲究思想深度、最讲究文字技巧部分。
现有的概述是浓缩体概述,分六个方面,两万余字,读后感觉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面面俱到,概述与专志诸多重复,行业特点不突出,宏观记述不充分;二是因果不彰,只是对全志内容的简单浓缩,甚至有些部分如服务经营、执法监督与服务、机构沿革等还没有包括进来,门类之间栏界分明;三是只述不议,只是机械摘录文字,语言缺乏力度、高度与深度;四是高瞻不足,没有站在更高的立脚点进行更大范围的横向比较。概述写什么?我认为就是四个方面:第一,基本沿革和概况;第二,特点和优势;第三,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及规律;第四,展望未来。建议将现有概述认真修改与锤炼。
三、厘清大事记录
大事记是以时为经、以事为纬,横联各章,使之形成志书中唯一的一条纵线,起着纲领全志、读志向导和拾遗补缺的作用。大事记主要把握两个标准:第一,符合“特、大、新、要”的标准。要提高选录大事标准,比如在荣誉和比赛记录方面,建议只记录国家级、国际所获得的荣誉和省部级以上比赛第一名的成绩。第二,简明、完整。大事条目要严格控制字数和篇幅,通常具备六个主要因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志稿中不少大事条目字数超过三百字,建议精简。有些大事条目记述不完整,如:“12月,省物资厅及其所属的省化工轻工总公司在常德召开订货会,由市化轻公司协办。”什么订货会?取得了什么结果?没有写。建议针对类似情况进行认真修改。
在技术规范方面,标时要注意。一般而言,日无考的标“同月”,列于当月之末;月无考的标“某季”,列于当季之末;季无考的标“是年”,列于当年之末。其他行文规范方面的瑕疵,我已在志稿中进行了修改,在这里不作更多陈述。
四、调整篇目结构
(一)合理归类
志书篇目设置原则是“横分门类、事以类从、类为一致”,因此,要注意事物归属的合理性。
1、第一篇 机构与队伍
市商务局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是机构几经变革,机构性质、工作职能、人员编制都有多次调整,因此头绪众多、线索繁复。在第一篇中,志稿将机构分为行政管理机构、服务事业机构和经营机构三类。但是在行政管理机构和服务事业机构的分类中,只有商务局和粮食局是市直单位,其余的都是这两个单位的直属单位或者前身,就如父子关系一般,不能平起平坐。建议将一、二章合并为一章,调整如下:
第一章 行政机构
第一节 商务局
一.机构沿革
建议以机构改革为节点,以时间为序,先后记录外经贸、物资办、商业办、财贸办、内贸办五个单位的机构沿革和人员编制情况。主要职责简要记录,机构改革后可只记录职能改变。领导名单附录其后。
二.人员编制
三.直属单位
市场服务中心、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处、市场建设开发中心、再就业广场管理办公室、商务信息中心、酒管办、生猪屠宰办
附:商业职工中专、物资职工学校、商务医疗所
第二节 粮食局
一.机构沿革
二.人员编制
三.直属单位
武陵分局、交易服务中心
附:粮食职工学校
2、其他篇章
第二篇第二章副食蔬菜中,副食的概念是非主食,一般指经过精加工的食品,包括食糖、糖果、罐头、茶叶、调味品、乳制品、蜜制品、豆制品、饮料、饼干、糕点、小食品以及烟、酒、果品等。按照这个概念,建议第四章酒类并入第二章。
第四篇第一章粮油购销中,第四节是粮食系统多种经营与扭亏增盈。粮食经营不仅包括购、销,还包括调、存、加工等,这就出现了下级比上级还大的情况。建议将多种经营与扭亏增盈的内容分门别类写入余下几章中。在第二章粮食储藏运输中,第四节粮食检测与计量属于第三节粮食储备的范畴,建议将三、四节内容合并。
(二)完善层次
志书完善的层次设置应该是篇、章、节、目四级。在层次设置方面,问题之一是节下无目,这样的情况几乎每篇每章都有;问题之二是节、目的资料不足以支撑其设节立目,如:第六篇第一章第四节,只有几百字;问题之三是缺项漏项,如:第一篇第五章第二节工会中,缺了“中石油常德分公司系统”一目。如何解决层次欠规范的问题?建议三个方法:撤销、合并、细分详写。鉴于商务志内容详实、篇幅较大,我更倾向前两种方法。另外,“目录”中列出的篇章节目的名目要与全书一致。如:第二篇第四章第三节有十二个目,没有在目录出现;第三篇第一章第一节有两个目,第二章第一节有三个目,均未在目录出现。建议全书统一起来。
(三)避免重复
第一篇第四章第一节的商务队伍概况,内容与各个单位的机构沿革、人员编制重复,可删除。对于第二节队伍建设中的先模人物,建议将其中过世者单设人物传记,集中记述。如此一来,第四章可调整如下:
第四章 队伍建设
第一节 党风廉政建设
第二节 业务素质建设
第三节 干部教育培训
第四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第五节 老干服务与管理
五、修正记述方法
(一)忌篇幅不均
各篇在文字、篇幅上要大体均衡,不可畸轻畸重。志稿共十一篇内容,第一篇机构与队伍就占了四分之一,篇幅显得过重。第四篇粮油经营共三章74面,第一章就有44面的篇幅,占了二分之一还多。要对相关章节内容减肥瘦身。另外,第五篇第二章第二节加油站建设,节下无内容,写着“见第九篇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这是“详略互见”的写法,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加大篇幅。但是“详略互见”原则上是后面的看前面的,而不是前面的看后面的。这点要注意。
(二)忌逐年记述
志书要求“横分门类,纵述史实”。纵述,就是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事物的发端、演变和现状,但是不等同逐年记述。现在志稿中存在一个通病,就是事无巨细,年年都记。这样纵述,不仅篇幅臃肿、史料散乱,也反映不出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看不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第一篇第一章第五节市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的机构沿革,从1983年到2001年,除了1987、2000年,其余年份全部都写到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写好三点:事物发端、中间变化、最后结果。应纵述事物的起伏和发展演变,大变多写,小变少写,不变不写。要抓住主要脉络,写出阶段性变化。
(三)忌过于琐细
专志的撰写不是有闻必录,而是择要而录。在本志稿中,很多地方都是横陈各种内容,没有中心,让人读后不得要领。如:P66粮食局的工作职责就分了四个年份详细记述,P131常德广积米业有限公司的内容写得过多过细,第六章第一章第三节企业名录和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不需要一一罗列。之所以会显得过于琐细,一方面是片面理解了志书的“资料性”,以为资料越多、越详细就越好;一方面是对资料缺乏分析研究,没有明确的观点,导致了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修志应该是惜墨如金的,要挤出水分、留下干货。
(四)忌越界而书
“越界不书”,主要把握三条:一是非本地行政区域发生的人和事不书,二是非本志起止时间范围的人和事不书,三是非本级职权决定的人和事不书。志稿中有些地方超出了范围,如:第五篇石油经营第一章第一节经营政策中,大篇幅记载了国家部委及省厅的相关政策,没有常德市的实际工作。P61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成立于2011年;P96罗政2011年履职;P120中石油总经理李小平2012年履职;P293湖南国际商会代表大会2012年5月召开,这些都是“越界”了。
六、规范志书语言
《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十五条规定:“地方志的文体,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行文力求朴实、简练、流畅。”也就是说,志书要用白话文、记述体。志稿的很多素材来源于工作总结、工作报告,难免留下官话、套话的痕迹,如:“一是积极筹措资金,修建批零交易市场;二是坚持主业经营,开展近购远销;三是积极开拓新的购销门路,大力兼营其他农副产品。”“公司始终坚持‘攻坚克难、团结奋进、务实求是、发展创新’的企业精神,使企业立足于国家的大变革之中。”还有广告语体,如:“常德市正大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等系列产品,质地纯正,风味独特,保质期长。”另外,志书语言不能滥用副词和形容词,如:“资金严重短缺,职工工资无着落,处境非常艰难,经营难以为继”。编者要化文为志,进行适当修正。建议两个途径:一是直接删除;二是化虚为实,把其中表示现状、趋势、程度的话,换成实事记述。
审是编的继续,改是编的升华。我相信,有如此扎实的资料作为基础,有如此敬业的团队辛勤笔耕,《商务志》这部“奇树”,一定会发出耀眼的“华滋”!
以上意见只是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017年4月19日)
撰稿:市地方志评审委员会 孟 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