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以史铸魂>志鉴编纂>详细内容

《常德市乡镇简志常德市卷》(稿)评审意见(一)

发布时间:2017-08-09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办 浏览次数: 【字体:

《常德市乡镇简志•常德市卷》(稿)评审意见

鼎城区史志办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的编纂是在新的一轮撤乡并镇并村、区划调整的历史时期展开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随着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常德的乡镇(街道)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生产关系不断变更,区划不断调整,曾经世代传统居住的乡、镇、村渐行消失,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发生质变,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正演绎着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华丽蜕变。

常德山川秀美,历史厚重,人文民俗各呈特色,编纂好高质量的乡镇简志,对于激励后人爱家、爱乡、爱国,实施“存史、资治、教化”,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也需要我们以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和态度认真做好这项工作。一卷在手,通过“区域概览、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特色地情”等板块,了解一方山水的历史沿革、风俗人情、物产资源、经济建设、名胜古迹、文化遗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新近所取得的成就;让人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能保存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编纂期间,正值新一轮大规模撤乡并村、调整行政区划进行时,时间跨度大,资料收集难,任务重,责任大,给编纂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但在市简志编纂领导小组的精心部署和科学调度下,在方志专家及全体编纂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送审稿终于如期呈现。通过阅览部分区县(市)的篇章,综合有关区县评审意见,现就个别部分提出一些充实、修改、调整建议谨供参考斟酌。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体例结构编排合理。篇章、栏目设置科学、规范、严谨,做到了“横排栏目、纵述历史、述而不论、寓论于述”。
    2.史料内容丰富。简志不“简”,因节点表述而显科学,在有限篇幅浓缩记载了乡镇(街道)的变迁、发展史。

3.语体凝练简洁。既保证了志书体例,又准确体现了简志特殊记载形式。

4.编纂工作扎实。表现在对各区县(市)的各式版本进行统一、规范性整合编排,同时又对各区县(市)卷本进行辅导、修改,做了大量的专业性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

可以说,2017年版《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稿),较之1996年版《湖南省乡镇简志(常德卷)》,有质的提升和区别。这也为今后编纂其他部门简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参照和经验模式。

二、值得注意的方面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稿)普遍存在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1.统一计量单位。如公斤为千克、公里为千米、公顷为亩,平米为平方米(见安乡篇P41、临澧篇P772、P778、P793、P799、P801、桃源篇)。

2.统一时间起止规范表述。如1976年—1979年应为“1976~1979年”,或“1976年至1979年”(见安乡篇P69、P97、澧县篇等)。

3.统一专业术语表述。如公路、水库(大中小)型、电力设施等的数字和符号表述(见安乡篇P1187、汉寿篇P417;临澧篇P774等)

4.规范数据表述。如“12930900元”正确表述为1293.09万元;“22000万元”正确表述为2.2亿元(见安乡篇等);面积如12500亩与1.25万亩、人口12000人与1.2万人的书写要统一,若用前者就通篇用前者。数据内容、换算力求准确(见安乡篇P32、P1236、石门篇P909;临澧篇、鼎城篇等)。

5.规范朝代纪年记述。朝代纪年后加注括号标明公元年份,如“光绪29年”应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世纪七十年代”应为“20世纪70年代”(见汉寿篇P891;安乡篇P1192;临澧篇P771等)。

6.规范语句,准确用词。少用“了”“达”“共”“约”等副词(见汉寿篇P933、P955、P977;石门篇P878等)。

7.时间下限力求接近2014年。有的篇章时间下限只到2011年,而不是2014年(见安乡篇P11293)。

三、值得斟酌、商榷的方面

1.各个区县市篇的乡镇(街道)简志是否可以整体实行文图并茂。而不是有的篇有,有的篇无。同时做到图随文走(见安乡篇P90)。

2.个别篇目层次是否可以调整。如有的板块下的栏目设置层次不清(见桃源篇“特色地情”板块下的栏目设置);有的“特色地情”板块特色欠特,记述显浅层单薄(见桃源篇P548、P563、P625、P568、P573、P665、P696等;澧县篇P1118;石门篇P933、P893、等)

3.力求题文准确。如有的“村镇建设”标题下只写了集镇建设,不妨直接改为“集镇建设”(见澧县篇P1031、P1036、P1045、P1053、P1060、P1077、P1082、P1098、P1104、P1142等)。

4.力求资料真实、准确、丰富。“因时纵述”时力求多节点记述,不因简志的“简”而断线或线条过粗(见桃源篇P559、P599、P608、P609、P872、P622、P677、P693;澧县篇P1001、P1022、P1103、P1174;安乡篇P1192、P1196、P1277等)

5.力求条目设置准确。如将“养殖业”“林业”与“农业” 并列欠科学(见武陵篇P32-34等)。

6.尽量不用太过冷僻、生僻的名词,或时兴一时的语汇。免得后人读者不明其意。

8.尽量避免错别字、错标点、病句。有些地方专用的地名字,若电脑上没有,则需拼组(见汉寿篇P366、P367等)。

9.个别地方需进行充实、调整。如鼎城区蒿子港镇、桃源县漳江镇缺失“特色地情”;鼎城区武陵镇“教育”有遗漏江南中学、善卷中学等,编排分类建议采取“幼儿”“小学”“中学”“驻境教育”“民办教育”分别记述是否会更科学、清晰?(鼎城可提供新编电子稿);鼎城区芦苇场的图片宜将“泥蒿图”换成“芦苇图”会更贴切(可以网上查找替代)。

四、值得改进的地方

由于基层或者部门的志书采编人员大多属非专业人员,对志书的体例要求不熟悉,很难进入角色,容易费力不讨好,走弯路。如果采取层层办培训班的形式(省—市—县—乡(科局)),同时提供高质量的范文,则可以事半功倍,保证效率和质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