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以史铸魂>志鉴编纂>详细内容

参加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学分会年会有感

发布时间:2017-12-05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办 浏览次数: 【字体:

2017年10月29日上午,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学分会、中国地方志学会年鉴分会主办,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主题为“转型升级:地方志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学分会2017年年会在江苏常州开幕。我作为方志学研究新兵,所撰论文有幸被收入年会论文集,并作为论文作者代表受邀参加了此次年会。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指办党组书记、主任冀祥德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指办副主任刘玉宏、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漆冠山、常州市副市长方国强出席开幕式,漆冠山、方国强分别致辞。刘玉宏主持开幕式。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易介南在大会上做了主题报告,复旦大学教授巴教授、宁波大学沈教授等方志学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也在会上作了报告。第二天分组讨论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方志学研究者热烈的讨论也让我学习了很多,开阔了眼界。两天的会议虽短,但内容安排很满,会议开得十分紧促,使我充分了解到目前方志学的研究现状,认识到方志学研究的一些困境,同时也看到方志学研究大有可为的希望所在。

缺人才、缺资金,几乎是所有领域反映的普遍问题,而这一点在方志研究领域尤为突出。目前方志从业者和研究者号称十万,然而真正有学术研究能力的不及百分之一,有影响力的顶尖级学者更是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我认为是以下三点:一是方志机构体制不顺,地位不高,从上到下机构设置并无统一规范,定位也不甚明确。二是方志学学科地位不高,仅是历史学下中国史下专门史下的三级学科,没有本科专业,开设硕士、博士方志学方向的院校也少之又少,宁波大学的沈教授甚至笑称快要失业了。三是研究者动力不够,目前方志研究的主力军主要是来自院校和各省市级以上方志机构。然而作为院校研究者,方志学领域的项目不多,支持有限,自然应者寥寥;作为方志部门的干部在职称评定上很少倾斜,也显得欠缺热情。

既然现状如此,又为何说大有可为呢?在和同行的交流中,有一位是研究宋史十年的专家,她就感慨在宋史领域要出有影响力的成果真是太难太难,高水平的研究者比比皆是,大一点的问题几乎都被研究得差不多,想要涉足这类领域只能研究些细节问题。所以我认为方志学领域可供研究的空间还很大,而作为一个研究者,在一个还不够成熟的研究领域是比较容易出成果的,尤其是竞争者并不多的情况下。

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认为方志机构还应主动和地方院校、文献研究所等研究单位和专家学者加强合作,既是扩大地方志的影响力,又是提升方志研究水平的有效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地方志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管身处什么样的岗位,我都会将方志研究视为我的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勇挑重担,深入研究,多出成果。

(市委党史办副主任科员 李宗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