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共青团志(1988-2010)》评审意见(一)
今天有幸参加《常德市共青团志》评审会,是我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纵观全书,总的感觉是:志稿系统地记述了1988~2010年间常德市共青团工作情况以及全市各级团组织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常德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体例完备、全面翔实,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行文规范、语言流畅。志书的编纂出版,对弘扬优良传统,促进常德共青团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按照评审会重心是查找不足的惯例,在这里,我主要就篇目设置、史实记述、编排校对三个方面,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篇目设置中的归属错位、关系不顺问题
1、第一章组织机构之第一节共青团常德市委员会,下设组织机构沿革、内设部室、其它相关机构3个目。这样设置存在3个问题,一是将本节的记述主体5届团市委淹没在了机构沿革之下;二是内设部室的记述眉目不清;三是其它相关机构即关工委和保工委(类似党史系统的党史联络组),不属于本节记述范围。建议将现在的3个目修改为5个目,1至5届团市委各设1目。将组织机构沿革作为节下小序;将内设部室分别放在各届团市委之下记述;将相关机构移至其它篇目。为求一致,建议将第二节共青团区县市委员会各目下的第一子目机构沿革改为目下小序。
2、第二章重要会议之第三节其它会议的“其它”二字,与“重要”二字不匹配。建议根据其下的目内容分别设共青团常德市委常委会会议、共青团常德市委工作会议2节;同时将第二节节标题共青团常德市委全委(扩大)会议的“扩大”二字去掉,因为全委会议是法定会议,全委扩大会议只是全委会议的一个种类。这样,本章4节的节标题就分别为共青团常德市代表大会、共青团常德市委全委会议、共青团常德市委常委会会议、共青团常德市委工作会议,层次显得更清楚一些。
3、第三章团的建设之第二节下的第三目标题“其它措施”与第一、第二目的标题不匹配,且记述的许多内容归属不当。建议将第三目标题改为理想信念教育,并将有关形势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分别移至第一、第二目,倡议书的全文可移入志书的附录。第三章第四节节标题其它建设,根据节下各目标题及内容,可以概括为阵地建设。建议将节标题改为阵地建设,第一目标题阵地建设改为青少年活动场所。
4、第四章职能工作之第三节维权工作下的第四目标题与节标题相同,第五目告别三室两厅与第四目内容交叉。建议去掉第四目、第五目标题,另设第四目未成年人保护、第五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第六目服务特殊青年困难群体、第七目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理事会。原第五目告别三室两厅内容移入新第五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原第六、七、八目顺延为第八、九、十目。第四章第四节学校工作下的三至九目的目标题与节标题的“工作”二字缺乏关联度。建议分别改为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学生文化艺术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活动、组织竞赛活动、发展学生社团、组织发起爱国储蓄、创办学生银行。
5、第五章重大活动之第一节学雷锋、青年志愿者行动,其节标题中的“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专题活动,不能统属节下其它各目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建议将节标题改为学雷锋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第三节企业青工岗位成才和劳动竞赛活动之第三目其它竞赛活动,其内容属于劳动竞赛范畴。建议撤销第三目,将其内容并入第二目劳动竞赛活动。第五节农村共青团成才建功活动之第五目农业产业化五个百万亩工程和第六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题太大,超出本志的记述范围。建议改为投身农业产业化、五个百万亩工程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七节抗灾救灾下的第二、三目标题常德水灾、汶川地震与节标题不匹配。建议改为抗击冰灾、捐助汶川地震灾区。
6、第六章两联一队,章标题不合体例,且不易为外人理解。建议将章标题改为相关组织;撤销第四节外围组织,将其下第一目青年企业家协会和民营企业家协会、第二目常德市博士联谊会升为第四节、第五节;增设第六节常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第七节常德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将第一章组织机构第一节共青团常德市委员会第三目其它组织机构的内容移入此处。改后的本章共设7节,依序为常德市青年联合会、常德市学生联合会、少先队常德市工作委员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和民营企业家协会、常德市博士联谊会、常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德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
7、第七章人物,鉴于本章收入的均为先进人物,人物名录中还含有先进集体,建议将本章标题修改为先进人物和集体。章下设2节,第一节先进人物,第二节先进集体。先进人物节下的人物传略、人物简介、人物名录3目不变。人物名录下设的2个子目标题国家级表彰名录、省级表彰名录不太准确,建议改为共青团中央表彰名录、共青团湖南省委表彰名录;作为市团志,应该而且必须设立市本级表彰名录,建议增设第三个子目:共青团常德市委表彰名录。先进集体节下也设共青团中央表彰名录、共青团湖南省委表彰名录、共青团常德市委表彰名录3个目。先进人物、先进集体中的共青团常德市委表彰名录目下,均设常德市五四表彰,常德市十佳、十杰2个子目。
8、附录,主要存在归属不当和录入标准不一的问题。附录下设5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调研报告特色不突出,建议撤销;第四部分五四表彰名册、第五部分十佳、十杰评选名单,均属于共青团常德市委表彰的对象,建议区分人物和集体,移至第七章之共青团常德市委表彰名录目下。附录直接以录入的文献名作为一级标题,志稿中有4篇文献可以列入附录:(1)中共常德市委关于切实加强共青团工作的指示;(2)共青团常德市委关于全面整顿基层团组织,进一步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的意见;(3)面向新世纪,展示新形象倡议书;(4)1989年常德共青团工作百分制考核制度。
二、正文记述中的详略不当、断代缺位问题
1、第一章组织机构之第一节共青团常德市委员会下的第一目组织机构沿革(第30页),用800多字的篇幅记述了1922年常德地方团组织的创立,其中引用向团中央的报告就达360字,是全书最为详实的一处记述,而记述1949至1988年的沿革不到160字;1923年至1948年只字未提,形成断代。建议压缩对常德地方团组织创立的记述,补充1923至1948年间的资料,写清大革命及以后常德团组织的变化、去向。
2、第31至32页,对第一至第五届团市委的组织机构,只记述了各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和第一次全会的选举情况,没有届内的增补记述。建议补充各届届内的书记、副书记、常委、委员的增补异动资料。
3、第37页,其它相关机构中的关工委只记至1991年,保工委只写了成立的情况。建议均补充至志书下限2010年。
4、第38页,共青团武陵区代表大会,缺2003至2010年资料;第61页,经开区团组织和团员统计,缺时间交代;第62页,共青团西洞庭管理区历次代表大会的资料为空白;共青团西湖管理区历次代表大会的资料不全。建议补齐以上各处的资料。
5、第119页至120页,其它措施目下,将一份倡议书和一份抗议书全文录入,与体例不合,与其它记述不协调。建议只记述倡议书的要点,将抗议书删除,只记标题。
6、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先队、常德青年企业家协会和民营企业家协会、常德市博士联谊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等7个相关组织与共青团之间的关系,记述不很明确,建议根据有关文件,在各条目开篇显要位置,写清楚它们与共青团的关系。
7、第267页,五四表彰目下,缺少对表彰机构、表彰宗旨、奖项设置、表彰条件、工作程序的记述,建议补充资料。
8、大多数表彰名录,欠缺授予单位,或荣誉称号未冠以行政区划名称,建议补充资料。
三、编排校对中的错漏疏忽、欠缺精细问题
1、第31页,组织机构沿革目下:“在各届一次全会上,选举产生共青团常德市委员会”,我想应该是共青团常德市委常务委员会。
2、同一页,共青团常德市第一届委员会下,引用的是候选人名单。
3、同一页,共青团常德市第二届委员会下,候补团市委委员陈彰波后,有顿点又有冒号;袁天鹏后,有顿点又有逗号。
4、第248页,体育赛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目下:2007年9月16日至23日,湖南省第四届农民运动会在常德市举行。团市委组织志愿者为运动会提供服务。具体工作有:冒号后却是一大版赛事安排,并无服务工作的具体内容。
类似以上的错漏,多处存在,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5、目录和篇目中目及子目的序号,与正文中的序号“撞衫”,且影响版面美观。鉴于目及子目是单独占行,又有字体字号的区别,有无序号不影响阅读,建议取消目及子目的序号,保留正文中的序号。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常德市地方志评审委员会 皮丕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