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以史铸魂>志鉴编纂>详细内容

《常德市共青团志(1988-2010)》评审意见(二)——聆听怒放的青春

发布时间:2018-01-16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办 浏览次数: 【字体:

《常德市共青团志》记述了自1988年常德撤区建市后至2010年共23年的常德市共青团的历史,作为一名从共青团员成长的干部,又曾经参与了一些团的工作的同志,我感到很亲切、很欣慰。岁末年初,时间仓促,我阅读了该志前半部分,即凡例、概述、大事记、组织机构、重要会议、团的建设、职能工作。总的感觉能编写成现在的送审稿,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该志的编纂者们付出了很多艰辛,其敬业精神值得我学习。向你们致敬,你们辛苦了!

《常德市共青团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原理,实事求是,全面准确记述了常德市共青团及其外围组织的设置、学习、工作、活动诸方面的历史,观点鲜明,脉络清晰,在若干方面都体现了共青团的青春特色。

一是突出对党的绝对忠诚。党的领导是共青团工作的生命源泉,各级团组织一刻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常德市共青团志》突出记述了常德各级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恢复发展、整团建团、成长壮大的过程,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各类活动。比如1989年9月《中共常德市委关于切实加强共青团工作的指示》,就是一个时期常德共青团工作的行动指南;历届团代会,团市委全委会议、共青团工作会,市委领导都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还有一些重要活动,市委书记、副书记、市长、副市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都参与其中;重大决策如“社教团建五同步五纳入”“两新组织建立团组织”“党建带团建”等,都是市委把关定向;选拔使用团干部由各级党委决定。这些充分体现了共青团组织在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坚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二是突出共青团的先进性。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本志不仅写出了广泛的群众性,而且更记述了先进性。争当“四型”干部、争创“五好”班子、争创学习型团组织,争当学习型团干部,开办团校、广泛开展形势教育、国情教育、学英雄见行动、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等,反映在团的各种活动中,蕴含着追逐时代脚步、引领常德新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

三是突出团结教育青年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青年站在改革前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常德经济、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建功立业。如加强阵地建设、开办团校、兴办经济实体、创办产业基地、建设共青工程、维护青少年权益,这些都说明共青团在教育引导青年中的作用重大,在自身建设发展中活力无限,也起到了团结青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贡献青春的作用。

评审的目的是“挑刺”,集思广益,让《常德市共青团志》更完善,更大地发挥它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这里,我提几个方面意见供编纂者参考。

一、关于章节布局

基本赞成现有布局框架,但是“编纂委员会”不能省,应该在前面补上。同时建议将第六章中的“两联一队”,即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并入第一章“组织机构”中,作为第一节第三目,原有第三目“其他相关机构”为第四目,并直接命名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二、关于概述

这是我见到的部门志中写得好的概述之一,撰写者是花了大量心血和精力的,整篇概述按照“事以类从”的原则,写了五个方面内容,轮廓清晰,抓住了主线,突出了重点。其中对共青团组织、活动、作用的发生发展演变的沿革、起承转合写得清楚明白。反复读了几遍后,总觉得概述还显得有点“虚”,主要原因是高度概括的语言太多,缺少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支撑,显得力度不够。

概述是一部志书的脸面,把它写好了,等于成功了一半。如何变“虚”为“实”?一是正面交代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第一部分有1989年春夏之交动乱的背景,第三部分有洞庭湖区的水情背景,其他几个部分没有交代相应的背景。二是对全局有影响的大事件要写实,这是专业志必不可少的内容。本志概述中,写到很多大事,但往往一闪而过,没有加重笔墨。如“与时俱进发展团组织”中提到“社教团建”和“党建带团建”两件大事,却没有将其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工作措施写到位。还有在概述中没有找到2010年我市有多少团组织、有多少团员,1989年有这些关键数据。三是兴废得失、经验教训在概述中要有所体现,述论结合,对历史负责。四是剪除枝蔓,忍痛割爱,把那些好像很重要,但实质内容不多的话去掉,如“2007年3月,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常德共成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团市委一方面向全市团员青年发出号召,号召全市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城市创建活动,一方面派专人参加全市城市创建”等等。

三、关于语言

志书是记述语言,在本志稿中发现语言方面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报告痕迹还存在。每次写团代会,都写了对上个五年工作的回顾,很全面,也很抽象,都写了存在问题和差距,写了今后五年工作目标和任务。恕我直言,这样写,好像是团代会报告二三级标题的罗列。建议省去前五年回顾内容,把存在问题和差距写具体,差在哪里,差到什么程度。后五年工作部署,建议只写硬指标、硬措施,去官话、去套话、去空话。78页还有:“讲话指出,首届团市委运行三年来,全市团的工作已初步形成了‘有位置、起作用’的格局,并积累了经验。团市委也看到,目前面临的情况值得引起重视。从全团的角度来看,团和党一样,面临着执政党助手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反和平演变的考验,而且反映越来越突出。”这些话写在志书中不合适。书中有一些对会议记述写得好,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就摆脱了报告式语言的束缚,显得干净利落。

(二)划文入志还常见。119页“倡仪书”、120页“抗议书”、136页“流动团员管理办法”、141页“体会文章”等,全部照搬原文。解决这个问题的渠道有两条:一是择其精要,变成记述语言;二是很重要、起到过重大作用的文件,可放入附录中。

(三)名词解释属多余。志书不是专业书籍,不是教辅资料,不要作名词解释。101页“社教团建”解释什么是社教团建,107页解释“非公有制经济”,108页解释什么是“两新组织”,149页解释“共青工程”,175页“三个代表”的解释等等。这些解释一般出现在节与目的开头,也有少数在记述内容中,发现它,就删掉它。

四、关于细节

(一)人名:“邵起发”应为“邵启发”,“蔡新议”可能是“蔡新义”,“盂令军”是不是“孟令军”?“吉定辉”和“冀定辉”哪个对?还有单位名“常穗师院”应是“常德师院”之误,“调研用搞奖励规定”中的“搞”应为“稿”。校对时应尽量减少这些硬伤,特别是人名、地名、单位名的错误,最好不要出现。

(二)人物任职时间逻辑文表不一。如46-48页,龚美爱,1995年3月15日当选团县委书记,而表中显示1995年6月还是副书记;47-48页,姜飞2002年9月、2007年3月连续两届被选为团县委书记,表中则显示姜飞任书记职务为2001年10月至2001年9月,不仅时间倒记,而且与文字记述不符;还有一人的任职时间为1001年3月(59页,任克勤);2006年11月23日选举张滔为团县委书记,表中张滔任副书记时间直到2010年1月,不可能一个人既当书记,又当副书记。

(三)重复和枝蔓。197页与121页中关于观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完全重复。139页“阵地建设”中有一段写“青少年金海艺术团”演出活动情况,与“阵地建设”内容不符,可写入其他“活动”章节中。

五、关于图表运用

本志稿没有发现一幅图片,可能是已经准备了没印刷出来。读图时代,一图胜千言,我建议每节至少要配1幅随文图片,特别是能反映活动内容、反映特定时代风貌、反映发展轨迹的图片,可以通过征集入志,以弥补遗憾。

图表形式是多样化的,特别是在表达数字概念方面,有直观效果,除了矩形,可以有梯形、圆形、柱形、扇形、金字塔形等等,多种形状并用,使版面活跃起来、美丽起来。

言不及义,说错的地方请包涵、请谅解。


常德市地方志评审委员会  丁兴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