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以史铸魂>志鉴编纂>详细内容

《常德市教育志(1988—2010)》评审意见(二)

发布时间:2018-03-20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办 浏览次数: 【字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志的编者们本着对教育事业的一片深情,历时五年,潜心编修,《常德市教育志(1988——2010)》(稿)终告成书,实属不易。该书全面忠实的记录了自1988年常德撤地建市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资源不断整合,教育经费不断增长,教育队伍建设、教学教研成果丰硕喜人……常德教育事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根据安排,我主要对全书后半部分进行评审,从第七篇起至全书末,共6篇29章约43万字,字里行间饱含了教育界领导和修志同仁的智慧与心血。全书指导思想明确、主线清晰、主题突出。继承前志的优点,及时跟进弥补前志不足,并对前志进行勘误、补充、完善是该志最大的优点。全书补充收录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德(地区)市教育(科、组、处、委)局历界行政领导班子名录和历届中共常德(地区)市教育(委)局党(组)委班子名录,收录了自1978年以来教育战线获得国家、省、市荣誉的先进人物名录,对前志疏漏之处列表修正,这种做法值得弘扬和赞许!

全书值得肯定的方面还有:

一是政治观点正确。全书编写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理论、方法,全面客观的记述了自1988年以来,常德市教育的发展过程。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市委市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办人民满意教育,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方面面展示得淋漓尽致。为后人全面了解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全过程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借鉴。二是史料十分翔实。全书后半部主要收录了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内部机构队伍、教育行政管理、各县区教育等方方面面的资料,采用记述体,较好地处理了著述与史料的关系,为人们研究常德教育事业,保存了一套珍贵的史料。三是结构较为合理。基本做到了分门别类,层级统属,做到了面与线、线与点、整体与局部、总述与分述的有机结合。四是特色比较鲜明。志稿在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方面多有注重。本志的时间断限是1988到2010年。编者在篇目的设置、资料的选择、记述的角度等各方面均有所体现,有些地方还适当追根溯源,让人全面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发展之规律,这种写法值得肯定,使其资料具有很强的存史价值。五是文风朴实。基本符合地方志书行文的要求,坚持述而不论、科学记载的方法。

该志稿还有诸多优点,前面同仁均有介绍,在此就不一一列举。现就进一步提高志书质量,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一分解,二调整,三规范。供编者们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是分解。在第八篇教师教育,编者们收录整理了大量资料,具有很强的存史价值,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其隶属关系与其它篇章还有交叉,如:第一章教师培养,其主要内容记载了常德师专(湖南文理学院)、常德师范、桃源师范、津市师范等师范类院校的教育教学内容,而书中第四篇、第五篇分别设有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建议在中等师范类学校和高等师范类院校中分别进行记载。第二章教师继续教育可列入现第十篇第三章教师队伍建设章节中。第三章管理可放置现第十一篇教育行政管理中设人员管理章。

二是调整。现第十篇教育机构队伍和第十一篇教育行政管理,有诸多交叉重合的地方,如第十篇第三章教育队伍管理属于行政管理中的人员管理;第十一篇行政管理中第二章教育督导、第三章教育科研管理、第四章招生与分配管理、第五章现代教育技术、第六章语言文字及推广普通话分别属于教育管理机构中二层事业单位督导室、直属事业单位教育科学研究院、招生与就业办、仪器站、普通话测试站的职责范围。建议改第十篇为教育管理机构篇,下设:第一章内设机构,第二章直属单位,第三章党群社团组织。改第十一篇为行政管理篇,下设:第一章人员管理,第二章经费管理,第三章物质管理。两个篇章内容再整合处理。

三规范。一是规范表格。全书表格运用较多,与文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简明、直观、信息量大,增加了版面效果,很值得肯定,但志书中表格的应用与一般统计表应有所区别,根据《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表格包括表序、表题、表体和必要的表注等,表格内容与正文记述原则不重复;跨页表格建议采用单张折页,如P625表;志书表格分统计表和事表(文字表),统计表一般采用开栏式,紧随正文便于查阅;表格的表题一般包括时间、地域、内容3个要素,居中排,不加“表”字。表序至于标题左下、表格左上方,全书统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按照表X篇X章X表的顺序来定,如第十一篇第一章第二张表格,标示为11-1-2,表格转页,需加续表11-1-2;计量单位只有一项的,置于表框顶线之右侧;如有多项的,宜置于相应的表栏中。有内容需说明的,请在表格底线下加注,最后一句注语不带标点。表格大小的处理:表头的文字与正文的字号相同。表内文字比正文的小一个字号。没有内容的地方统一用“-”表示或注“空缺”,不留白。

二是规范人物入志标准。凡是志书中涉及到的人物,包括人物传、人物录以事系人均应明确收录标准,人物入志属于长存史册的严肃事情,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设定必要的门槛,应避免因标准过低、收录过滥而造成少记或漏记的现象。现收录的人物录多而杂,标准过低,且有前后不一致的现象,还欠规范严谨。如:P719表中曹兴照其所获荣誉记载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而P790记载为全国优秀教师;P719表中潘均辉其所获荣誉记载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而P794记载为全国优秀教师、全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还有P719段德全获2002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朱美玲获2002年全国优秀教师规范人物、陶望喜获2003年全国优秀教师、李小霞获2006年全国优秀教师等等内容在人物名录中没有收录,没有做到应收尽收,有所遗漏。人物传记内容建议把出生地详细记载至乡镇一级,格式规范统一,记录信息可依次为姓名、生卒年份、性别、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工作简历、荣誉等。

三是规范文风。全书坚持述而不论的记载方式,总体是符合志书要求,但有些地方还是要克服大白话的问题,有些语句还可以再提炼、再精减,书中已经标示出来,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书中还要注意克服硬伤,如P874:现将《常德市建设教育强市规划纲要(2010~2012)》(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而文件标题显示为: 《常德市建设教育强市规划纲要(2010~2020)》,此处可能是打印错误。此类错误应在出书前一一校核,保证志书质量,提高存史价值。


(常德市地方志评审委员会  官姿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