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以史铸魂>志鉴编纂>详细内容

《常德市民族宗教志(1988—2016)》评审意见(二)

发布时间:2018-05-10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办 浏览次数: 【字体:

市方志办大概出于我曾写过一本书《云在青天水在瓶》,专门研究常德的佛教文化史,所以安排我参加评审《常德市宗教民族志》。其实,我对民族宗教问题很感兴趣,还远不止写了这本书,我还在由我总撰的《常德市志》中专门负责编撰了“民族宗教”以及民俗部分的内容;满大启老师是常德地区志的民族宗教志的主笔,因此,我们成为忘年交好朋友。主要是我感兴趣,所以乐意接受任务,有幸阅读杨长庚老师主编的这部煌煌大著。

下面,我谈些读后感:

总的印象这部志书内容丰富,结构基本合理,语言流畅,政治观点正确。

先说内容丰富。我没有比对,仅凭印象,现在的志书是地区民族宗教志的篇幅应该在两倍以上,特别表现在“宗教”部分,不仅详细追溯了历史,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都有记述,尤其是对常德的大小寺庙、道观以及教堂都有详细的记述和介绍,难能可贵。我还注意到,编撰还收集了大量图片资料,第273页至第315页,插入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活动场所,即天主堂和教堂的照片就有25幅,阅读时感觉非常直观。

其次,结构基本合理。全书五篇:机构与管理,民族,宗教,人物,丛录。机构与管理,是写党和政府的民族宗教工作;第二三篇分开写民族和宗教;第四篇人物,又是合起来写,既有民族精英,也有宗教界人士,民族精英立传的11人;宗教古今人物有39人,明星灿烂。最后是丛录,篇幅从第375到第478页,有100多页,不仅有“民族宗教工作文存”,而且还有“民族宗教文化典籍、文集”,我的书《云在青天水在瓶》有幸被录入;第三章是“民族文化艺术”;第四章是“宗教文化艺术”。这一篇设四章也是有分有合,前两章是民族宗教合起来写,后面两章宗教民族分开写。眉目清晰。

再次,《常德市民族宗教志》语言流畅。从送审稿可以看出志书的总撰已经到位,表现了杨老的文风特点。我和杨老曾经是文联的同事,他在文化界颇有影响,交往也很广。所以,志书很多内容都吸收了文友们研究的成果,如杨在钧、周有恩、贵体建、邱渭波、覃伯林、曹先辉、周晖、朱长顺、王卢、释灵悟等,文采不成问题。志书写得有文采,可以增强可读性。更何况,书里面所写的多是少数民族和宗教的人物和故事,大家感兴趣。全书行文流畅,有可读性。

最后一点,政治观点正确。有一句话称“民族宗教无小事”,因为政治性强,关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所以政治上的要求很严格。我没有细看,粗读感觉是没有问题的。这一条,权当是我的希望吧,希望编撰者进一步扣扣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杜绝有违背的地方。

志书的优点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下面我也就进一步修改提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供杨长庚先生和编撰者参考:

第一,进一步调整篇目结构。建议第二篇新增第一章民族简介,加上现有的四章,共五章。现在的结构让人容易误解:常德只有4个民族,汉族和土家族、回族、维吾尔族。民族简介,要写常德市民族总数,民族分布,民族人口数,吸收6次人口普查资料。第五篇丛录,建议只设两章,文存和文摘,内容也可以砍掉一半,至少一半。文摘可以收入被砍掉章节的内容。另外,这一篇的第三章只有一节“通讯纪实”,没看到有二节、三节。

第二,《常德市民族宗教志》记述的上下起讫时间是1988年至2015年,但现在综观全书,历史的东西太多,反而规定的时间段内的东西很少,有点喧宾夺主。从前往后翻,第二篇民族第一章土家族,共三节,除了第三节文化教育与艺术,在其中“教育”一目(第37页)提到1988年的情况外,全是历史上的东西。第二章回族,也是3节,第一节人口姓氏与分布,时间只点到抗日战争时期;第二节的风俗也完全是以前的东西;第三节也只有一小段文字,第68页提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具体时间还只写到“1987年7月”。第三章维吾尔族,情况相同,在第三节第二目“教育”也是一小段文字中不到三行文字提到2003年和2006年(见第89页)。第四节“经济发展与特色产业”,写的是什么时间的事情,找不到文字介绍。我注意到“宗教篇”写了改革开放后恢复发展的情况,但仍然是历史的东西堆得太多了,宗教河东场所介绍太详细。因为常德地区志有民族宗教志,我们这部志是续修的志书,大家想看的是1988年至2005年民族宗教的情况,资料不多,即使有一点,也淹没在历史资料的汪洋大海里了。

第三,要加强第一篇机构与管理,尤其是管理方面的内容,写好党和政府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以及如何带来发展繁荣的。现在设民族管理与宗教管理两章,文字篇幅从第35页到第44页,不到10页文字。第三章民族管理5页篇幅,设了8节,开中药铺。第七节5行文字,其中3行文字是《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第十八条的规定,写执行规定的文字仅两行字,实质性的东西就是“我市4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落实。”有这样简单吗?政策已公布,大家就执行照做。即使就照着做,做了也有结果啊。现在既看不到具体做法,也看不到结果。第五节“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篇幅更小,不到4行字,只记了市委几个部门制定了一个选拔培养干部的规定,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资料。第四章“宗教管理”,只设三节,但第一节是“解放以前的宗教管理”,即使资料珍贵也不必单独设节;第二节又是解放以后至1988年的宗教管理。先打雷,后下雨。第三节写1988年以来的宗教管理,只有3页多一点篇幅。综观全书,无论是民族还是宗教,后面部分有写到管理的内容,比如宗教场所的恢复与建设,就是这方面的东西,可以把它们集中到这里面来写,体现和反映我们民族宗教部门的工作。

第四,本志主要内容包括民族和宗教两个部分,在记述上除了历史的东西太多,和上一届的民族宗教志重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民族记述轻,而宗教记述重,轻重失衡。民族部分从第45页到第140页,95页篇幅;而宗教部分则从第141页到第315页,274页篇幅,宗教的篇幅差不多是民族的篇幅的3倍。解决两部分内容畸轻畸重的问题,我建议:一是我前面已经说了,在第二篇加一章“民族简介”;二是建议将寺院、道观、清真寺以及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堂的介绍移到后面,作为附录。

第五,丛录的内容太多太杂。现在设了四章:民族宗教工作文存,民族文化典籍、文集,民族文化艺术,宗教文化艺术,最后还有没有列入章节的光荣榜,篇幅有103页,占全书的五分之一。建议保留第一章,砍掉后面三章,另外把正文中的宗教活动场所移到这里来。要不要分章节,编撰者需进一步斟酌。如果不分章节,内容安排有先后,能够看出编撰人的意图。建议砍掉的三章内容,我觉得:一是与民族宗教志有关系,但不紧密,更像文化志;二是,选录的今人的文章文集和古人传下来的典籍霄壤之别,更何况良莠不齐。感谢编者把我的书都选进去了,而且紧接着《十牛图颂》和《髡残画集》之后,令我汗颜。现在社会上有一个说法“写书的人比读书的人多”。出书容易是好事,但不能说出的书都有质量,都有品味。我们修志,有附录艺文的传统,但是一定要有存史价值,要上档次。删掉的三章中可以择选一些确实有价值的文章保留,如《十牛图颂》,翦伯赞的文章等。

第六,彩版篇幅过大。现在有17页,34面,每面两幅图,共用照片68幅(实际用照片67幅,第13页只一幅照片)。修改意见:一、至少可以减去一半,撤下来的照片作为随文图片,插入书里面去。二、建议内容归类。现在只有“寺观教堂风采”有标题,其余都没有标题,建议都不要标题,但内容要分类。可否按这样的顺序:民宗局办公地(现在没有,建议增补,这些可能成为历史,更有价值);民族宗教活动;活动场所;领导视察或指导工作。三、写好照片说明。

第七,几点具体修改意见。我在阅读志书中,还随手记录了一些我认为需要修改的问题:

1、《大事记》叙述历史时请参考我写的《常德古代佛教道教简史》,见200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桃源佳致》第545页—557页。道教传入常德始于东汉浮邱子居太浮山修道炼丹;武陵人黄敬弃世学道于霍山(南岳),也在这时;另外,东汉建阳山观。

2、第12页,有1983年、1984年、1987年三个年份做标题,记日本佛教参拜团到澧县钦山祭祖。可以记入1987年。有一年我和地委统战部梅木堂同志到省里参加统战理论研讨会,佟英说了他是陪同人,好像不只是到澧县钦山,到了德山、药山、夹山,每到一个地方,日本僧人就磕头。可否记得具体一点。

3、第12面,1985年李自成归宿问题讨论,建议客观记述,现在仍是两说并存。

4、第8页,领导班子任职情况,打破折号的办法不可取。

5、第29页,“王丽霞同志”,这不是修志要求的第三人称。

6、时间记述不恰当的:第41页“对宗教管理”“……先后召开代表会”;第5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开头“目前……”;第129页最后两自然段开头“近来”“目前”等。

7、总结材料痕迹不少。如第115页至117页:维回新村特色村寨建设四个子目的小标题:(一)围绕特色,优化景点布局;(二)依托资源,发展高效产业;(三)立足环境,夯实基础建设;(四)注重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8、第136页第四目历届党政领导,先是党的领导,后是政府领导。党的领导部分缺标题。

9、第323页唐荣阳传,形式不统一,用一二三小标题,建议与其他人的传记写法一致。郑洞国的传记太长,有7页篇幅。李光庆的“稻—稻—麦”以及“人满七十,粮过三千”,是虚假的,有时代的局限性。我在总撰《常德市志》为李光庆立传时,大家有意见。我认为可以立传,但要指出其不实之处,至少不要宣传,尽量回避。

10、丛录第四章第一节《白鹿寺解读》和《丝瓜井与刘海砍樵的传说》两篇文章,现在落款作者都是“武陵区宗教志”,其实,这两篇文章都是抄自我的《芷兰春秋》,第一篇见《芷兰春秋》第597—598页,只是把我的文章结尾部分删节了。第二篇见《芷兰春秋》第600—603页,在我的原标题上面加了“传说”二字。有一次,我在打字室偶遇武陵区修宗教志的朋友,他知道我是“云在青天水在瓶”书的作者后赞扬我的书写得好,是他修志的重要参考书,我说我不保守,能用的资料就用,只要求他送一本修好的志书给我。但至今我没有得到书。他是否署名资料出处,不得而知。

(常德市地方志评审委员会  应国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