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以史铸魂>志鉴编纂>详细内容

《常德市交通志(1988—2010)》评审意见(二)

发布时间:2018-10-25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办 浏览次数: 【字体:

常德市交通志(1988--2010),我读了概述和第一篇“公路”,其体量是全志的一半,给我的感觉太好了,是我市部门志中的优秀代表。它不仅写得全面详实、客观准确,也写出了部门志的美感,有些章节目无可挑剔。在此祝贺市交通局的领导,向全体编纂人员表示由衷地敬佩。读罢本志,有如下体会:

一、准确详实,客观地记述了常德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

“公路”篇是一部常德路桥建设和发展的完整档案,这是我读后的强烈感受。一是记录全面。6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7条省道、67条县道、506条乡道、3825条村道、1条专用道,7座特大型桥梁、43座大型桥梁、340座中型桥梁、1226座小型桥梁,27处渡口,11处隧道,为我们编制了一张完整、通畅的交通网,有些记述对象适当上溯或下延,让读者对常德交通载体有一个完整认识。二是记录详实。每条道路的起讫地点、通车里程、技术等级、路面类型、应记尽记,无一遗漏;桥梁方面,所有桥名、桥长、桥宽、桥型、通车时间,都详细呈现;每条高速公路建设,都有组织机构、建设标准、工程投资、征地拆迁、工程招标、主要工程量、参建单位、工程进度、科技创新等内容,一读而知全貌。三是记录变化。所有路、桥、渡、隧,都有发展变化的对比,如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到2010年6条;省道从1987年的587公里到2010年的668公里;桥梁从1987年911座26778延米,到2010年1676座65999延米;渡口从1987年的27处到2010年11处等等。不仅如此,对每条路、每座桥、每处渡的诞生、开工、拓宽、整修、检测、加工,每次变化都记录在案。它们的变化是常德交通事业的变化,也是常德经济发展的走势图。

二、以事系人,历史地记述交通基本建设中的平民英雄

在部门志的编写中,我们一贯倡导“以事系人”的写法,就是把事写实,把人写活,事中有人,因事系人就记得住,传得久远。读完“公路”篇后,我对几处还记得清楚:一是常吉高速征地拆迁,桃源县茶庄村年过花甲的党支书罗元灿,挨家挨户动员,跑上跑下督促,他还有一个专门的拆迁工作记录本;杨加海夫妇深圳打工,收到拆迁通知,马不停蹄回家,在没有签协议、没有补资金的情况下,率先拆屋后又赶回深圳;还有一个熊泽忠,父亲肺癌晚期,朝不虑夕,在征得指挥部批准后,只留偏屋安排父亲后事,其余全部拆除。还有黄虎港大桥建设中,杨万柱、覃事春、王继美炮井连环救人,最后王继美牺牲的故事;临澧大桥施工时,两名潜水员负重百多斤沉入沙泥井底,用双手复活抓机的故事。其人其事可信可学,为本志增色不少。

三、资政育人,辩证地记述交通建设和管理中的不足

历史的经验可以借鉴,历史教训足以为戒。本志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修饰,不讳过,在记录发展主流时,也记入一些应该吸取的教训,以资后人。我印象深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概述中写了“水运资源浪费”“公路整体水平的差距”,在大事记中记入了一些特大、重大交通事故,并且每次事故都有主要原因、死伤人数、经济损失、处理结果。超载超速、不按规程操作是生命杀手,骇人听闻,应该警钟长鸣。二是益常高速公路建设中初期监理力度不够、标段划分过小、系统设计周期不足的问题,石龟山大桥验收不合格存在的8个问题和缺陷。三是有的桥梁运行使用后出现的一些病害现象。所有这些,时时刻刻提醒人们安全无小事,这是本志资政育人功能的具体体现。

四、记住乡愁,艺术地记述常德几代人的交通情感

家乡的变化,首先是路的变化,山、水、路、桥、渡,是乡愁的主要载体,寄托了多少人的爱与恨、希望与梦想,而新修的路、新架的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条件,也改变了人的心情,甚至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不说那蜿蜒的道路,就说那些远去的渡口:青年路渡口、张公庙渡口、沙河渡口、毛家岔渡口、安乡渡口、夹夹渡口等等,我们上学、回家、进常德、下县市、走访调研,每年都要过几回,曾经对它们如此的熟悉、如此的期盼、如此的惶恐,在交通志中见到它们,又莫名地产生好多亲切。这些渡口中大部分已不再存在,已经远离我们,但它们曾经渡人渡事渡生活、连南连北连发展的作用,我们不会忘记。常德市交通志记载这些渡口的起落进退,也就是把常德人的交通情感记在志书里了。

常德市交通志编写到这样程度,已经相当成功了。而评审的目的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尽量少留遗憾,把本志打磨成精品。在阅读概述和公路篇后,我有几个小建议提出来,不见得正确,仅供编修者参考。

一、强化概述深度

概述是全志的脸面,读概述则知全貌。本志现有概述约5000余字,可谓眉清目秀、利落整洁。但读后总觉得差点什么,或者是深度表达有些欠缺吧,力度与后面的记述不般配。具体讲就是点面结合没到位,普遍性、概述性表达完整,特殊性、典型性部分缺位。因此建议在现有文字的基础上,分阶段、分版块增补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内容。如“公路”方面,可以增加三次公路大会战的情况,每次会战的背景、重点方向、解决的问题、会战成果。还有在常德交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常高速公路、沅水一桥、沅水公铁两用桥、石龟山大桥、张公庙渡口、沙河渡口等,虽然在后面章节可以查到具体内容,但它们是改变常德交通面貌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在概述中应该强化它们的发展背景、主体工程、历史作用,因为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有了这些典型性事件,文章就有起伏,读者就记得住,理解会更全面更深刻。

二、坚持述而不论

述而不论是志书写作原则。本志中有些议论是多余的,可以直接删除,这里就几种议论情况各举一例,其他都在书上做了标记。一是评述性议论。P23第二段后面:“如此状况,怎能让湘鄂川黔渝等省市每天往来的数千辆车子跑的起来呢?当今时代,时间就是效益,就是金钱,就是真正的骄傲资本,常德人迫切需要修建益常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志书不是新闻媒体,不需要这么赤裸裸的鼓动性语言。二是描写式议论。P34倒数一段:“常益高速公路通车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蜿蜒的公路,碧绿的青山,葱郁的花草,造型别致的天桥、房舍……构成一幅幅旖旎的田园风光。”三是引导性议论。P32第一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益常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要过硬,离不开先进科技的运用,在工程建设中,公司特别注重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信息基础管理,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从根本上保证益常高速的工程质量。”未下笔先定调,牵着读者思路走,这是不妥的,若干年后的读者自然会读出自己的理解,说不定理解更深刻,甚至有不同的认识。四是官话套话。P42:“修建常吉高速公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涉及到具体拆迁户,却必须做出巨大牺牲,为大局,为长远,为重点工程,沿线农民必须舍弃自己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老百姓表现出来的品格却是那样令人感动。”这类高调空话,出现次数多了可能掩盖事件主体,与读者阅读兴趣成反比。

三、纠正越境而书

不发生在常德辖区内的事,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事,不与记述事件上溯或下延相关联的事,都是“越境而书”。撰写者兴之所至,意犹未尽,在本志中出现了几处“越境”失误:一是P22第一段写中国大陆高速公路发展历史:“1984年12月,中国大陆开始修建高速公路……2012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超过美国,列世界第一位。”100余字,越级了,不属我们职权范围,其内容在国家交通志里肯定会写,且更准确更权威。二是P71-72大段介绍“壶瓶山”,本志非地理志、旅游志,不必为他人作嫁。三是P74第二第三第四段专门介绍常德的“水情”,越职了,虽然公路建设与防汛工作关系紧密,在记事中交待背景就够了,直接写:“1987年省人民政府在安乡召开湖南省湖区防汛工作现场办公会,要求加强蓄洪区的安全建设和湘北干线公路建设。”就好。

四、注意细节处理

发现三处:P3-P4:“30年风雨,30年辉煌,30年开拓,30年追求…”,前后6处写“30年”,而本志记述的历史跨度为1988—2010,共22年,对此应作技术处理;P119“杨龙线(Y327)全长25.656公里”,而后面“乡道公里里程表”中为25.675公里,同样情况“延北线(Y301)全长10.972公里”,后表中为10.799公里,前后要一致,文表要统一;图片部分14页有图片说明“常德海事局工作人员在污水上进行安全督查”,“污水”疑为“沅水”之误。可以肯定,这些小瑕疵,在修改中一定会改正过来,这里说出来只是起提醒作用。

言不及义,错误难免,敬请批评。


(常德市地方志评审委员会  丁兴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