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以史铸魂>志鉴编纂>详细内容

《常德市科技志(1988-2010)》评审意见(一)

发布时间:2020-01-20 信息来源:常德市地方志评审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常德市科技志(1988-2010)》即将付梓问世。这是常德市科技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又是常德方志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甚喜可贺!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本志周详记载了常德20多年科技创新进步、科技推广服务、地震灾害监测预防、科技机构变化变迁的历史进程以及科技工作者科研业绩和推广传播活动。这是常德市又一重要地情手册和地方典籍。这部书稿将为常德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了解常德科技发展历史,总结科技发展经验,探索科技发展规律,壁画科技发展未来发挥重要资治作用!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本志虽是资料性著述,但要从时间、空间上全面把握、梳理、记录常德20多年科技事业发展,确非易事。编纂人员广采史料、布局谋篇、条分缕析、精心撰写,付出了艰辛劳动和大量心血。其敬业精神,其流畅文笔,令品者感叹!

读罢书稿,顿觉本志亮点频现,特点凸显。

一是史料丰赡。编者收集、编辑了大量反映常德科技事业发展的史料。这些史料包括科技支撑体系(市县级科技管理机构、科技研发机构、科技推广普及机构、地震防灾救灾机构等)、农业科技、工业科技、药品卫生科技、环境气象科技、社会民生科技、科技人才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地震灾害预报、预防、救援等。同时,编者采用“编年体”,以时间为经,就“科技工作”、“科协工作”“地震工作”系统记录了三个部门20多年的工作和活动。此外,本志大量介绍了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和科技人物。丰富的史料,为打造“信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视界宽广。编者在严守“志界”的前提下,记录了常德境内各领域、各行业科技事业。如不仅记录了种植养殖土肥农机等农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普及,还记载了常德境内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机器制造等工业科技;不仅记述了常德境内生产领域的科技,还记录了社会及生态领域管理科技;不仅记录常德市县(区)的科研活动、科研管理,还记述了在常德境内的省属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科研生产活动。本志视域宽广,全景式、全方位反映了常德市科技事业发展成就。

三是体式多样。体式即体例、体裁。本志体例完备。利用记、志、述、图、表等多种多样的体裁来记载、反映常德市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如“科技成果奖励项目”,用表进行统计和反映,直观、明确,节省文字叙述篇幅。又如用插图记录“知识产权”有关法律知识进校园、进机关历史,用图片辅助说明大事等,既形象直观,又体现“真实”、“可信”。文字、图、表有机融合,形式活跃,表现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

四是站位高远。本志稿在编纂指导思想上,以突出党的领导为主线,以记载科技发展成就为主题,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为主旨,符合编辑志书必须坚持思想性、政治性的根本要求。20多年常德科技事业发展、政策措施出台、落实、决策都是市委、县(市、区)委领导下进行的,全书贯穿了“党的领导”这根主线。如,为了引进高级科技人才,市委、市政府出台《常德市鼓励高级人才来常创业和工作办法》、《常德市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奖励实施办法》,这些政策办法的出台,有力促进了常德市的人才引进工作,对推动常德市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全书以大量史事,记录了全市科技工作者管理、研发、推广活动,用史实彰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本志浓墨重彩辑录常德市科技进步成就成绩。书稿观点鲜明,政治合格。

本志的特点优点不止这些,还可以继续总结概括。专业志、行业志是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体。本志在资料性、思想性方面基本达到了志书要求。但按“科学性”要求,编纂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信史”,还要加大修改力度。评者兹提出几点修改建议,与执笔人商榷。

第一,去板块,重构纲目框架。要消除志书的部门痕迹。《常德市科技志》不应是“科技工作志”、“科协志”、“地震工作志”三大板块的简单组合,而应是各类工作按一定逻辑编辑的有机融合。要将常德市科技事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按照“横分门类、类为一志”的要求,将“整体”横分为若干部类(章),再对“部类”(章)进行横分,形成若干节,对每节再进行横分,形成若干“目”,一直横分到不可再分为止。在“节”或“目”之下“依时纵述”。据此,《常德市科技志》应横分为如下六大部类,再对六大类(章)进行横分。

第一章科技机构与队伍

第二章科技研究与成果

第三章科技推广传播普及与服务

第四章科技管理

人物

文献辑录

形成严密、严整纲目架构。即将“科技工作志”、“科协志”、“地震工作志”融合为一个整体,与书名《常德市科技志》相吻合,达到书名与内容相一致(见《常德市科技志(1988-2010)》目录)。

第二,聚同类,重建史料体系。志书是资料性著述。但这种资料不是简单堆积,而是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要将相同性质的历史史料集中到一起记述,这就叫“合并同类项”。相同相近性质的史料合并,集中记载,这是修志的特有方法和要求。如要将“科技大事记”、“科协大事记”、“地震工作大事记”按“编年体”要求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大事记”;又如,对“机构”的记述也不能分散,要将“科技工作志”中的“机构”、“科协志”中的“机构”、“地震工作志”中的“机构”,含行政机构、事业机构、企业机构集中到“第一章科技机构与队伍”中统一记载;“科学技术协会”可归类于“科技行政机构”;将“科研活动与科研成果”集中到第二章“科技研究与成果”;再如要将三大板块中的“科技推广、传播、宣传、教育、普及、交流、服务”等史实集中在第二章“科技推广传播普及与服务”中,将“三大板块”中的人物简介,集中到“人物”中。按“聚同类”的办法重建资料体系,使志书尽可能达到“科学性”要求。

第三,正文体,重现志书特质。编修志书要运用记述体、语体文,要使用严谨、朴实、简洁、准确、流畅的语言。“志”之于“通讯报道”、“工作总结”、“说明文”、“教科书”,有自身特有本质。不能把“志”修成上述文体。为此,必须“恢复”志的“本来面貌”。

首先要变章法。“总结式”记述为“依时纵述”,如:“科技示范县(城区)的创建活动,有力推动了我市科普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一是科普网络进一步健全。……二是科普阵地进一步巩固。……三是科普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四是全民科学素质进一步提高。……”这是典型的“导语+观点+材料”的“总结式写法,不合志体要求。要按“依时纵述”原则,“开门见山”,记一件件大事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现状),并将时间、地点、人物等诸要素寓于其中。变“说明文”为“记述体”。“志”不是教科书,不介绍知识,只记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大事。如,关于节水农业:“主要包括设施节水和工程节水以及农艺节水。设施节水主要是在经济作物上推广喷灌技术,喷灌灌水均匀度高,水的利用率高,对地形、土壤、作物的适应性强,容易控制灌水量,节水增产效果好。”这段话是知识性介绍,没有记载具体史实,为志书所忌。变“分块概述”为“分段总述”。现志首之“概述”分为“科技支撑发展体系”、“科技管理服务”、“产业技术进步”三块,是对正文有关部分的简单重复,要改写。“概述”的任务是理清科技事业发展脉络,鸟瞰全志,概而述之。要将20多年常德市科技事业发展分为几个阶段,然后揭示每一阶段的科技事业发展历史特点,让读者从总体上把握全志内容。要在“概述”最后加写一部分:“常德市科技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困难和矛盾以及发展愿景”,使“概述”更加完整。

其次,要变笔法。“面点分离”为“面点结合”。在“依时纵述”时,要注意“线、面、点”有机结合,切忌只记“面”不记“点”,或只有“点”没有“面”。如“农业科技成果加速了转化应用。通过远教‘12396’科技服务体系共转化科技成果243项,辐射审内外农户10万用户。”这是记“面”,还要补充“点”:谁转化了哪方面的科技成果!取得了多少经济效益,要列举1-2个个例。哪位工程师(农艺师、专家)为哪家企业或县(乡村)以及农户提供特定技术并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取得多少经济效益。只有“点面结合”才能令人信服。要变“粗”为“细”。如,“1993后,常德市在畜肉加工、农业、林业等专业向日本派送11名研修生”。此记述太粗、太浅,欠具体,要素不齐。什么时间、常德市哪个部门、县(市区)、派遣那些人(列举人员名单)分别到日本什么院校(专业)或科研机构(企业)学习畜肉加工等技术。要详细记述,才称得上“志”。要变“论述”为“记述”。“述而不论、秉览直书”是志书的特有要求。要变空洞议论为具体记述。如“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拖动了全市农业科技要素的有效配置,大胆地把现代科技要素,城市先进生产力直接列入农村第一线,实现了科技工作深入农村一线,大大推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科技工作一步迈到了农村,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农村科技工作合力。”此段属“议论”、“评论”,不合“志”的要求。要用“特派员制度”的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要变“空话”为“写实”。空话为志书所忌。如“20077月,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农民专业合作社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机人员和‘土专家’,通过举办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班,田间指导、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广大社员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社员的科技素质和种植水平。”这是空洞描述,缺乏可信度。要列举成立了那些专业合作(重点的、规模较大、运作规范的),哪些专业合作社聘请了那几位专家采取何种方式(办培训班、田间指导)、什么时间向社员传授种养加技术知识,培训多少人。要记2-3个个例。这样记方为“信史”。

其三,要变辞法。词句运用上,“志”有特殊要求和规则。要忌用“第一人称”。将“我省”、“我市”、“我局”第一人称变为“湖南省”、“常德市”、“市科技局”等,或变为全省、全市、全局等。要忌用“穿鞋带帽式语言”。要去除“在中国科协声像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高度重视下……”、“为创新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助推常德市由农业大市变为农业强市……按照省委厅统一部署……”,“为适应群众需要……”、“为完善发挥科普光盘资源的作用……”等句式。志书语言讲求简洁,此类句式均为“冗言”,不可留之。记述时要开门见山、直书其事。要忌用“形容词”、“副词”。如“极大地”、“大力”、“重大”、“巨大”、“进一步”、“大胆地”、“飞速发展”等。志书语言讲求直白、朴实,无需修饰、粉饰。要忌用“断语”。“断语”的作用就是下结论,作出判断。志书中使用“断语”与“述而不论”原则相悖。故而在志稿中剔除“由此可见…..”、“因此……”等类句式。要忌用“模糊”语言。编修志书要求使用准确、明确、精确语言,不可运用模糊性词句。要剔除或改写诸如“80年代末”、“基本上”、“经过几年的……”、“目前”、“有关部门”、“2002年以来”、“经过10多年的……”等类词语。此外,句子的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要齐全,不可残缺。

总之,本志稿基础较好。只要编纂者以“工匠精神”反复打磨,定能编修出一部精品力作。上述就宏观、中观、微观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不一定符合实际,希冀择其善者而取之。


《常德市科学技术志(19882010)》纲目设计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章科技机构与队伍

第一节科技行政机构

一、市级科技行政机构

二、县级科技行政机构

第二节科技事业机构

一、省属科研院所

二、市属科研院所及咨询服务机构

第三节科技企业机构     

 一、央属科技企业     或者:   一、国有科技企业

二、省属科技企业             二、民营科技企业 

三、市属科技企业             

 

四、县属科技企业

第四节科技队伍

一、科技研发队伍

二、科技普及队伍

三、科技队伍建设

第二章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

第一节农业科技

一、种植业科技

二、养殖业科技

三、土肥科技

四、农机科技

第二节工业科技

一、机电科技

二、化工生物医药科技

三、冶金采矿科技

四、纺织科技

五、能源科技

……

第三节建筑技术

一、公路铁路建筑技术

二、桥梁建筑技术

三、隧道建筑技术

四、房屋建筑技术

五、建筑材料技术

第四节医疗卫生科技

一、医学诊疗技术

二、卫生防疫技术

第五节金融科技

第六节安防科技

一、公共安全防控技术

二、生产安全防控技术

第七节灾害监测防治技术

一、地质灾害

二、气象灾害

……

第八节环境监测治理技术

一、环境监测预防技术

二、环境治理技术

第九节交通运输技术

第十节网络通信技术

第三章科技推广传播普及与服务

第一节科技推广

第二节科技传播交流

第三节科技普及

第四节科技服务

第四章科技管理

第一节科技计划管理

第二节知识产权管理

第三节科技市场管理

第四节科技人才管理

人物

一、科技人物传记

二、科技人物简介

三、科技人物表

文献辑录

一、文件选辑

二、科技著作简介

三、科技论文选录

四、科技论文表



(常德市地方志评审委员会   江时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