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科技志(1988-2010)》评审意见(二)
按照安排,我审读《常德市科学技术志》的概述、目录、第一篇科学技术,约30万字,是全志的三分之二。总的来看,该志篇目设计比较科学,符合逻辑,内容丰富详实,语言也较简炼,行文也还规范,尤其是时代特色鲜明、地方与部门特点突出。仅就我看的部分,编者大体上做到了充分运用史料、反映规律、突出特点,已经表现出了一部成功专业志稿的质量特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篇目设计符合逻辑
篇目是全志的框架,大纲,它确定全志怎么写,写什么。篇目设计科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读《常德市科学技术志》的篇目,编者按专业志的性质、范围、体例和专业的特点,条分缕析,分门列目,力求史实无遗、归并得当、排列有序、纲举目张。基本做到了:一是符合志体,分门别类,级级统属,纵横结合,时类并举,先横后纵,以横为主。二是结构比较完整,该志先置凡例、概述,后列专业志的主体,即科技支撑体系、科技管理与服务、农业科学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园区建设、社会发展与民生科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做到了面与线、线与点、整体与局部、总述与分述的有机结合。三是归属得当,以类系事,逐级统属,横为并列关系,纵为统领关系。四是标题简明,概括全文而无遗漏,概念明确而无歧义,使人望题知意。五是排列有序,篇目总的是有章有序、有条不紊,或以因果关系排列,或以主次地位排列,或以先后次序排列,便于读者理其端绪、寻其始末、究其因果、识其规律。
二、史料丰富详实
志者信史。志书引用的史料,是人们了解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历史和现状,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所以,编者十分注重援引的史料丰富详实,真实可靠。在《概述》中,编者采用撰著体,把史料加以消化,用编者自己的语言撰著成稿,无一语不出于己。在专业志部分,编者采用记述体,较好地处理了著述与史料的关系,注意把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剪裁和制作,在确保史料真实的前提下,分门别类地进行记述,择取原始资料表述观点,以昭征信。在记述科学技术的起伏变化时,编者即选取了影响科技的政策变化的资料,也选取了影响科技的经济形势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多方面的资料,还采用大量的统计表,完整保存了许多的原始资料。
三、时代特色鲜明,地方特点突出
《常德市科学技术志》的时间断限是1988~2010年。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深化、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的时期,也是科学技术体制几次改革的相对集中期,更是科学技术事业快速发展时期。《常德市科学技术志》浓墨重彩地记述了这一时代特色。《常德市科学技术志》的《概述》,编者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常德市科学技术系统的改革与发展,以时间为序,进行了全景式的记述,既记述了科学技术体制的改革,也记述了队伍管理的改革;既记述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记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服务方式的转变,更记述了科学技术对工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些资料的记述,充分地集中表现出了这一时期的鲜明特色。我十分欣赏该志的《概述》,编者做到了集中共性内容、综述宏观大事、抓住主要环节、环环相扣概述、略陈客观条件、纵述科学技术发展、彰明因果关系、高度浓缩专志内容,基本达到了写出兴衰、展现得失、彰明因果、反映规律、概全现状、预示趋势,是一篇比较成功的《概述》。
《常德市科学技术志》稿还有许多优点,不一一列举。评志的目的,是为了修正志稿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志稿的质量,使《常德市科学技术志》成为一部精品佳作。为此,我就拜读《常德市科学技术志》稿时感到的一些不足,提出一己之见,这些意见也不成熟,仅供编者在修改志稿时参考。为了便于编者看得更清楚些,我在审读《常德市科学技术志》第一篇时,就逐章逐节地作了修改,并注明了修改的理由。请《常德市科学技术志》的主编在总纂志稿时,切实认真地修改润色、精雕细刻、用心打磨,使志书达到质量标准。下面,我就《常德市科学技术志》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我的意见和建议。
1.关于志书名的问题。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常德市科技志》是《常德市科学技术志》的简写,建议志书名还是用全称《常德市科学技术志》,不要用简写。
2.关于篇目的问题。现在的《常德市科学技术志》志稿,设有三篇,每篇为一部独立的志,形成了“一书三志”、志中有志的混乱局面,在中国修志史上绝无仅有!建议将“三志”合为“一志”,使志书中的“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真正降格为“篇”,删掉各篇中的“志”字(第一篇科学技术,第二篇科学技术协会,第三篇地震监测和应急救援),即可解决“一书三志”的问题。同时,加设《大事记》,将三篇中的各自独立的《大事记》合成一个《大事记》,放在《概述》之后,这样,全志才成为一个整体。在三个《大事记》合成一个《大事记》时,切忌不可简单地放在一起就算完事了,一定要坚持“依时为序”的原则,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重新排列。大事记一般都是记的首事、新事、要事、特事,这些事必须是影响大、影响深、影响远、影响广。编年体大事记,语言要精炼、准确,记事完整,一事一条。三个大事记中,存在的问题有:大事不大,语言罗嗦,事件的主体不是常德,对事件妄加评价。建议在合成大事记时,按照“首事,新事,要事,特事,影响大,影响深,影响远,影响广”的要求,对大事作重新评估,不够标准的要舍得割舍,坚决删除。对语言进行提炼、修改,适当作一些精简,做到言简意赅。
3.关于“第一人称”的问题。为了体现客观性,我们修志时不用第一人称,一律采用第三人称。但《常德市科学技术志》志稿,频繁使用“我市”一词,使用了第一人称,犯了修志之大忌。建议将志稿中的“我市”等第一人称,改为“常德市”等第三人称。
4.关于时间概念问题。志书在“依时纵述”时,所记事物发生时间,要求准确、具体,而在《常德市科学技术志》志稿中大量使用“现在、目前、以前、以往、xx年以来”等模糊时间概念,给读者一头雾水。显然,编者是在照抄各种报告和总结材料时,没有按修志原则对档案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对报告和总结材料形成的时间没有注意。建议在修改时,切实用具体准确的时间,替换掉这些模糊时间。
5.关于志书下限“事物现状”的问题。《常德市科学技术志》的下限是2010年,志稿每个章、节、目,就应该写到2010年。但是,现在志稿中的许多章、节、目,没有写到2010年,没有对现状进行详细的交待,一项事业到了2010年究竟怎么样?不知道,也不清楚。建议主编在修改时,补充史料,把每一节、每一目都写到志书下限的2010年,交待清楚的事物现状,不要搞成虎头蛇尾。
6.关于第三章农业科学技术的问题。这一章所记述的内容,问题很大,基本上是张冠李戴,编者忘记了这是《常德市科学技术志》,重点要记述的是科技,编者将有关农业材料移植过来时,当了一个忠实的文抄公!农业科技一整章,只见种植、养殖的面积和产量,没有看到技术的更新换代、品种的改良与推广。篇幅很大,有价值的史料不多。其实,编者应该记述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进行了种植、养殖技术的更新换代、品种的改良与推广,以及推广的程度。效果怎么样,用数据体现,也可做一下几个年份的数字对比,切忌大话、空话、套话、假话就可以了。建议删除“水产资源”“饲草饲料资源”,因为这与“科技”无关,是农业志的内容,不是科技志应该写的内容。
7.关于“述而不论”的问题。“述而不论”是修志应遵守的原则之一。志,记也,只实事求是地记述已经发生的事,对人对事都不作评价,不下结论。这是由志体所决定的,我们不要随便去突破这些原则。在《常德市科学技术志》的许多章节中,编者总是忍不住要站出来,对人对事,用许多溢美之词,作评价、下结论。比如:该《意见》的出台,有力地推动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常德,实现富民强市的步伐。一联串的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毫无价值,只能使人反感。显然,编者在抄报告、总结材料时,没有认真斟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建议主编在修改时,果断删掉这些抄自报告和总结的大话、空话、套话、假话,使志书更干净清爽。
8.关于“依时纵述”的问题。“依时纵述”也是修志应遵守的原则之一。只有“依时纵述”,记好事物的发生、发展、现状,才能反映出事物的兴衰起伏,发展变化的规律。在《常德市科学技术志》的许多章节中,编者没有严格“依时纵述”,而是在时间顺序上“颠三倒四”,时序混乱,建议编者严格以时间为序,将内容作适当调整。另外,请编者将志稿中对一些专业名词和新鲜事物的解释说明性文字,全部删掉。解释说明性文字,不是志书应该记的,也不合志体。志书,只记述,不负责解释说明。
(常德市地方志评审委员 向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