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以史铸魂>志鉴编纂>详细内容

《常德市科技志(1988~2010)》评审意见(三)

发布时间:2020-01-20 信息来源:常德市地方志评审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常德市科技志(1988-2010)》修志工作者历时数年,经广泛采集资料,多方征询考证,细心编选,数易其稿,终于编成这部专业志书,值得祝贺!我有幸拜读该部志稿的第2篇、第3篇,总的印象是主题鲜明、内容翔实、特色突出、体例完备、语言精炼,用大量史料展现常德科技事业23年的发展历程,全体科技人牢记职责、不辱使命、脚踏实地、负重奋进,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一篇篇科技事业光彩夺目的篇章。志书存史、资政、育人的三大功能,都在志稿中得到具体体现。

一、观点正确,主题鲜明

志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存真求实,全面展现了23年常德市科技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全市科技系统砥砺奋进,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为推动常德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观点正确,主题鲜明。

二、内容翔实,特色突出

    志书所以能存世,它的生命就在于资料。志书是资料性著述,只有各个门类的资料翔实完备,准确无误,做到不唯上、不唯书、不溢美、不隐恶,记录是非曲直善恶,忠实于客观事实,从而增加志书存史价值,增强志书的可读性、科学性和学术品位性。志稿在资料录用上,坚持纵不断线的原则。每项事业既记述了源头,又记述了事物发展关键节点的转折,将事物发展的脉络、起伏、变化用史料、数据串联一起,渲染出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志稿既有面上综合情况的记述,也有个别点上情况的介绍,突出重点彰显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

三、体例完备,语言精炼

志稿述、记、志、传、图、表、录一应俱全,行文符合要求,较规范,名称运用、数字用法均符合编志行文通则的要求,文风严谨、朴实、简洁,语句通顺。以叙述语言叙事,不使用华丽辞藻,不堆砌,既朴实无华,又不觉枯燥乏味。志稿中统计图、表亦真实地再现了志书相关内容,补充了文字记述之不足。志稿在计量单位、简化汉字的应用上符合国家统一标准。

    志稿的成功之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若从打造精品佳作来要求,这部志稿还有一些值得斟酌的地方。

一、整部志书的篇名有待斟酌。志书的三篇名称分别叫做:第一篇,常德科技工作志;第二篇,常德科学技术协会志;第三篇,常德地震工作者。三篇的篇名这么拟定,很容易被读者误认为是三部独立的志稿放在了一本书中,而不会认为是一部志稿的三篇。为了避免让读者产生歧义,可考虑对三篇的篇名进行如下修改:第一篇,科技工作;第二篇,协会工作;第三篇,地震工作。

二、第二篇、第三篇开头的综述部分有待调整加强,可采用将这二篇的综述内容放在整部志书开头的“概述”中去进行记述,让读者阅读志书的“概述”后,就对整部志书三篇有一个整体了解。因为第二篇、第三篇都只是整部志稿的两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两部独立的志稿。第二篇开头综述部分只载录了常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宗旨、任务,意义不大,有点欠妥。第三篇开头综述只简单记述了常德地震发生情况,读后起不到让读者对全篇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的效果。“概述”是以极其简练的文字概况志稿内容,便于读者通过阅读极少的文字,了解志稿梗概,起到吸引读者阅读整部志稿的效果。

三、志稿中有些节就是几行字,所记内容也比较空洞,编者有必要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予以补充,或者采取合并到相关节中去记述。

四、志稿第3篇各个区、县(市)地震工作记述过于单簿,有待编者补征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工作。

五、志稿的大事记有必要进行调整修改。志稿大事记可考虑置于整部志稿开头,“概述”之后,便于读者通过阅读大事记理清脉络。再者,既然第二篇、第三篇只是整部志稿的两个组成部分,大事记就没有必要单独设置,可考虑将志稿三篇的大事记整合在一起,放在整部志稿的前面进行记述。

六、志稿中应该避免使用第一人称的表述,而应采用第三人称进行记述。志稿多次出现第一人称的记述“我市”“我省”,都有必要修改为第三人称“常德市”“湖南省”,我在审读志稿时,对此类似问题都进行了修改。

七、志稿中很多地方使用了表示时态助词“了”字,绝大部分都可考虑去掉。因为志书记载的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在志稿中大量使用“了”就是多余的。我在审读志稿都一一进行了修改。

八、志稿中人名应该准确无误,前后一致。P214第10行、第11行、第18行出现了三处“邵启立”的名字,前两处用的是“站立”的“立”,第三处用的是“利益”的“利”;“副市长朱晓平”志稿中出现了“大小”的“小”(P270第四段第二行“副市长朱小平”)和“拂晓”的“晓”(P272第三段倒数第二行“副市长朱晓平”)两种记述,有必要进一步核实清楚,准确表述。P334倒数第6行“市委书记伍继海”应修改为“武继海”。

九、时间表述应该规范统一。P234第1段第1行“80年代初”、第3段第1行“上世纪80年代末”,应该分别修改为“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末”。因为志书是永久性历史,再过几百年,这里的“80年代初”和“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待考证了,前面加上“20世纪”之后,表述就精确无误了。P239第1行“常德市历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统计表(1990年-2010年)”中的时间应该修改为“(1990-2010)P263第3行“94年”、第7行“94年八月”应分别修改为“1994年”、“1994年8月”。P265倒数第3行“1988年-1991年”、倒数第1行“1992年-1997年”应分别修改为“1988-1991年”、“1992-1997年”。P266倒数第2段第1行“1994年至1996年”应修改为“1994-1996年”。P290倒数第12行“6月3日至4日”应修改为“6月3-4日”。P291第5行“97年度”、倒数第4行“8月16日-19日”应分别修改为“1997年度”、8月16-19日。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截止”不能带时间词语(做宾语)。“截止”一般用于时间词语之后。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强调“时间”,“截至”后面须带时间词语(做宾语)。如P317倒数第6行“截止2010年”就应修改为“截至2010年”。志稿中这种不规范不统一的时间表述还有一些,我都在书中一一进行了修改。

十、总结性的语言不符合志书语言规范,志稿中应该避免使用。如P231第6行“在市领导和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农办、市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就是典型的总结性话语,志稿中应该变换为规范的志体语言进行表述,可修改为“得到市领导和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农办、市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志稿中这种不规范的表述还有一些,有必要进行修正。

十一、志稿中表格内容应该准确无误。P241表格“常德市市级学会会刊一览表”合计中的数字“15”“1430”后面应该补上单位“个”、“份”。表中最后一个总数“1376640份”远远大于分数之和,有必要核算清楚,进行修正。志稿中所有表格都有必要进行认真校对。

十二、志稿中人物职务交待应该准确无误,避免前后矛盾。志稿P289中1994年度大事条目“12月23日,市委发文,陈绪初任市科协主席”,为何在P288中1992年大事条目“5月18日至6月5日,由市科协主席陈绪初带领部分县科协主席,赴广西、海南、广东考察科协工作”,陈绪初提前2年就以科协主席身份带队考察,有待核实清楚。

十三、志稿大事条目的记载应该精选,避免随意性。如市科协班子成员的任免在大事记中予以记载,要记载就不要出现遗漏,我认为班子成员的任免没有必要进行记述,只将单位一把手的任免情况记载一下就可以了。

十四、志稿大事记应该严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予以记载。如P290第10行大事条目“1月15日,市科协召开第一届第十四次常委会议”放在了第11行大事条目“1月6日,常德市科协召开1996年度总结评比会”之前,这两个大事条目次序明显发生了颠倒,有必要调整过来。又如P294大事条目“2月24日,组织‘五下乡’活动”放在2001年大事条目的倒数第2条,不知是时间“12月24日”弄错为“2月24日”,还是此条目放错了位置,有待核实后修改过来。又如P298倒数第9行“12月26日,表彰2008年度区县(市)科协工作先进单位”、倒数第8行“12月23日,授予黄金海等94户常德市市级科技示范户称号”。这两个大事条目也是次序明显发生了颠倒,有必要调整过来。

十五、志稿有些大事内容重复记载,有必要核实清楚。如P295第三行“5月20日,市委发文,谈应来任市科协主席,免去何广辉市科协主席职务”、第10行“7月3日,谈应来任市科协主席职务”,两个条目记载的是同一内容,时间又不相同,有必要核实清楚,保留其中一条。P296第8行大事条目“11月18日”与第13行大事条目“12月”记述的内容也是完全相同,P299第11行大事条目“7月28日”与P300第6行大事条目“7月28日”记述的也是同一内容,有待编者进一步查阅资料,核实清楚。

十六、志稿中有些名称缩写后面应该加括号予以说明,便于读者理解。如P296倒数第2行“中国农函大”后面就应该加括号说明“中国农函大(中国农业函授大学的简称)”,或者直接使用全称。

十七、志稿中有些内容欠准确,有待编者进一步核实修改。如P270第3行“2000年5月15日,市科协下发《关于推荐青少年科普教育校外辅导员的通知》(常科普发[2000]1号)”、第5行“2000年5月24日,市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推荐青少年科普教育校外辅导员和开展校外辅导工作的通知》(常科普发[2000]1号)”,两个不同的文件内容,不同时间下发,为何采用了同一个部门同一个文件号,有待编者核实清楚。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总之,瑕不掩玉,只要编者仔细斟酌,认真修订,该部志稿就会成为专业志中的精品佳作。

 

(常德市地方志评审委员  方移洪)

 

分享到: